30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2024-05-19 23:08

1. 30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提了高人口素质,有效的控制了人口数量。
  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全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一、中央作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根据中央部署,国务院成立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织300多位专家学者,从2004年2月到2006年4月,对我国人口与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等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证。2006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充分肯定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了现阶段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和严峻挑战,阐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强调要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二、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初步成效。五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筹解决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积极开展以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等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合法权益,实行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关注妇女,抗击艾滋”活动;重视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殊扶助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2005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全国23个省(区、市)以及山东的22个市(县、区)和西藏的12个县全面推开,加上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自行试点的省市,这项制度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少生快富”工程扩大到内蒙古、海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到2007年,全国奖励扶助目标人群为219.4万人,“少生快富”工程惠及7万多个家庭。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开展计划生育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由“惩罚多生”为主向“奖励少生”与“惩罚多生”并重转变。

  四、积极推进综合改革,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推进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目前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已达42个,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涵盖近2亿人口。各省(区、市)也建立了省级综合改革和新机制建设试点地区。由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相结合的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贯通省、市、县、乡、村,目标一致、上下互动、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机制更加完善,县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化,育龄妇女信息系统覆盖全国60%以上的乡镇。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法制建设,国务院相继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规,法制宣传教育、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推进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施,成功举办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和世界家庭峰会,发表了《长江宣言》和《三亚宣言》,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发挥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主席国的作用,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以及与有关国家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双边多边交流,积极参与人口与发展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我国在国际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30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2.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    
对稳定世界人口作出了积极贡献,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为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探索了道路。
有效地抑制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3.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态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多次指出,“人口要有计划地增长。”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特别是错误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计划生育没有真正开展起来。1959年开始出现的自然灾害,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大幅上升,1960年首次出现了不正常的人口负增长,计划生育被搁置。1962年起,出现补偿性人口生育高峰,到1970年全国总人口超过8亿人。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开始在全国城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1979年的2.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口发展被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1981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宪法》。1990年,总和生育率降至2.17,接近更替水平。进入90年代,人口问题被提高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1993年,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0%0以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二是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在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后,国家继续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同时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决定,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增加了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人口发展规划、促进生殖健康产业发展等职能。“九五”和“十五”期间,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
    三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科学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作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决定》的颁布表明,做好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4. 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主要做什么?

计划生育计划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1、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分析、提供计划生育的各种统计资料,编报上级规定的各种统计报表,制定报表制度。 
2、监督、检查、评估人口计划执行情况及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 
3、定量研究和分析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原因,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组织实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
除了有人口数和分性别、年龄、民族的统计外,还有了就业和失业、行业和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生育情况以及其它等统计,统计内容日益丰富,人口统计制度更趋健全,并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现代人口普查制度,人口统计资料愈来愈系统完整。
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都纳入国家计划,人口统计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编制和检查人口计划服务,而且为国家行政管理和人口研究工作提供资料。

扩展资料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第四条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贯彻执行《统计法》,制定并实施各项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2、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和管理计划生育专门统计调查;
3、制定并实施计划生育统计方案,制定计划生育统计标准,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统计指标体系;
4、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计划生育统计资料,建立并完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5、分析、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资料;
6、检查计划生育统计制度执行情况和统计数据质量,考核评估人口计划执行结果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
7、审批本系统其他业务部门和直属单位涉及计划生育的统计报表和统计调查。指导本系统其它业务部门和直属单位涉及计划生育的统计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5.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你的提问应该是:“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五大任务”、“五大体系”是什么”
答:(1)“五大任务”:
      1、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 
      2、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
      4、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
      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2)“五大体系”是:
      1、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体系;
      2、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3、管理和服务体系;
      4、科技创新体系;
      5、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体系。


 注:1、该内容是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文件的精神,简称《决定》精神,是新时期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性文件,也是现在2007年开始计划生育工作“三线考核”办法所需涵盖的内容。 
     2、习惯性的就是提: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五大任务”)和主要工作体系("五大体系")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 请问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计生工作放在心上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农村的“老大难”,是天下第一难事,事关全局,事关经济发展,责任重大,必须时时放在心上,时刻想着自己是一名国策的执行者和忠臣卫士,把改变群众的生育观念贯穿于计生工作的始终,把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把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为此,我们要始终做到:一是
不断学习,励精图治。世事沧海桑田,知识日新月异,
作为一名计生工作者,
新的工作内容,迫切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掌握理论,吃透政策,熟习业务,提高能力,
除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外,重点学习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同时坚持在实践中学,坚持向单位的老同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和群众学习。
认真分析卡册表和档案数据,
长期积累,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创造新业绩。唯有刻苦学习,才是提高工作能力的捷径。二是积极主动、契而不舍。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去做些什么,领导安排你干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怎样才能精益求精,做得更好,并且认真地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计划生育工作繁重而琐碎,量大面宽,规律性强,政策性强,阶段性特点明显,指标系数多,是一种动态管理,而且逻辑关系紧密,经常需要去做,要细心地去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契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三是竭尽全力、认真负责。做到对工作负责,对个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孔子就曾提到“人管好自己就是对社会尽到了责任”,有什么样的责任心,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结果。计划生育工作关系着群众家庭切身利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着国济民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却负着千斤重量。只有认真对待,不善小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做到敬业!
四是善于沟通、注重协作。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全民参与,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只有团结才有力量,只有团结才会出战斗力”。计划生育取得的成绩,这并不属于某个人的功劳,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这些无数个普通就会成就非常,无数的平凡就会成就伟大。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更希望我们全体工作者团结起来,广大群众参与起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满腔的热忱、全部的智慧、辛勤的汗水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使工作健康良性的发展。五是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基层,做群众工作,难度大,困难多,
为了干好这项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我们要时刻怀揣“五心”:那就是对理想信念有信心;对宣传党的人口政策要有恒心;干起事业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对育龄群众的解释要有耐心;对待功名利禄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做到“三勤一细”,即腿勤、手勤、口勤,心细,多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了解实情、摸清底子,多翻资料、多看书,做好宣传、搞好服务,
加强人口、计划、档案“三位一体”管理,完善各种卡、册、表,
及时运转台帐,内心明记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尽管还有很多人不理解,但坚信,这一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发展而改变。少讲大道理,注重利用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象的心。
一个人可以从事不同的工作,但只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就一定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重点工作抓在手中
严把“五关”,千方百计控制政策外生育。第一,把好早婚早育关。新婚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始,为此,必须全面摸清未婚育龄人员底数,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对未婚育龄人群的监管,及时掌握婚育动态,及时发现早婚早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早育现象发生。
针对新婚漏报、未婚先孕、计外生育等问题,要与乡民政婚姻登记处协商联系,紧密结合乡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婚姻登记的管理,从而及时有效的从源头上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急于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十分注意加强对计生专干的指导和督促检查,近段时间内要开展哪些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注意哪些问题,必须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做到自已心中有底数,在做好人口统计报表工作中,要树立“100-1=0”的思想理念,在要求保持报表字迹整洁的同时,力求提高报表质量。
第二,把好手术落实关。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将手术对象包保到人,落实手术报告制,明确完成时间,落实责任人,按照一孩上站检查,二孩结扎的要求,实行督查制、对未落实节育措施的对象进行清查追究,确保长效节育措施及时落实到位。第三,把好孕检环检关。为了确保孕环检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孕环检之前,乡计划生育办召开会议,进行按排部署,研究具体方案,下发环孕检通知,统一按排,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间。以集中孕检和生殖健康检查相结合,本地孕检和外出服务相结合,网上提交和委托他人相结合的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参检率和检出率。同时加大治理力度,全面提高孕检质量。第四,把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关。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规范征收程序,提高征收合法性,加大依法征收力度,坚决给违法超生户严厉打击,起到执行一户,震慑一方的作用。第五,把好流动人口管理关,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摸清底数,搞准信息,下大力气抓好流出孕环检这个重点,力促手术到位,尽最大努力减少流出人口的政策外生育。
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实现对计生干部的量化考核,乡计生办制定了专干绩效考核办法,对计生办与服务所的工作进行了人员分工,靠实责任,加强日常的考核督查,事实证明,再好的制度,再细的措施,如果不落实,就等于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在近年来的计生工作中,突出抓主抓重,大力抓好落实。一是把“一票否决”落在实处。在年终乡村干部考核中将计生工作的好坏作为评先、评优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全面工作评优,还是单项工作评优,计划生育抓不好,坚决取消一切评优资格。二是落实专干包村责任制,做到人人身上有重任,个个肩上有担子,作为乡计生办主任,要通过自己包村,根据自己的工作来指导全乡的工作,按照自己的工作情况来衡量他人的工作情况。三是
统筹兼顾,灵活安排。乡镇计生工作,要与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步骤保持一致,又要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步调一致,还要有相对的自主性,为此,坚持广纳谏言,本着发挥个人所长,坚持求同存异,平时多勾通,多交心,多协商,
借鉴别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扬长避短。注重以身作责,发挥表率作用,影响他人,
激发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随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并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工作举措,使乡计划生育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时完成,专干之间形成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做到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唯有如此,才能把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7.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落实流入地管理 加强区域化协作 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
      
近年来,河南**市城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河南省、郑州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城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全面落实“流入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区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做到“两明确、三加强、建立四项制度”,有力推动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城区体制  落实流入地管理
管理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的基础与核心。
1999年以前,**市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沿用的是“单位负责,条条管理”的管理体制,全市市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驻巩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市计生委城区科直接管理,1999年由新华街道办事处接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下岗待业人员、失业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人员大量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区;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转非人员和人户分离现象日渐增多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使原来城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以“条条”和户籍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依据《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生协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计生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的8个委局和5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正职为成员的人口和计生流入地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围绕流入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到“两个明确”。
(一)、明确流入地管理对象。
2003年9月,**市城区区划由原来的1个街道办事处扩大为5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适时召开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对原新华街道办事处管理的191个公共单位和24个社区居委会按照新的管辖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划分和交接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单位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单位属性,其计划生育工作均有新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同时,社区居委会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单位和居民的人口和计生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驻本辖区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居住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职能。辖区单位严格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贯彻执行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负责本单位的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业务,落实计生奖励和优惠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公共单位的计生工作既要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又要向本系统的主管委局负责。市委、市政府还规定对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一级机构对其下属的二级机构有政策外出生的负连带责任。近年来,先后对8个二级机构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其主管的6个委局实施了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等处理,对单位的正职和主管副职、计生专干分别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基层组织,也是搞好城区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落脚点。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他们按照《河南省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市创建规范化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首先在新华路街道通桥路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社区试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三月在5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达到了“三个加强”。
(一)、加强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四级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成立有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计生副主任;住宅小区或者若干个住宅楼组成的楼院配备一名楼院长,担任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员;选取计生协会会员、社会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低保户等人员担任楼长或门栋长。
在楼院长的配备上,他们做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参加竞聘者要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女性;二是在本楼院居住;三是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四是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五是没有违反计生政策。通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评议、组织考察,5个街道的2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480名计生楼院长,并对她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她们很快进入角色。为了更好地稳定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市财政每年增拨12万元经费,使24个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副主任月工资达到400元。市人口计生委每年从计生事业费中挤出十几万元,给计生楼院长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岗位补贴。
(二)、加强了阵地建设。
他们统一明确阵地创建标准,先后投入资金 20万元,对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办公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具备条件的设立健康咨询室(悄悄话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等。在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和康检咨询室设置了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政策法规等宣传版面,在社区居委会和楼院附近设置了固定的人口和计生宣传版面、标语、宣传橱窗和政务公开栏,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社区能及时享受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
(三)、加强了软件建设。
根据流入地管理的要求,他们设计并统一印制了社区楼院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口登记表,更新完善了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台帐。原来的社区居委会计生台帐是以户口为基准建立的,人户分离和空挂户的问题突出。今年三月份开始,他们逐楼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做到辖区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按现居住实有人员为基准,重新建立社区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台帐,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页,并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
对居住在辖区内无固定职业、失业的以及与单位脱离劳动人事关系的已婚育龄妇女按主管类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业务。
对居住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在职已婚育龄妇女按协管类管理,此类人员由已婚育龄妇女所在单位具体管理和服务,并由单位所属的街道(镇)计生办向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的《**市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工作单位定期向社区居委会通报该职工的生育节育及康检信息,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按流动类管理,对此类人员和常住人口一样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服务,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
经过4个月的努力,他们共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档案15289人,其中主管类2288人,协管类11669人,流动类1332人。排查出漏档漏管已婚育龄妇女655人,剥离和移交到镇村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532人。目前社区居委会达到了“网络队伍建立健全,计生台帐更新完善,管辖区域不留死角,服务阵地温馨美满”。
三、建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措施
为有效地开展城区流入地化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他们建立了“四项制度”,实现了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建立定期清查和信息采集制度。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定期对辖区居民楼院集中入户排查登记,对漏管漏档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建立楼院台帐,纳入管理和服务。楼院长、门栋长每周到所辖居民楼院了解情况,收集人口和计生变动信息。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人口和计生工作例会,收集各楼院的新婚、出生、节育、迁出、迁入、失业、就业、流入、流出等信息,及时变更楼院计生台帐。
(二)、建立信息通报和手续移交制度。
严格落实公共单位与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计生信息通报制度。单位每半年向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格式的《**市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康检信息通报单》。对辞职、辞退、除名等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单位在30日内向社区居委会移交计生管理服务手续,社区居委会接收到《信息通报单》和移交手续后向其单位反馈接收信息。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制度。
街道计生办固定专职人员分片包段,主要负责沿街门店和较大的市场中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对流入、流出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时上门登记建档,协助街道计生办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查验、康检和催寄康检证明等工作。他们对流动人口全部实行免费办证、免费康检、免费四术、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四免一上门”服务。
(四)、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市委、市政府对各市直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其内部要建立垂直负责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市人口计生委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对纯属农村的永安路、紫荆路街道办事处按照农村的考核方案进行;对纯属城区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按城区的考核方案进行;对既有农村又有城区的杜甫路、孝义街道办事处分别按两种方案考核,其成绩按照城区和农村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记分,合并后记入总成绩。
四、几点体会
**市城区的流入地化计生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他们感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排除阻力,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推动城区流入地化管理机制的进行。为做好流入地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明确了各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市、街道两级财政每年都把城区和流动人口计生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投入到位,将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工作责任制,由过去的计生部门唱独角戏,转为“党政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得以真正落实。
(二)、社区建设是基础。
落实流入地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关键是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只有加强社区计生网络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确保社区计生工作经费的到位,积极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才能把城区计生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
(三)、强化责任是动力。
市委、市政府坚持对各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单位计生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每年进行两次督促检查,市人口计生委每年对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进行考核排序。做到了年初有布置,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落实“一票否决”,增强了各级的责任心和危机感。
总之,经过近几年努力,**市改革和完善了城区流入地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初步理顺了关系,健全了管理服务网络,城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初步步入了规范化管理服务的轨道。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8.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而《婚姻法》则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确立在总则之中。   计划生育
1、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 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汉族家庭或一对汉族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认识到全面加强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决定》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21世纪上半叶,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1000万人;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巨大挑战;贫困人口结构趋于多元,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总之,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调节和控制,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①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有计划地安排生育孩子的时间和数目,以适应家庭和社会的需要;②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如国家或地区)有计划地安排人口出生的数量和确定生育对象,即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 
  计划生育的原理,结合当时中国国情而制定的决策。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该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同时《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含县级市、区,下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一)经市(不含县级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独生子女患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三)婚后五年以上不孕,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四)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五)夫妻中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六)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中国较好的实行计划生育的基该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决定》指出现在应该坚定不移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切实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全党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如何使得这个基该国策更加的合理、更加的有效,是关乎中国未来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又一重大命题。中国人口发展出现“四个高峰” 计划生育仍有障碍中国人口发展出现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及流动与迁移人口“四个高峰”。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群众文化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行政制约手段实现的,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距离,低生育水平存在着反弹的压力。 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生育率降低,但是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生育水平还比较高,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还很大,不少贫困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总体工作水平还不够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四是计划生育队伍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不少地方仍然主要依靠行政强制来推动工作;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不会服务、服不好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优质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 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干部存在着盲目乐观、消极畏难的情绪。由于以上这些问题是当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最大障碍,因此,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计生工作存在许多挑战不可盲目乐观尽管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成绩,但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又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入世以后,计划生育工作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当前的人口形势,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中国正面临着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高峰和流动迁移人口高峰时期。而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计划生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潘贵玉在此间参加第七届中国人口新闻奖颁奖会时做上述表示。因此她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合作,不断拓新报道领域,进一步作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新闻宣传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中仍然存在着困难和问题。表现在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个别地方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未能依法依规办事。目标考核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日常管理服务薄弱,仍习惯于依靠集中行动推动工作。行政执法监督在部分地方流于形式,未能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一些地方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力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稳定低生育水平 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趋势,到“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3.6亿人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4.5亿人左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 为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该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