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什么是公允价值

2024-05-19 22:30

1. 企业会计准则第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什么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Fair Value)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简单地说就是金融工具确定不了具体价值,就要通过公允价值来体现,公允价值要通过专门的评估机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什么是公允价值

2.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有何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影响  [摘要]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开始执行,本文从财务经济分析的角度入手,从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以及一些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两个方面分析讨论,深入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经济分析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财务经济分析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此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方面是适应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加入WTO,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趋势的必然选择。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而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也必然会对财务经济分析产生重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的计量和核算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进行的会计计量和核算,会使财务报表上的有些项目与旧准则下的项目有所差异。这将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经  济分析产生重大影响。所谓财务经济分析,就是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并运用专门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生产经营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以考核企业过去的财务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和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活动。财务经济分析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两个方面。其中,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说,如果企业的财务报表发生重大变动,那么企业的财务经济分析也将随之引起很大的变动。本文主要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来探讨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影响。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下文将提出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可能造成的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新会计计量属性对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一项资产或负债在自愿双方之间,在现行交易中,不是强迫或清算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在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价格即可观察到的由市场决定的金额。但是,公允价值的定义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可以说它是其他属性成立的一个基础,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公允价值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提并论的一个属性,并且由于它的抽象性,不适合作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属性,只能是一种理想中的、不可能达到的观念上的价值。  公允价值模式的引入其优点在于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的实现。但公允价值计量在如何计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将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经济分析时带来一些麻烦。如果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当,一些财务指标就会在短期内产生较大的波动,从而不利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即使按公允价值要求的条件对企业的各个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由于公允价值在计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使我们在进行财务的横向分析时,就缺少可比性,从而不利于正确判断和估计一个上市公司所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同行相比他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孰优孰劣。总之,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通明度,但如果操作不当,再加上它与生俱来的一些缺陷,将使之对判断上司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具体准则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的影响  1.所得税准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引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使用的应付税款法。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应付税款法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全部在当期利润中予以确认,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由此可见,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应付税款法应全部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影响金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这就会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增加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减少;反之,若企业存在较多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会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减少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增加。这对我们财务分析的结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债务重组准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营业外收入。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还应当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些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时,如果有些公司一旦获得债务的豁免,其收益会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中,其每股收益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各项财务指标也会提高。但是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明确这部分利润的性质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在对财务指标分析时,不能仅仅看财务指标的高低,还要看带来这些指标变化的性质属性,以利于更好地通过财务分析来判断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3.存货准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影响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存货的计价方法,取消了存货发出的“后进先出法”,规定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这对一些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下跌,如家电企业的利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常会导致这些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下降。这就要求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公司的行业性质和由于新会计准则对此带来的冲击,可见在对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用新的会计准则进行计量和核算会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新的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经济分析有很大的影响,笔者只简单地探讨了几个方面。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是一种传递作用,在上市公司由于采用新的会计准则而提供的会计信息有所变化时,财务经济分析思考的角度和注意的对象也必将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进行财务经济分析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仅看重一些数字和财务指标,应当的思考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经济业务的实质,从而最终为决策提供切实相关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泉军: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6,(03)  [2]樊行健:试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构建[J].会计研究,1999,(05)  [3]靳云:对新会计准则变化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05).  [4]周文涛方晓彤: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6,(11)  [5]樊行健:市场经济呼唤财务经济分析新学科[J].会计之友,2002,(03)

3.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在于公平交换中,交易双方不受其他方任何因素的影响下所确定的、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价格。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现值和现值等会计准则体系中最重要的计量方式之一。  
 


  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准则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范围,其中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其他准则计量中设定了前提条件,对每一项会计要素,基本准则都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条件下才可确认。同时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还是以谨慎性原则为指导思想,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成熟条件以及交易性质等自主选择使用公允价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4.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就拿投资性房地产来说,账面2000万元,如果市价涨到2亿元会计上就应该反映2亿元, 这样的信息才真正真实有用。如果仍然坚持在报表上显示2000万元,会计处理倒是简单了,但这种信息不仅不能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分析,甚至还会误导。任何改革都不能因噎废食,会计准则的改革也不例外。与国际接轨是方向,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第二,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 “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而已”,公允价值不再是橡皮尺子。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

  第三,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2003年中央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转向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另外,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的程序,颁布了大量监管规章,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财政部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独立董事、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的理性经济选择为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构筑了多道“防火墙”;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 势异时移,这些都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初步实现。我们应该采用发展的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四,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十分谨慎,不会导致滥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可见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因此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就会真的做到公允。

  再比如在非货币交易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公允价值不允许被滥用。(

5.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确定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公允价值确认的三种状态;
  (1)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时,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
  (2)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时,则在多方询价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或由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评估价,作为公允价值。
  (3)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时,交易对象也不适宜评估,多方询价也存在较大困难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当地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
值。但是,现实情况千变万化,特别是目前市场条件还不是严格规范,市场信息并没有随处可取。这无疑给部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人为调节利润有可乘之机。同时,
也给企业财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
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房地产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成为房地产后续计量是否合理的关键。如果采用香港的做法,即对采用公允价值进行
计量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需要每年聘请独立的测量师对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这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由于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因此对企业业绩不
佳,企业亏损或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来说,对调节公司利润打开了方便之门,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方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6. 按第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债券的公允价值是面值吗?

公允价值(Fair Value)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简单地说就是金融工具确定不了具体价值,就要通过公允价值来体现,公允价值要通过专门的评估机构确认。
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7. 公允价值计价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会计

金融危机前,普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使得一些资产的账面价值虚高,这样为泡沫埋下了伏笔! 金融危机来临时,由于恐慌心理,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以市价作为计量的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是市价是否是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的反映。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格反映了资产未来真实的盈利能力,以市值计价是最优的;但是,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或者低效,尤其当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因素时,以市值计价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结果。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一)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目前,现代银行的经营模式经历了重大的转型,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让位于“发起和销售”的银行经营模式。在传统模式中,发放贷款的银行持有贷款直至贷款被收回;而在“发起和销售”模式中,银行将贷款集中在一起,并分出不同的档次,经过证券化以后将它们销售出去。在这种经营模式下,资产的风险主要是由其融资的期限和被证券化资产的质量来决定。
在市场流动性差时,金融机构的长期资产仍依赖短期融资来为其持有资产而融资,是本次金融危机中不稳定的主要来源。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下降,以此为抵押物的资产风险增加,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MBS 、CDO 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按公允价值对其计提减值,致使净资产账面价值大幅度缩水;由于这些损失会侵蚀银行的资本,进而拉低了资本充足率,引发了追加保证金或增加抵押资产的要求,在资本紧张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能获得短期融资,被迫在短时间内变卖手中的次贷资产;引发新一轮由于更低市价引起的资产减值。由此,形成一个“死亡螺旋”: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恐慌抛卖—价格进一步下跌。特别是在目前的银行监管中,资本充足率是管制的重要指标,金融体系中一个银行通过贱卖调整其资本结构,以满足最低资本的监管要求,会导致其他机构的连锁反应,很多银行如果都被迫采取同样的行动,资本市场就会崩溃。Adrian and Shin (2009) 的证据表明,投资银行同样具有这种周期性行为。而在银行中,低价贱卖、信用紧缩具有极强的外部性,会造成整个经济的运转困难。其中,资产计量采用市值计价,加速或放大了金融系统的这种顺周期效应。
次贷危机中涉及的主要产品为场外产品,既缺乏活跃的市场价格,也缺乏相关产品价格。根据公允价值会计规定,如果不具有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信息,就可以根据模型来定价。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受外界影响很小,众多金融机构可以相安无事。然而,当某一金融机构出现危机,需要卖出相关资产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活跃市场,通常只能采用拍卖的方式,而一旦拍卖价出来,就为同类资产提供了参考价。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坚持下,金融机构不得不根据市场上这种“挥泪甩卖价”作为手中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
在这种制度下,只要有一家金融机构因为财务问题折价出售了某类流动性不佳的资产,市场上的所有机构就都必须按这一低价调整所持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使市场陷入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狂潮,引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二)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公允价值计量会形成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即市场上涨时,公允价值计量会将价格上涨计入收益,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而当市场低落时,公允价值计量将快速降低收益,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形成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
对于金融企业而言,由资产价格的上升或资产信用等级的提高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增加了金融企业的利润和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同时,过于宽松的信用条件和高比例的抵押贷款又加速资产泡沫的产生,美国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即是信贷市场泡沫,这与资产价格的顺周期特性是分不开的。
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发放随实体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即在经济增长时,扩张信用贷款规模,在经济衰退时,收缩贷款规模。因而,从本质上说,银行贷款的发放是周期性的,而公允价值会计又可能提前确认收益或损失,进而,会增强发放贷款的周期性,并导致经济周期更加明显。因为,在经济增长时,公允价值会计提前确认收益,不可行的项目可能获得贷款;而在经济衰退时,公允价值会计提前确认损失,即使是前景非常好的项目也可能得不到融资,这将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以及投资行为的次优化。(三)加剧市场的趋势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在一个信息对称且市场有效的环境中,会计信息不会对市场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也不是完全理性,市场常常受心理、情绪等因素影响。在金融危机中,会计信息完全可能引发市场恐慌气氛,短期内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对金融市场造成致命的冲击。
在这一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已成为一个市场趋势的追随者,它试图反映出市场最新的价格。然而,在这种价格追随过程中,会计信息可能会加剧市场的趋势化。
    美国60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美国证监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他们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这种观点虽然有主观性,但它引申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也就是在有限理性的市场中,某些会计信息可能存在很大的负面作用,而减少这种会计信息数量对市场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模式
    欧洲中央银行(ECB)2004年从金融稳定性视角 ,在设定四种情景下,包括信用质量的严重恶化、难以预期的利率变动、房地产危机以及权益价格的大幅度调整等,深入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应用范围越广,就越可能导致银行损益账户的波动性的增加,因为经济条件的变化将更快地反映于财务报表之中。会计规范的确会对公司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会计对市场变化过程的反映是不对称的,由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经济上升周期中所引起的价值上升,会计通常不予反映,银行通常以权益或准备金的形式建立大量财务储备。这一方法一方面帮助银行应对经济下行的周期风险,另一方面,也使银行的经营与投资者不过度乐观。而公允价值会计广泛应用后,资产负债表项目波动性大幅增加,传统银行经营中所依赖的特定财务比率的临界值可能被打破,导致银行经营方式的改变。例如,影响他们的经营决策或风险管理实务。并且,从更一般的层面上看,这种波动性的增加将影响银行提供流动性的作用和对不同时期投资和储蓄进行平滑的功能的发挥。
在次贷危机中,大量金融机构进行去杠杆化交易 ,这是对会计制度的一种适应。并且,去杠杆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资产价格的下跌触发了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而去杠杆化过程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公允价值计价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会计

8.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分类:  商业/理财 >> 财务税务 
   问题描述: 
  
 请大家帮忙!谢谢!
 
   解析: 
  
 首先,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就拿投资性房地产来说,账面2000万元,如果市价涨到2亿元会计上就应该反映2亿元, 这样的信息才真正真实有用。如果仍然坚持在报表上显示2000万元,会计处理倒是简单了,但这种信息不仅不能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分析,甚至还会误导。任何改革都不能因噎废食,会计准则的改革也不例外。与国际接轨是方向,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第二,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 “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而已”,公允价值不再是橡皮尺子。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 
 
  第三,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2003年中央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转向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另外,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的程序,颁布了大量监管规章,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财政部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独立董事、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的理性经济选择为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构筑了多道“防火墙”;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 势异时移,这些都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初步实现。我们应该采用发展的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四,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十分谨慎,不会导致滥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可见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因此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就会真的做到公允。 
 
  再比如在非货币交易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公允价值不允许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