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地方楼市调控政策发布20余次 基调以“稳”为主

2024-04-28 18:32

1. 2月地方楼市调控政策发布20余次 基调以“稳”为主

春节过后,天气转暖,一些地方的楼市也出现回暖迹象。但从全国而言,整体上仍处于降温通道。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多地微调楼市政策,调控方向有松有紧,总体基调以“稳”为主。
  楼市开始“回暖”了?
  近期,楼市陷入冰封的环京小镇燕郊楼市再度活跃,房价反弹;深圳某高端楼盘开盘,因操作人数众多,看房预约软件失灵;杭州再现万人摇号,中签率仅为1.5%;苏州部分热门地块被抢拍;无锡、南京、蚌埠等地也相继传出在售楼盘涨价的消息。
  虽然一些地方楼市成交活跃度提高、个别项目房价上调,但从全国而言,整体仍处于降温通道。
  “春节后,个别城市的确存在个别项目涨价,千人看房、土拍升温等迹象,但我们认为基于前期需求、购买力透支而造成的需求疲软问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难改总体市场下行调整的大趋势,三四线城市也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指出。
  房价方面,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中国100个受监测城市房价平稳,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472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0%,涨幅较上月回落。百城中有39个城市房价环比下跌,较上月增加,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达到七成。
  成交量方面,受春节假期影响,楼市整体成交大幅下滑。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月,全国29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960万平方米,环比锐减53%,相比2018年同期降幅达28%。
  多地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虽然2月适逢春节,但楼市调控政策依然频繁发布。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月,全国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共发布了21次。多地政策调整有松有紧,整体基调仍以“稳”为主。
  在政策略有放宽的城市中,海口、西安、南京、常州、深圳等地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合肥、南京、青岛等市下调房贷利率上浮比例;安徽阜阳在出让土地的条件中取消了限价;北京取消企业之间存量非住宅买卖合同网上签约要求。
  与此同时,多地政策继续从紧。深圳、上海均提出做好稳房价、稳租金、稳预期工作;郑州、贵州则强调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整治市场乱象;南京回应“房价突破限价”一事,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业内:最严调控期已经过去
  “房地产政策方面调控最严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
  他认为,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一轮微调潮,至少30个城市会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也将标志着本轮楼市调控全面见底。
  张大伟说,只要房价不涨的城市,最近房地产政策都有松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除了信贷政策,最近其他政策都有可能调整。
  中国指数研究院上海分院分析师方颃近日表示,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市场趋于合理、投资增速放缓”,“因城施策推进,市场量价趋稳”,“一线城市加大有效供给,二线城市人才竞争引导需求,三四线城市受棚改政策调整下行压力加大”等几大特点。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称,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以“稳”为主,在“因城施策”背景下各地政府根据市场运行实际情况稳步优化政策体系。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整体将继续平稳运行,但各线城市市场将延续分化。具体来看,一二线城市有望低位企稳,部分三四线城市将面临一定去化压力。(完)

2月地方楼市调控政策发布20余次 基调以“稳”为主

2. 1月“调控”超66次 中国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

2022年开年首月,中国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中国各地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超过66次,其中多以公积金政策宽松、人才租购房补贴等支持性政策为主。这是多月来中国房地产相关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时段,比2021年1月份上涨57%。
2022年开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近期“稳楼市”信号频发,主要有三大特征:
一是,中央重申“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
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及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提到了2022年8项工作内容,其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放在第一的位置。房地产政策基调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信贷政策逐渐缓和,推动预期走稳。
去年12月的全面降准之后,2022年开年又现降息,偏紧房地产金融环境有所松动。尽管房贷利率参考的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息仅5个基点,但受此提振,购房需求开始扭转下降趋势,出现企稳迹象。多地房贷放款也明显加快。
三是,地方频出稳楼市政策,公积金、购房补贴等政策力度加大。
1月18日,四川省自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新政,其中提及放宽住房套数认定,实行“只认贷不认房”。既无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又无尚未完清的住房商业贷款,按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
此外,据中泰证券研报统计,截至1月23日,株洲、南宁、保定、玉林、马鞍山等18个城市或市区出台房地产相关支持政策,主要措施包括提供人才或三孩家庭购房补助、放宽落户限制、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
这些支持政策并未带来楼市反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2年1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8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6%。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1月前23天,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757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0%,同比跌44%。政策暖意传递到市场端尚需时日。(完)

3. 1月“调控”超66次 中国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

(庞无忌)2022年开年首月,中国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2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中国各地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超过66次,其中多以公积金政策宽松、人才租购房补贴等支持性政策为主。这是多月来中国房地产相关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时段,比2021年1月份上涨57%。
2022年开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近期“稳楼市”信号频发,主要有三大特征:
一是,中央重申“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
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及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提到了2022年8项工作内容,其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放在第一的位置。房地产政策基调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信贷政策逐渐缓和,推动预期走稳。
去年12月的全面降准之后,2022年开年又现降息,偏紧房地产金融环境有所松动。尽管房贷利率参考的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息仅5个基点,但受此提振,购房需求开始扭转下降趋势,出现企稳迹象。多地房贷放款也明显加快。
三是,地方频出稳楼市政策,公积金、购房补贴等政策力度加大。
1月18日,四川省自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新政,其中提及放宽住房套数认定,实行“只认贷不认房”。既无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又无尚未完清的住房商业贷款,按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
此外,据中泰证券研报统计,截至1月23日,株洲、南宁、保定、玉林、马鞍山等18个城市或市区出台房地产相关支持政策,主要措施包括提供人才或三孩家庭购房补助、放宽落户限制、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
这些支持政策并未带来楼市反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2年1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8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6%。某研究院智库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1月前23天,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757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0%,同比跌44%。政策暖意传递到市场端尚需时日。

1月“调控”超66次 中国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

4. 1月“调控”超66次 中国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

2022年开年首月,中国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中国各地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超过66次,其中多以公积金政策宽松、人才租购房补贴等支持性政策为主。这是多月来中国房地产相关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时段,比2021年1月份上涨57%。
2022年开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近期“稳楼市”信号频发,主要有三大特征:
一是,中央重申“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
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及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提到了2022年8项工作内容,其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放在第一的位置。房地产政策基调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信贷政策逐渐缓和,推动预期走稳。
去年12月的全面降准之后,2022年开年又现降息,偏紧房地产金融环境有所松动。尽管房贷利率参考的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息仅5个基点,但受此提振,购房需求开始扭转下降趋势,出现企稳迹象。多地房贷放款也明显加快。
三是,地方频出稳楼市政策,公积金、购房补贴等政策力度加大。
1月18日,四川省自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新政,其中提及放宽住房套数认定,实行“只认贷不认房”。既无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又无尚未完清的住房商业贷款,按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
此外,据中泰证券研报统计,截至1月23日,株洲、南宁、、玉林、马鞍山等18个城市或市区出台房地产相关支持政策,主要措施包括提供人才或三孩家庭购房补助、放宽落户限制、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
这些支持政策并未带来楼市反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2年1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8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6%。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1月前23天,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757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0%,同比跌44%。政策暖意传递到市场端尚需时日。

5. 1月“调控”超66次 中国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

2022年开年首月,中国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中国各地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超过66次,其中多以公积金政策宽松、人才租购房补贴等支持性政策为主。这是多月来中国房地产相关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时段,比2021年1月份上涨57%。
2022年开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政策方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近期“稳楼市”信号频发,主要有三大特征:
一是,中央重申“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
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及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提到了2022年8项工作内容,其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放在第一的位置。房地产政策基调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信贷政策逐渐缓和,推动预期走稳。
去年12月的全面降准之后,2022年开年又现降息,偏紧房地产金融环境有所松动。尽管房贷利率参考的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息仅5个基点,但受此提振,购房需求开始扭转下降趋势,出现企稳迹象。多地房贷放款也明显加快。
三是,地方频出稳楼市政策,公积金、购房补贴等政策力度加大。
1月18日,四川省自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新政,其中提及放宽住房套数认定,实行“只认贷不认房”。既无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又无尚未完清的住房商业贷款,按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
此外,据中泰证券研报统计,截至1月23日,株洲、南宁、保定、玉林、马鞍山等18个城市或市区出台房地产相关支持政策,主要措施包括提供人才或三孩家庭购房补助、放宽落户限制、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
这些支持政策并未带来楼市反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2年1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8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6%。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1月前23天,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757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0%,同比跌44%。政策暖意传递到市场端尚需时日。

1月“调控”超66次 中国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

6. 2月地方楼市调控20余次 基调以“稳”为主

春节过后,天气转暖,一些地方的楼市也出现回暖迹象。但从全国而言,整体上仍处于降温通道。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多地微调楼市政策,调控方向有松有紧,总体基调以“稳”为主。
楼市开始“回暖”了?
近期,楼市陷入冰封的环京小镇燕郊楼市再度活跃,房价反弹;深圳某高端楼盘开盘,因操作人数众多,看房预约软件失灵;杭州再现万人摇号,中签率仅为1.5%;苏州部分热门地块被抢拍;无锡、南京、蚌埠等地也相继传出在售楼盘涨价的消息。
虽然一些地方楼市成交活跃度提高、个别项目房价上调,但从全国而言,整体仍处于降温通道。
“春节后,个别城市的确存在个别项目涨价,千人看房、土拍升温等迹象,但我们认为基于前期需求、购买力透支而造成的需求疲软问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难改总体市场下行调整的大趋势,三四线城市也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指出。
房价方面,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中国100个受监测城市房价平稳,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472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0%,涨幅较上月回落。百城中有39个城市房价环比下跌,较上月增加,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达到七成。
成交量方面,受春节假期影响,楼市整体成交大幅下滑。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月,全国29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960万平方米,环比锐减53%,相比2018年同期降幅达28%。
多地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虽然2月适逢春节,但楼市调控政策依然频繁发布。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月,全国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共发布了21次。多地政策调整有松有紧,整体基调仍以“稳”为主。
在政策略有放宽的城市中,海口、西安、南京、常州、深圳等地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合肥、南京、青岛等市下调房贷利率上浮比例;安徽阜阳在出让土地的条件中取消了限价;北京取消企业之间存量非住宅买卖合同网上签约要求。
与此同时,多地政策继续从紧。深圳、上海均提出做好稳房价、稳租金、稳预期工作;郑州、贵州则强调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整治市场乱象;南京回应“房价突破限价”一事,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业内:最严调控期已经过去
“房地产政策方面调控最严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
他认为,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一轮微调潮,至少30个城市会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也将标志着本轮楼市调控全面见底。
张大伟说,只要房价不涨的城市,最近房地产政策都有松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除了信贷政策,最近其他政策都有可能调整。
中国指数研究院上海分院分析师方颃近日表示,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市场趋于合理、投资增速放缓”,“因城施策推进,市场量价趋稳”,“一线城市加大有效供给,二线城市人才竞争引导需求,三四线城市受棚改政策调整下行压力加大”等几大特点。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称,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以“稳”为主,在“因城施策”背景下各地政府根据市场运行实际情况稳步优化政策体系。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整体将继续平稳运行,但各线城市市场将延续分化。具体来看,一二线城市有望低位企稳,部分三四线城市将面临一定去化压力。(完)

7. 多地“稳市”政策频祭 中国楼市现双向调控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庞无忌)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控房价”和“稳楼市”两种相反政策同时出现的罕见情形。
一边是哈尔滨等城市从供给侧为房地产企业纾困,或者提供购房补贴稳楼市,一边是东莞等城市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政策,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10月10日,千万级人口城市哈尔滨出台了十六条稳楼市措施。例如:通过小幅放松预售条件和监管资金返还、调整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和土地成交价款支付时间等,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此外,哈尔滨对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和新市民首套房购房提供补贴,同时,放宽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期限等。
这一政策的发布与近期楼市的快速降温直接相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份开始,哈尔滨新房价格同比持续处于下跌区间,8月份跌幅扩大到0.6%。而9月份,更是因为疫情影响,楼市全面冰封。
这种短期纾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调控的全面放松或者转向。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哈尔滨此番政策,纾困供给端才是重点,而不是刺激需求端。此次政策在设计上,着重挖掘潜在的购房需求,并与人口、产业和城镇化协同推进,并非回到单纯刺激楼市的老路上。
业内人士认为,哈尔滨此番政策相对克制,力度不大,并不会引发楼市剧烈波动。李宇嘉也指出,只要购房利率不降低,杠杆率不变,贷款集中度政策不变,交易税费不改,地方权限内调整,并不影响大局。
除了哈尔滨之外,近期还有多个城市微调购房相关政策。例如:沈阳日前提高人才首次购房补贴。目前,长春、大连等城市均提供购房补贴。9月以来,中山、肇庆、珠海、惠州等城市也下调了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
另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鄂州、张家口、菏泽、岳阳、昆明等逾10个城市近期出台“限跌令”,对房价下跌幅度进行限制。
另一种调控方向仍然是热点城市的针对性政策收紧。10月8日,东莞市首次发布全市218个成交活跃小区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这一措施被视为二手房市场降温的“大招”。此前,已有包括深圳、宁波、绍兴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出台二手房交易参考价。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已有10余个城市公布二手房住房参考价,调控效果初步显现。从9月份二手房挂牌价格可以看出,深圳、宁波、绍兴和广州4个城市挂牌价环比下降。1-9月份,据该机构统计,中国二手房找房热度同比下跌10.5%,其中,三季度二手房找房热度同比下跌23.8%。
为何楼市双向调控同时出现?李宇嘉认为,目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城房价指数整体还在上涨。8月份,70城市中,有59个城市新房同比上涨。全国商品房开发和销售都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今年1-8月的商品房销售额增速高达近23%。目前,行业在需求端上,还保留着一定的温度,处于“高位平衡”阶段。
但各地楼市分化大、冷热不均现象明显。特别是近月来,融资收紧,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事件频发,部分城市土地市场热度大幅减退,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对于人口吸纳能力较弱的城市而言,楼市过快下跌会引发各种风险。因此,从因城施策的角度出发,适度平缓跌幅,调整预期,成为部分城市的选择。(完)

多地“稳市”政策频祭 中国楼市现双向调控

8. 楼市近600次调控 政策底显现 “稳定”成2022年主基调

2021年已经进入岁尾。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房企变局”“密集调控”“政策底显现”等是这一年的关键词。
这一年,房企“三条红线”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2021年年初正式实行,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重大的变化——过去行业的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模式已经不在。
这一年,伴随着全国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行业销售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1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继续高位,单月高达56次房地产调控,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高达586次。
展望未来,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定”是明年楼市的主基调,年末各种调控政策的指向就是稳定楼市,这也代表了政策见底。另一方面,政策有望将围绕“三稳”任务,因城施策、供需两端发力;同时,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推进保障房建设。
政策底显现
2021年年初,涉及房企融资、拿地的政策接连出台,其中包括备受市场关注的“三条红线”监管新政。
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银行等就明确了12家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将在当年9月1日进行试点,也就是业内称之为的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政策,该政策从今年初开始正式实行。
三条红线政策实施以来,房企普遍加速了降低有息负债的进程,尤其是龙头房企。
据海通证券统计,2021年上半年,部分龙头房企杠杆率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上半年底,除绿地控股、首开股份、华发股份、金融街、光明地产、鲁商臵业以外,其统计的部分龙头A股上市公司三道红线(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小于70%;净负债率小于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全部达标。
进入2月,一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流出,文件要求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其中,重点城市包括4个一线城市,18个二线城市。
集中供地政策改变了房企的拿地节奏,也被业内视为2021年房地产最大市场变化之一。
“2021年,土地市场在上半年高位运行后,下半年整体土地市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调迹象,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降温,房企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拿地房企积极性越来越低。”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集中供地改变了房企原有的开发节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冷热不均,2022年集中供地政策有望继续调整。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截止11月,2021年年内全国热点的100个城市卖地金额为4.05万亿,同比2020年同期出现了下调,下调幅度为7.4%,从土地市场数据看,热度持续降低已经成为了趋势,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来,土地市场持续低迷。
此后,各类限价、限售、限购等政策密集出台,地产行业调控加码信号不断被释放。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1~8月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超过400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房地产政策开始逐渐转暖成为业内共识。
9月底,央行在第三季度例会上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10月,哈尔滨等部分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12月,高层会议提出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并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
在张大伟看来,楼市防止下调过快有望成为未来的政策趋势,“稳定”是明年楼市最确定的关键词。“近两年来,楼市调控越发严格。一边是对热点城市的新房、二手房的限价令,另一边是全国多个城市新房的限跌令,房价大涨会放大金融风险,而房价断崖式下跌也同样不是稳定,也会波及金融系统。年末各种调控开始稳定楼市,全国超过20个城市开购房补贴,都代表了政策的见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房地产调控稳字当头,各地因城施策,落实“三稳”任务。“不能让房价非理性上涨,房企无序加杠杆,同时,也不能让房地产过冷,房地产市场过热与过冷都是有害的。”展望未来,政策仍将围绕“三稳”任务,因城施策、供需两端发力,根据区域具体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对调控政策一定预调微调;同时,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推进保障房建设。
“预计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短期信贷政策对首套、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撑力度将不断放大,地方将响应中央要求因城施策,对地产相关链条不顺畅的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加快落地扶持类政策,除加大购房补贴外,降低贷款利率、减免部分交易税额等政策亦存微调预期。”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
风险事件有望减少
在今年房企融资环境持续趋紧的大背景下,不少知名民营房企在下半年出现债务违约现象或苗头。
2021年7月,蓝光发展发布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公告;8月,阳光100也表示未能支付到期的可转换债券。9月,恒大集团理财停止兑付的消息传出,这一事件引发了恒大自身的流动性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后续其他房企可能出现债务风险。
10月以来,包括花样年、当代置业、新力控股等出现美元债务兑付困难的情况,这也导致地产美元债大幅下跌。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进入10月以来,已先后有绿地控股、阳光城、佳兆业、雅居乐、绿城中国、合生创展、新城发展、禹洲集团等多只地产美元债出现大幅下跌。中资地产美元债普遍出现近20%的跌幅。其中,2021年到期的债券受到的冲击最大,其次是2022年到期债券,2023、2024、2025年到期债券跌幅较为平缓。
“背后核心原因还是房地产调控,特别是三条红线抑制了房企融资渠道,而销售收紧又导致企业回款困难,开发贷、按揭贷款双收紧,使得房企还债能力锐减。”张大伟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房企也在通过瘦身、融资等方式积极自救,房企风险事件有望减少成为业内共识。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对记者表示,随着行业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部分处在危险边缘的房企开始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变卖资产、股东借款、增发配股等方式补充资金,对缓解短期债务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融资相关政策基本见底,保障正常融资、政策纠偏成为监管的主要方向,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正在得到满足。因此综合来看,未来房企的风险事件会逐步减少。”
房企积极谋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也被业内高度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8%,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3.1%;销售额方面:2021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额为1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8%。
不过,就单月来看,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已经连续多个月处于下降态势。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1月,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14.0%和16.3%,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下降,但受信贷环境边际改善等因素影响,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7.7和6.3个百分点。
“受前期调控发力和银行按揭额度紧张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增加,市场整体降温,个别房企出现违约事件,购房者观望情绪上升,进一步拖累市场活跃度下降,房企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下滑。”
在陈文静看来,上半年房企加大营销力度,销售面积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整体表现超预期。三季度市场明显降温,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转降。
从短期市场趋势看,房企销售下滑,短期偿债压力加大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们选择开源节流。
以万科为例,11月17日,万科在内部倡议,提出要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将经营理念贯穿始终,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花小钱办大事等工作要求。
张大伟认为,除了开源节流,保持流动性,安心赚小钱,房地产商更要转变思路,着眼于打磨产品品质。“接下来是房企大洗牌的时刻,谁的品质更好,就更能吸引用户,在收缩的房地产市场中分一杯羹。认清形势,加速转变,才能有机会熬过行业冬天,赢得下半场竞争的门票。”
另一方面,房企的转型也在今年常被提及,不过业内提示要谋定而后动。刘水认为,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持续下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切忌盲目,毕竟跨领域是有门槛和资金投入的,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谨慎调整发展战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