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地理教师专业化素养?

2024-05-20 08:46

1. 如何提升地理教师专业化素养?

现在教育中有了很多的课程,其中有一门叫做地理学的课程很是让教师头疼,因为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因此提高自身素养是所有教师的必然选择。
为了应对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更好地践行地理教学的价值,地理教师必须努力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优化与重组,以适应新时代对地理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发展、调整、优化地理教师的师德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助于地理教师的和谐、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从事的是地理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的地理知识,掌握专业的地理能力,并在专业的地理思想指引下进行专业的地理教学;同时,地理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成败;地理教师的专业精神会让我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对学生怀有深切的关心和爱心,所以就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合格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既包括教师通过职业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包括教师从非专业职业或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的转变过程。
素养可以理解为人们平时养成的好习惯。这种好习惯蕴含着人的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方式。以此类推,地理学科素养的概念可以界定为:通过地理学习与训练所养成的具有地理学特点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显然,其形成于地理学习的认知与训练过程,离不开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具有地理科学的专业属性,内化为人的思想与思维,外显为人的行为习惯。
地理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专业素养,使心灵深处、思维与行为方式、潜意识中都能烙上地理学的印记。比如说,我们的生态与环境意识并不强时,或者说上课只会讲大道理,日常生活中并无践行,“人地相关”的价值取向就不能言传身教;还有如我们的空间思维未养成,上课用图少,进入野外或街道就会“找不着北”,所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想要教好学生,想要让教育业更好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教师想要让自己的职业更有意义,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如何提升地理教师专业化素养?

2.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 首先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如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课文,怎样掌握重点,怎样分解和突破难点,读前质疑,明确读书“三要素”,即有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1.有什么?就是学习什么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2.在什么地方?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3. 为什么?就是是什么原因?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的地区又很相似?对所学内容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点拨答疑,帮助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排除教师的讲解,讲得其所,还可以促进自学。教师对教材的重点要点明,难点要讲清,要给予启发、诱导,对教材的关键要给予指点。特别是难点内容,要分析出“难”处,要引导学生清点疑难所包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注意引导,把握好适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自己解决疑难。这样学生才会尝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才能够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另外,对于某些抽象费解的地理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具和电教手段,通过直观演示,使复杂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讲解答疑对学生的总要求是:掌握重点,解除难点和疑点,积极思维,发展能力。三、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着在这副骨架上,才容易记住,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学习地理时,必须按照左图右书,图文对照的原则,将书上的文字内容,一一落实到地图上。不要去死记硬背文字说明,而要经常读图、用图,增强空间概念的自我训练,将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像印在脑子里,形成心理地图。这样既克服了死记硬背,提高了记忆效率,又使枯燥的地理事物学起来不感到乏味,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1]

3.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一、加强学习,不断充电
新世纪的教学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打破以前的教学常规,灵活地运用和处理教材,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二、学习掌握扎实课堂的教学基本功。 良好的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是新时代对教师的必须要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教会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所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源泉来自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做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适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和谐融洽。 四、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认知风格或者说学习风格差异。2、1、学生智力差异,有先天的差异和后天教育所致。3学习动机差异,有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内驱办强,有的学生不是那么喜欢学习,他们的动机不是那么强烈。4、生活状况差异。不同的家庭,其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及经济来源是不相同的、5、身体素质差异。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学生才有充沛的精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面对新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面对着不同的学生,如何使学生全面发展。都是我们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4.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地理课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高中地理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能“反映地理学科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个鲜明特性。区域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中要树立空间概念,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综合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中要以综合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系统地综合分析地理事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落实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地理课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的途径
纵观这几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仍是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地理学科因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及与自然、人文众多学科的内在关联,使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依据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在学科内部,培养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征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在广阔的空间区域背景下,综合分析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掌握地理环境变化规律,无疑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空间综合分析法”,成为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学习“美国”这一节可设计如下联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自然条件与工农业及城市特点之间的关系。
上述空间区域的综合分析是建立在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及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内外部联系的基础之上的。这就给同学们提出更高的要求:(1)以空间区域图为依托,运用地图进行信息归类与处理;(2)联想相互要素进行逐一分析;(3)综合各要素、并明确相互关系、主导要素和从属要素的地位最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二)、依据地理学科的广泛性和交叉性特征,在学科之间,培养综合能力
地理教学横向渗透的内容选择应基于课本,联系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关内容,丰富、深化、升华课本。使地理课堂教学真正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在教学中可以把握切入线索,培养综合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从时空线索切入,着眼史地综合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与生存空间环境关系的科学,是以广阔的空间背景为依托的;历史学科是以漫长的时间背景为线索的,要研究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需要以一定的空间区域为背景依托。由此看来,两门科学都与时空线索相关,。例如:16世纪60年代,欧洲的荷兰虽然国土面积很小,但依靠海陆优越位置,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成为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同学们在学习这段史实时,就不应忽视地理位置的影响作用。又如:98年长江洪灾的成因分析,同学们既要考虑到气候异常的现实因素,考虑到百余年来长江沿岸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淤塞河道的历史因素。
(2)从理论与实践关系入手,着眼政地综合
中学阶段的政治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三部分内容。从人地关系切入,不难发现哲学为地理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即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森林资源的利用与更新保护、我国农业生产以粮为主及多种经营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政治经济学常识提供了商品、货币及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分配和消费;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及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等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经济地理的基础,而且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与布局、人口与城市等地理知识关联密切。从政治地理线索切入,我们能探寻到培养综合能力的另一番 “天地”,地理学和政治学常识综合研究问题时,通常是以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础,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去综合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例如:在综合分析21世纪香港发展前景时,同学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国两制”这一国家政治前提,在这一背景下,香港的金融、外贸、知识经济、旅游等多种经济产业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其中涉及许多经济地理的具体内容。
(3)从原理、成因入手,着眼与自然学科结合
地理学科的许多概念、分布与规律是依靠与数学、物理、生物及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来解析其原理或成因的,这是地理学科的交叉性与广泛性所决定的。例如喀斯特地形的成因与化学;正午太阳高度角与代数或几何;地球自转或公转与物理;生态系统与生物皆为佐证。遇到上述问题,同学们应有意识地从多学科角度去综合思考,以求得全面与深入地分析结论。
(三)、把握人地关系主线特征,从树立正确的观念角度,培养综合能力
人地关系协调论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人地关系的主线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学地理教材之中。那么“人地关系的主线与能力的培养有什么必然关联呢!”两者关联主要体现在:(1)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观念形成单靠地理一个科目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以史为鉴、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价值观念的教育来长期共同完成。(2)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本身就是一道摆在人类面前的超级综合课题,其下属的人口问题、土地资源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等二级子课题的内容皆为综合性极强、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大热点。(3)前述课题内容的解析需要自然、人文多种学科的共性能力和独特的学科能力共同作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由此看来,在教学中把握人地关系主线时应注意:(1)认同人地关系协调论的基本观点。(2)面对具体内容,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分析角度入手剖析问题。(3)将具体内容经思维加工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等抽象结论,逐步形成崭新的价值观念。(4)运用已有的观念、能力及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升华的目的。
例如,在初中教材“黄河”这节课中,以黄河为研究对象,以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为核心展开,分为“源河概况”、“母亲河”、“害河”、“根治黄河”四个板块。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分析黄河的“利”与“害”,“功”与“过”,在提示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强化学生关于协调人地关系认识,并且将旧中国黄河肆虐的和新中国对黄河的治理开发进行对比,挖掘出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涵,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地理教育三项职能的“立体交叉”落实,不仅是高效能的教学,而且是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
(四)、把握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地图特征,培养综合能力
广泛地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应用地理及其他文理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现实问题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征。而现实问题往往又不是单一的地理学科知识所能解决的,它们经常需要多学科综合分析方可解决。地图是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学的突出特征之一。地图所包涵的信息主要是地理信息,但不容忽视它所涵盖的相关学科的信息,以及分析时涉及到的多学科知识。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地图是有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学其它特征都是建立在地图知识基础之上的。所以,同学们应在阅读、分析、填充、绘制地图四方面下功夫,应在地图以外的原理示意图、综合景观图、剖面图、知识关联图、统计图表等图象类型的阅读分析方面下功夫,以便打好基础,逐步地培养综合能力。

5. 非专业地理教师如何教好地理

一、认真学习大纲,潜心钻研教材
对于大纲中的知识深度,能力要求,德育目标,要认真把握,逐一分解,理清层次,找出相互关系,然后进行操作,千万不能照本宣科,读教材。照本宣科:一是对于知识结构和层次不能很好把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不利。因为要想知道一事物的结构和联系,就必须对其进行分解,深 入研究,找出事物的联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有很好的把握和了解。所以必须认真学习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很好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不然就可能对于知识处理上出现偏差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作为一名非专业地理教师要使自己能够胜任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通过提高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完成教学工作,就必须广泛阅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虚心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撰写教学心得,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模式,因为地理课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从目前的教育理论来看,必须对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加以认识,钻研和理解,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在认识中不断提高。
三、踏实工作,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步骤 
对于刚从事地理学科教学的非专业地理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较好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备写教案,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作业批改,试卷评定,考试分析着手,力争使枯燥无味的地理课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由无束中接受知识。及时纠正学生在概念、原理方面存在的错误理解,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通过教学、人格魅力培养学生良好人生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适量布置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地理课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概念原理,更重要地是强化记忆,使学生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逐步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深入细致地做好每次考试的试卷评定工作,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上的欠缺,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做为一名非专业地理教师,必须狠下功夫,扎实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做好教学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

非专业地理教师如何教好地理

6. 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基本技能?

1、熟练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2、多做高考题,研究地理做题方法
3、地理是一个很枯燥的学科,想一些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记住一些地理知识。主要的就是上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7. 地理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能力素养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提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教材的理解、分析、处理能力 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首先就是钻研教材,包括对课本、地图、课程标准及有关教学指导书、参考资料的阅读。理解教材就是先弄懂课文内容,理出系统,对文字、图像、作业认真研究;分析教材要找出重点难点,分析所讲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背景和有关联系,还要分析教材的结构、规律、概念等;处理教材是对教材的组织加工,列出纲要图示,进行必要的取舍增删。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多思考,勤实践,相互交流,进行研究,自觉提高这项基本教学能力。2. 设计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教师应了解学科教学方法的结构、性质、分类、功能及相互间的联系,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地理教学原则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设计教学步骤,对教学过程、教学语言、板书等精心考虑。对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要结合学校条件,学习掌握和运用。设计教具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必须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发挥教师创造性的一个方面。设计教法还应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结合具体内容考虑学法指导。3. 观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了解教育的对象,就要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包括对一般情况的了解,如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家庭与社会的影响,还要了解个性差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了解方式除阅读有关材料外,更多的是靠交谈、课堂提问、观察、接触、作业试卷等,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交谈也可了解教育的对象。了解过程中要结合教育,了解的目的也在于因材施教,通过反馈调控教育教学活动。4.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课内的演示、实验、观察,课外的参观、考察、调查访问等活动,都需要教师的组织能力,有时还需要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地理教师还应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能力和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认真计划,明确目的,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活动方式和程序,并发挥学生干部的组织作用。5. 实验、演示和制作模型、图表的技能 地理教师需要具备动手实验和制作简单教具的技能,如演示地球仪、等高线模型,堆塑地形模型,绘制地图、图表,投影幻灯片等,这些技能的掌握,直接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6. 准确、精练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启发积极思维,进行思想教育,交流师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要准确、科学、逻辑性强,要精练、明确、简洁,要生动、形象、直观,具有启发性、感染力,这就要深钻教材,丰富词汇,进行语言设计,并加强语言锻炼,运用语言技巧,在读音、吐字、声调、语气、速度等方面下工夫。这是一项教学基本功。7. 开发智力、进行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的能力 开发学生智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这是智力的基本要素,其中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这是需要通过设计问题进行训练的。由智力要素相互组合形成各项具体能力,如理解原理,阅读课文,分析地图和图表,从事地理实践活动,获取地理信息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概括特征,总结规律,分析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最高层次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如正确评价人地关系,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以崭新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地理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并不断设计问题以进行思维训练,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设计问题的水平,才能适应开发智力的需要。8. 培养正确观点、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能力 地理学科承担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责无旁贷的。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分析比较,联系实际,讲清道理,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自主感受,获得结论,自觉理解和接受。9. 命题、设计提问和反馈课堂教学情况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了解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设计。学生听讲的反应、对提问的回答都是必须注意的。教师的设问和命题应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尽量少出现那些简单机械记忆的提问,而应重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特别在命题设计方面,要认真研究,对题型的掌握、情境的设计、立意的选择、设问的构思,都应仔细考虑。一份好的试卷反映了教师的多方面水平,教师要不断吸取学科新知识,知识面广,思路灵活,联系广泛,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问题。10. 进行地理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理论学习,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其次,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勇于创新和实验,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从理论上概括提高,再指导实践加以印证。第三,保持年级组、教师组及更广阔空间内的同行交流,教师要多听课,听课要进行分析评议,这有助于相互切磋,研究交流,也有助于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实践,以便于掌握规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第四,勤于论文写作耕耘,教师工作在第一线,掌握大量实践资料,应通过理论研究丰富学科教学的科研内容,进行学科教育科研,选择适当课题,撰写有关教育科研的论文,从而提高自己。 地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不单单是为了得到晋级、评奖的成果证书,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从而指导和评价教学实践,使教师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去研究、认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

地理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能力素养

8. 地理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能力素养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提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教材的理解、分析、处理能力 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首先就是钻研教材,包括对课本、地图、课程标准及有关教学指导书、参考资料的阅读。理解教材就是先弄懂课文内容,理出系统,对文字、图像、作业认真研究;分析教材要找出重点难点,分析所讲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背景和有关联系,还要分析教材的结构、规律、概念等;处理教材是对教材的组织加工,列出纲要图示,进行必要的取舍增删。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多思考,勤实践,相互交流,进行研究,自觉提高这项基本教学能力。2. 设计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教师应了解学科教学方法的结构、性质、分类、功能及相互间的联系,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地理教学原则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设计教学步骤,对教学过程、教学语言、板书等精心考虑。对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要结合学校条件,学习掌握和运用。设计教具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必须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发挥教师创造性的一个方面。设计教法还应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结合具体内容考虑学法指导。3. 观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了解教育的对象,就要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包括对一般情况的了解,如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家庭与社会的影响,还要了解个性差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了解方式除阅读有关材料外,更多的是靠交谈、课堂提问、观察、接触、作业试卷等,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交谈也可了解教育的对象。了解过程中要结合教育,了解的目的也在于因材施教,通过反馈调控教育教学活动。4.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课内的演示、实验、观察,课外的参观、考察、调查访问等活动,都需要教师的组织能力,有时还需要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地理教师还应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能力和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认真计划,明确目的,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活动方式和程序,并发挥学生干部的组织作用。5. 实验、演示和制作模型、图表的技能 地理教师需要具备动手实验和制作简单教具的技能,如演示地球仪、等高线模型,堆塑地形模型,绘制地图、图表,投影幻灯片等,这些技能的掌握,直接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6. 准确、精练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启发积极思维,进行思想教育,交流师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要准确、科学、逻辑性强,要精练、明确、简洁,要生动、形象、直观,具有启发性、感染力,这就要深钻教材,丰富词汇,进行语言设计,并加强语言锻炼,运用语言技巧,在读音、吐字、声调、语气、速度等方面下工夫。这是一项教学基本功。7. 开发智力、进行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的能力 开发学生智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这是智力的基本要素,其中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这是需要通过设计问题进行训练的。由智力要素相互组合形成各项具体能力,如理解原理,阅读课文,分析地图和图表,从事地理实践活动,获取地理信息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概括特征,总结规律,分析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最高层次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如正确评价人地关系,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以崭新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地理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并不断设计问题以进行思维训练,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设计问题的水平,才能适应开发智力的需要。8. 培养正确观点、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能力 地理学科承担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责无旁贷的。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分析比较,联系实际,讲清道理,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自主感受,获得结论,自觉理解和接受。9. 命题、设计提问和反馈课堂教学情况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了解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设计。学生听讲的反应、对提问的回答都是必须注意的。教师的设问和命题应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尽量少出现那些简单机械记忆的提问,而应重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特别在命题设计方面,要认真研究,对题型的掌握、情境的设计、立意的选择、设问的构思,都应仔细考虑。一份好的试卷反映了教师的多方面水平,教师要不断吸取学科新知识,知识面广,思路灵活,联系广泛,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问题。10. 进行地理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理论学习,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其次,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勇于创新和实验,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从理论上概括提高,再指导实践加以印证。第三,保持年级组、教师组及更广阔空间内的同行交流,教师要多听课,听课要进行分析评议,这有助于相互切磋,研究交流,也有助于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实践,以便于掌握规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第四,勤于论文写作耕耘,教师工作在第一线,掌握大量实践资料,应通过理论研究丰富学科教学的科研内容,进行学科教育科研,选择适当课题,撰写有关教育科研的论文,从而提高自己。 地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不单单是为了得到晋级、评奖的成果证书,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从而指导和评价教学实践,使教师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去研究、认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