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24-05-18 12:31

1.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2、  汽车业

相对于房地产业,汽车业的危机即将体现,表现在汽车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也许这才是关注的重点。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影响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2、  汽车业

相对于房地产业,汽车业的危机即将体现,表现在汽车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也许这才是关注的重点。

3.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状况、我国经济状况,及对我国证券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调控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建议宏观调控将“保增长、促转型”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2008年中国经济在发展中调整
2008年,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出预期,国内出现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面对国内外一系列不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1.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
无论是年初确定的“双防”方针还是年中调整的“一保一控”方针,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使夏粮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丰收在望,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已经从2月份最高时的23.3%回落到8月份的10.3%,其中猪肉价格从2月份上涨63.4%回落到8月份上涨1.0%。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涨幅比2月份高点8.7%回落了3.8个百分点,年内有望继续小幅走低,预计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6.3%,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初步得到扭转。
2.及时调整调控政策取向促进三大需求积极变化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连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1-8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920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升值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初步预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0%左右。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力和市场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两高一资”产品和粮食出口受到政策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从工业生产看,高能耗产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1-8月,生铁、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分别增长6.5%、8.3%、10.1%、13.3%和7.4%,增幅同比下降9.8个、9.4个、10.8个、11个和7.6个百分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增幅由去年10.2%提高到今年的31.6%;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同比增幅由去年的5.2%提高到今年的50.3%。工业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预计今年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好于去年。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下图显示,2008年二季度以来,反映经济未来运行趋势的先行指数下降势头明显,表明经济趋势性下滑的风险在增大。
对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详见附表1。


二、充分估计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性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
1.次贷危机的恶化使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次贷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正在严重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秩序。这场金融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时候充满不确定性。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扩散,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缩水,商业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使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失去金融支持。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大调整严重打击经济信心,使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进一步推迟。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今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国际油价跌幅超过30%,带动其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下降,近期各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减弱。
2.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
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次贷危机后的低迷状态,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1-8月份仅增长10.6%。但由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相对稳定,1-8月份对欧盟出口仍然增长26.3%。次贷危机负面影响已经从美国向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传导,欧盟和日本二季度经济负增长;同时,8月份以后美元汇率反弹使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加快,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可能比2008年更加严重,使我国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3.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带动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
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4%。但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市场可能由“量跌价滞”进一步发展为“量价齐跌”,初步预计,在2008年高基数的台阶上,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下滑到10%以下,房地产投资增量从6800元减少为3200亿元,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由于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支柱产业,也是这一轮经济扩张的龙头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将拖累一连串行业景气度下降,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随之减速。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收入,今年以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将影响明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4.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保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难度加大
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农民进一步增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股市和房市调整使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扣除物价因素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比前几年下降。“奥运景气”消失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逐步放缓。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开始降温。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8%,增幅下降37.2个百分点。上半年汽车销量增幅回落11.4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汽车销售环比下降5.53%,同比下降6.34%。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在短期内很难由其它消费热点替代,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都可能低于2008年。
5.成本上升与产能过剩“两碰头”,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2008年不得已对成品油、电力、公用事业等价格实行行政管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经济运行正常秩序受到较大影响。8月份火力发电仅增长1.8%,从供给方面约束了工业生产正常增长,如不及时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工业急剧减速将会威胁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2009年我国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而销售价格难以提高的重压,企业效益将大幅滑坡,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三、2009年不同政策和环境组合下的经济增长情景预测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我们将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分为轻微衰退、低速增长和轻微复苏三种情境,相对应地设计了三种不同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模拟预测了三种可能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见附表2)。
1.中方案:平稳增长情景(GDP增长9%左右)
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低速增长但没有陷入衰退,国际石油、粮食价格虽有波动但年均价水平比2008年有所下降,国内外没有比雷曼破产、汶川地震更强烈的突发事件发生;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6%-17%,保证对普通住宅、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
在上述条件下,经初步测算,预计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9%左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08年的15%减速为13.5%,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08年的11.1%减速为10.2%。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08年低0.5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8年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分别将增长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个和7.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上升4.3%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考虑国内外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景气连续惯性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景气环境。从现在掌握的信息资源分析,2009年出现这一情景的概率预计达到60%左右。
2、高方案:快速增长情景(GDP增长9.5%以上)
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在2009年出现复苏,世界经济实际情况好于预期,国际石油价格水平低于2008年,国内外没有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同时,宏观调控政策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实行“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中央财政发行建设国债30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8%左右,向在建和新开工投资项目(包括房地产)提供充足的贷款。
在上述条件下,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由2008年的27%下降到15%左右,但新开工的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灾后重建投资规模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达到24.5%。由于就业和收入状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8%。国际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使出口增长17.5%,国内保持高增长使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需求保持旺盛,进口增幅也达22.5%,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447亿美元左右,同比减少6%。初步预计经济增长率将保持9.5%以上的速度,但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继续保持在5%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4%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国际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和宏观调控全面扩张政策的力量重合,较好维持了经济景气,继续保持就业扩大的局面,但可能进一步加剧能源、环境压力,可能使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前功尽弃,不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出现这一情景的概率预计在20%左右。
3、低方案:大幅下滑情景(GDP增长8.5%以下)
如果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轻微衰退;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到5%以下,投资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虽有灾后重建等政策性投资支撑,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4.5%左右,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4%,也比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由于国内景气下滑,进口增幅下降,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1.5%和16.5%,贸易顺差2291亿美元,同比减少12%。经济增长率可能下滑到8.5%以下。由于经济景气明显回落,物价上涨压力减弱,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上升4.5%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国际环境剧烈变化与国内政策变化的紧缩效果叠加,使经济降温过快,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金融坏帐快速浮出水面。我们认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必然会根据经济运行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力度,这一情景发生的概率仅为20%左右。
四、对2009年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充分,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有力激发国内各方面发展积极性,因此,我国经济具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活力和潜力,通过适时有效的调控,我国经济定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对2009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建议是:
1.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
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首要政策目标。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开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试点,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三农”项目等,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带动作用。
3.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突然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严重短缺;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4.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
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现调整实属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改善供给结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给,大中型城市要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金融机构应对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对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保证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它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适当降低居民首套自住房贷款利率,取消对“第二套住房”特别贷款限制政策,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
5.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
要深化全党对扩大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在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为零,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政策,根据物价水平变动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6.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
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次贷危机恶化后,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7.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能源价格
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供热等供给保障工作,从供给面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状况、我国经济状况,及对我国证券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

4. 2022年美国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一、美联储的加息会造成国内利率被动抬升,而利率的攀升国内股市、债券等资产价格面临重估。二、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将导致热钱流出,国内的流动性面临收缩,不利于a股的走强。三、由于美联储的再度加息造成美元持续走强,随着美元的走强,或将倒逼人民币持续贬值。人民币贬值将冲击国内资产价格,进而,导致a股市场当中重股、金融地产等板块或拖累。【拓展资料】一、对大A股来说,联储加息对国内流动性的制约会冲击估值,美国经济复苏对国内需求拉动是有限的。所谓加息,就是美联储加美国国债的利率提高。而国债利率一提高,市场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首先是其它债券的利率会提高,接着是存款、贷款利率等都会提高,进而美元走强。回到股市,美联储一旦加息,股市收益率与国债利率的差额就会减少,用股利贴现模型计算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所以理论上,美股就会下跌。如果美联储加息,美国股市的赚钱效应会减弱,债市的赚钱效应会增强。此消彼长。大家就更加倾向于投资债券。久而久之,股市的钱就会变少,流动性变差,自然,美股理论上就会下跌。但实际上,影响股市的影响很多很多,不仅仅的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二、美联储加息看似与我们无关,但实际上却与老百姓的投资理财息息相关。总体而言,对中国股市可以说是喜忧参半。1.提振了美国股市与理财产品的收益热钱不断回流美国本土,因此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 无论是理财产品收益的上升, 还是股市,资金充裕性提高。 这里是因为美国加息拖累债券市场利空,利率升值贷款利率升值,融资渠道转为股市。而我们对企业理财熟悉的投资者一定知道,一个企业的壮大一定要看它的现金流的充裕。 企业会不断地从银行或债券市场借入资金,而另一个渠道就是上市公司扩大股本进行再融资。2.热钱不断回流美国本土无论是美国股市,或是外汇市场,资金充裕, 美元不断回流本土。国际投资者对美联储提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将原本投入到从新兴市场的资金重新投入美国市场,以便获得更高的回报,从而对诸如巴西、俄国,以及诸多中南美、东南亚对能源和原材料出口有高依赖并且拥有大量美元外债的新兴经济体造成双重打击。中国作为美国债权持有国之一,对美元的高依赖度不言而喻, 而同时中国是新兴经济市场的重要投资地,无疑美国热钱的回吐,带来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资金不充裕。3.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美元的加息将会持续两三年,可能会一直到2018年的上半年。这个年代对很多人都是难熬的。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泡沫破灭的年代。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不断创造新的低点就是明证,昨天是471点,这是中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的一个前瞻性警示信号,一定会有重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人人都跑不脱。4.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忧的是: 美国股市的好转会影响新兴市场的资金充裕度, 国际投资者会转入美国本土。同时人民币贬值,会影响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投资者会抛售人民币,中国热钱流出。喜的:对出口型企业极大利好,从另一个角度拉动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的一驾会被激活。 同时因为加息消息已经持续已久, 对利空的消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被缩小。

5.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影响

这是 当前世界经济的趋势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都不可能完全闭关自守,都要或多或少地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生产,依赖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构成了世界经济整体。因此,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对中国经济的影象和推动2009年是会被历史铭记的一年,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第一次呈现负增长。图表1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IE)给出的对今年经济的判断和对明年经济的预测。去年全球经济增长是3%,今年IMF估计会是负的1.1%,国际经济研究所也差不多,-1%。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收缩得比较严重,-3.4%或-3.3%,明年将会有所恢复,美国、日本等最近出现了一些反弹的迹象。相对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状况要好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IMF和IIE分别估计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率为8.5%和8.3%。对于明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预期更乐观一些,它预测明年全球经济是4.2%的增长,因为它判断发达经济体明年的GDP增长将从今年的-3.3%提升到3.3%。  但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图表2)。去年整个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失业率是5.8%,今年要达到8.9%,美国10月份最新的数据已经出来了,失业率超过两位数,达到了10.2%,欧元区是9.9%,日本现在是5.1%,这个数字是全年平均,明年失业的情况将更严重,这是影响整个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问题。失业率影响范围主要在哪呢?主要是消费上,失业率高,对消费就有影响,没有失业的人由于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担忧也会影响消费状况。  国际贸易方面,从WTO和IMF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的国际贸易增长数字也非常悲观,是负的11.9%(图表3)。这里面发达经济体出口下降的速度更快,达到了13.6%,明年估计稍微好一点,是增长2%,总体来讲不乐观。全球明年的贸易量增长速度也只有2.5%,这是非常悲观的。因为大家知道在全球化的世界里,贸易对整个全球增长贡献率是非常高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贸易保护主义现在越来越抬头,已经成为主要的议题,像G20等各种各样的场合都在讨论贸易保护的问题。中国是整个世界在贸易保护或者贸易救济措施上受到挑战最多的国家,当然尽管数量多,但目前和我们整体的贸易出口来讲分量还不大,只占我们出口的1%,说起来很热,但总体涉案金额还不是很大。  直接投资方面,从1980年到2008年,2007年达到了直接投资(FDI)的最高峰,将近2万亿美元,然后掉头往下。对2009年的全球FDI有几种估计,最好的估计大概是在1.3万亿美元,一般的估计在1.1万亿美元,最悲观的估计是只剩下9000亿美元。金融危机的发生,直接投资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股市的变动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标普500指数先是一下子掉下来,然后目前又有反弹。股市的波动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有关系,虽然关系不那么密切,但多多少少也表明了一种心态。  接下来看看初级产品的指数,如果以2005年为100的话,整个价格指数变化也是和经济危机的轨迹吻合的,在2007、2008年还是一路上扬,接着是大幅度的下降,到了今年年初跌至谷底,现在开始反弹,反弹以后非常不稳定,一会上一会下,但总体来讲是反弹比较明显。油价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去年中国进口石油大概有1.7亿—1.8亿吨,相当于十几亿桶原油(80.26,0.90,1.13%)。原油价格2008年6月份达到最高点,147美元一桶,然后也是掉头向下,今年第一季度从低谷反弹,预期油价的未来走势也是持续上升(图表4)。  我们非常简短的在这里把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归纳了一下。大家看到各种各样的复苏信号已经出来了,但很难下一个断然的判断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目前我们看到的还只是一些反弹,反弹和复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反弹通常是技术性的或者恢复性的,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进入到了周期性、不断向上的复苏阶段。当前的反弹可能只是某一个特定的短期因素、某种政策的影响结果。  这个结论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主要原因,尚有许多抑制全面复苏的中短期因素存在。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短期因素;其二,由于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家庭净资产大幅度下降,储蓄率也迅速上升,曾经一度美国储蓄率变成了负的,靠借贷来支付日常支出,现在它开始提升,净资产的大幅下降和储蓄率的上升马上影响到消费支出。美国这个国家,包括整个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更多的还是依赖于消费,美国GDP的70%都是消费,所以消费的下降对整个投资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其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银行系统还是非常脆弱,导致投资增长缓慢。刚刚发生的“迪拜世界案”590亿美元的推迟支付,马上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现在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目前为止,美国的银行资产里有80%以上和有价证券、股票、衍生工具连在一起,金融体系稍微动荡一点,对他们资产负债表马上会产生冲击,冲击接下来就是他们的金融活动会收缩,因为资产价值和市场连在一起的,收缩之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定会极大影响投资。  第四个抑制复苏的中短期因素是欧洲和美国等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水平。10月份的数据已经出来,美国产能利用率是71%,正常的情况下一般要达到80%—85%,欧洲的情况比美国还糟,是70.7%。产能利用率低意味着投资不可能大规模复苏,很难想象有更高的净值增长。  最后一点,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宏观政策上的顾此失彼。美国的金融政策特别是利率不可能上升,主要原因就在于80%银行资产都和有价证券连在一起,如果利率上升,有价证券价格必然下降,美联储是不敢这样做的,而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引发美元走低。这里有很多因素都是搅在一起的,不可能有完美的政策选择。  以上5点是中短期的制约因素,从长期来看,周期性增长的长期条件还不具备。第一,劳动力成本在缓慢上升,当年柏林墙倒塌、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开放等引发参与世界分工的劳动力数量激增及全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局面已经不再。其二,缺乏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现在人们对新能源、绿色经济等等的期望很高,但实际上新能源占GDP比例还很低,而且投资周期长,风险很大,它能走多远还取决于传统能源的供应状况,特别是石油的价格,所以这里不确定因素很多,包括一些政治上的因素。其三,资本的支撑作用不再,金融部门可能有未披露的巨大亏损,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加强,资本可能更多流入房地产等等,很难指望大规模的金融市场支撑一个新一轮的增长。  从结论看,整个世界进入了反弹期,有的时候可以看到反弹的非常强劲,但是很难下结论说实体经济已经进入了复苏周期。  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有一个经济形势分析预测报告,GDP增长今年我们“保8”没有问题,估计能够达到8.3%,明年估计是9.1%。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条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出口,今年是负增长20%,希望明年会有一个大的反弹,达到17%—18%。  明年有一个挑战,就是经济过热的可能性现在开始增大。明年上半年GDP增速有可能达到10%甚至11%,主要原因包括投资增长过快,企业流动性充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保持高速,政府消费规模大;需要指出的是出口,今年出口为GDP贡献是-2.9%,明年这块可能显著恢复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将引发境外资金流入。通货膨胀预期现在应该讲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有可能形成资产泡沫。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另一个潜在挑战,是现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可持续性问题。我们需要改变生产方式,再加上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如果低估的话,一定会把资金往出口、贸易部门引,非贸易部门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就起不来。所以增长方式转变更多依靠内需,产业结构变化也和汇率政策有关系。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形成,现在有经济学家开始预测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但由于美元现在非常不稳定,贬值压力和升值压力并存,所以预测美元是非常难的事情,按照索罗斯的话讲,“预测的成功主要是你对人性的理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取决于对民族的理解”。但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元兑欧元、日元的低估已经在20%以上,和它过去十年的平均值来看也低估了10%以上,所以美元的走势尽管有波动,趋势还是向下,但离谷底已经不远,不排除反弹的可能性。毕竟美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综合实力最强,特别是当世界遇到新一轮的二次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元汇率还是会上升。  总体来说,世界经济走势反弹迹象现在非常明显,但全面复苏动力不足;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总体平稳,但明年有可能出现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影响

6. 关于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股市会越来越好吗 ?

一、略谈中国股市未来走向 
  要判断中国股市的未来走向,首先必须清楚中国股市的本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证券市场与资本主义市场条件下的证券市场的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证券市场,必须是必然是政策市,也从来就是政策市。 
  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总是对政策市说三道四,看不顺眼。说到底,就是念念不忘资本主义体系下的所谓‘国际标准’。他们在对政策市本质进行各种版本的批评时,甚至忘记了这个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的这个本质是不是符合所谓的国际标准是一回事,而它是否客观存在则是另一回事。任何因批判其不合‘国际标准’而对其客观存在进行蔑视的专家学者,注定是要碰壁的。 
  证券市场对资本经营者言,是以融资为第一要务;对大大小小的投资者言,是以获取利润为第一要务。而股市的游戏规则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一般的表现却总是大鱼吃小鱼的资本集中过程。这些,对中国股市一样适用。但中国股市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推动所有制改革。 
  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对中国股市未来走向就能从战略角度把握。 
  中国的所有制改革不是私有化。一些人有指望通过股市运行使中国的国有资产大量合法非法地流向私人,以不动声色地完成私有化进程的看法。在截止目前可预见的相当长期内,乃至从根本上来讲,这种看法注定是错误的,失算的。 
  国有资产在股市里运行的结果,经营效率是否改善难下定论非所知也,但其资本得以大幅扩张则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最大的大鱼始终是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国有资产,大鱼吃小鱼的最终结果,是公有国有资产通过证券市场完成对私有财产的掠夺鲸吞。这是国有资产增殖的必然要求。 
  作为政策市的主导者,参与者,国有资产拥有别的参与者无可比拟的优势,是赌场里的庄家、裁判、最富有的赌客。 
  作为大庄家,从来都是怕涨不怕跌。涨了,就是别人从赌场里赚去了利润。为什么中国的股市一涨高,go-vern-ment就紧张;跌到底了,跌它个四五年,经济宏观面不受丝毫影响,反而一片大好越来越好?根本原因正在这里。 
  有些专家大谈什么每逢道指一下跌,美国的资本家代理人们,总统呀财长呀联储主席呀,都会紧张得不得了。说中国go-vern-ment、证券市场管理层要学学这些资本家代理人的作风。―――如果真的要学,按资本追逐最大化利润的本质要求去学,那中国股市就应该不是现在这种两三年牛市四五年熊市轮流的局面,而应该是长熊不止,偶尔涨那么一下。 
  所以,正确认识把握中国股市的未来走向,必须放弃那种资本主义体系下长期牛市的观点。熊市是常态,而牛市只能看做是操作策略的需要。 
  世界上的东西迟早都是要灭亡的,何况从资本主义体系中借用过来的证券市场?归根到底,资本主义体系都时日无多终究是要灭亡的,何况这个东西?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决不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臆想中的越来越繁荣,而只能是在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完成后,再一次地光荣退出历史舞台―――又不是没有退出过,只不过以前是未完成历史使命而被人为强制退出。现在和将来是自然消亡。 
  历史选择了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它们都必须经历并较长期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现存的主导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体系里创造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物质的、文化的、制度的、技术的,等等等等,都可以且必须引进借鉴吸收消化改造创新。但是,历史是前进的,超越了这个阶段之后,不是仍要它们万古长青存之永远。 
  经历了五年经济大发展股市大熊市后,经历了大幅扩容后,中国股指走上三千点,是比较正常的。再往高处走,近期内的空间有限。当然,随着大小非逐渐解禁,随着经济持续发展,随着股市继续扩容,股指走上一万点并非什么怪事。 
  总而言之,股市大跌,国有资产、go-vern-ment是最大赢家,百分之七八十的一般劳动者不是股市的参与者不受什么害。这就决定了长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基本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资产与私有资本有合作的可能,但归根到底,两者是对立的,是一方要吃掉另一方的。 
  二、抓住机遇利用形势打一场金融战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大战 
  1,国内这场金融战争的世界性意义 
  国有资产利用非常地位掠夺私有财产,将私人资本从劳动者手中夺取的社会剩余价值从私人资本手中夺回来,为调节社会财富创造条件,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加剧,防止两极分化。这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不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天经地义。既有可能更是必须。 
  不光是对国内的形形色色的私人资本,对国际资本也要如此。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后者的比重还会越来越重。 
  在战略上,必须有这个考虑。 
  当前,国际经济面临深刻变革,一场大调整大波动不可避免。与以往历次大波动大调整不同的是,经历了五十年成长的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日益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也将首次参与到这次大波动大调整中来。 
  这将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大战。虽然对中国来讲,战场可能主要在国内,规模不会是压倒性的战略决战性质,但其意义却是第一次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大战。 
  以往的世界经济大战,是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新老交替。直到上世纪的环亚太金融危机,仍是新兴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与老牌资本主义体系的新老资本主义体系之争。过去,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是互相对立,但各自封闭老死不相往来,始终没有形成经济大战。 
  国内的这场经济大战争将是当前即将爆发一触即发的世界性经济大波动大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战场可能将是金融领域为主―――虽然国内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开放――但战争性质仍将是金融战争为主。 
  2、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大波动大调整不可避免,只能因势利导努力趋利避祸 
  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总体上是朝着大波动大调整方向加速前行。 
  支撑各种要素价格高位运行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金融领域的世界性风险无法缓解。楼价、股价、汇价、(美元除外)油价、贵金属有色金属价格、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粮食价格等等通通都长期在高位运行。美元贬值成为维系当前世界市场体系的唯一一根基脆弱的救命稻草。而更高的价格仍在层出不穷的创造中。全球金融体系积累了巨大的风险却仍在在加速积累中,次贷危机仅是冰山一角,随时面临崩溃危机。对此,绝不能有任何盲目乐观。 

  面对已逐步发展的危机和即将爆发的更大危机,发达资本主义体系一系列饮鸩止渴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老套路又在逐步推展轮番上演,但很难挽救危局。 
  中国虽然没有置身事外,但保持较大独立性确保了自身的风险较低。这几年来国内的宏观调控及时准确,已让重心大大降低。股市回到合理区间,楼市向健康方向发展,粮价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相对平稳,通胀有效抑制可以预期。 
  所以,对即将爆发的大波动大调整,没有必要过分紧张,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利害,努力趋利避害。可能的话,要善于因势利导以为我所用。 
  3,打赢这场战争的可能性 
  对这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大战,必须在战略上作好充分的估计,认真准备,扬长避短力争全胜。 
  首先,新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有巨大活力蓬勃生机,其发展具有一切新生力量不可阻挡的旺盛势头。 
  其次,貌似强大但四分五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面对的是集中到中国的高度集中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而对中国来讲,主要战场又在中国国内。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大打歼灭战,各个击破。股市、楼市、汇市都是战场,都有战役要一一打响。 
  第三,要充分估计到这场即将到来的世界性大波动大调整对旧世界经济体系秩序的破坏冲击乃至根本摧毁。正因为如此,要充分重视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牢牢把握主导权。 
  现在还有一些书呆子天天嚷嚷与国际接轨,必须破除这种思维毒害。坚决以我为主。旧的秩序规则将在这次大调整大波动中体无完肤。为了应付这场大危机,美国保尔森财长等为以美国为核心的旧世界体系搞了一套新规则,几百页纸,比他们的脸皮还厚。德国的默克尔叫嚷与我们是制度之争。对此,要清醒认识。 
  要利用新生力量后起之秀的优势,敢于打破旧规则,善于创建新规则。以我为主,敢于创新。 
  总而言之,对这场金融战争,只要认识充分,精心准备,赢面甚大极大,对中国未来三十年发展利益极大。只要切实做到以我为主,就输也输不到哪里去。 
 4,基本方针或策略 
  既是战争,就要按战争的基本规律确定基本方针或策略。 
  总的方针是诱敌深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各个击破。 
  对外资热钱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敞开口子放进,制定细则千方百计严出。损国际市场种种有余,济我经济发展之不足。股市要大造价值洼地舆论,吸引国际剩余资金加速投资中国股市,暖风劲吹。但主力国有资本在具体操作上以三千点为中心上下波动,使国际热钱成为投资者而非投机者。 
  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要慎之又慎。 
  汇率市场坚决以我为主,不怕操纵市场的批评。外储结构要进一步精心朝着有利于将人民币打造成世界货币方向操作。 
 楼市要保持稳中有升以稳为主的方向努力,进一步改善结构。以有利于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方向为考量。 
  要进一步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加快增殖,壮大公共财政。加大收入调节力度,使扩大内需方针落实有可靠保障。 
  确保十三亿人的基本生存发展权利是中国的最主要任务,也是为世界经济未来的稳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做出更大贡献的基本前提。为此,绝不能妄自尊大大谈什么承担世界责任,绝不能当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国际资本的冤大头。不止是要有竞争的雄心甚至要有战争心态;不光是要在金融战线经济战场准备打仗,必要的政治军事斗争准备都要有R26;

7.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8. 联合国报告称中国最早或在2023年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首先对于居民收入增速有很大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我国通胀总体水平可控,货币政策约束相对有限。下半年要关注“猪价与油价共振”对通胀的影响。部分群众就业难度加大,部分求职者参与招聘也受到一定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其次对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多项指标呈现“进步”态势有重大影响。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没有改变。国内疫情在多地蔓延。部分城市按下“慢行键”,部分封控区停产停产,产业链、供应链遇阻;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活动受到限制;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加大,部分行业就业人数减少。

再者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应向创新和提高生产力转变有一定影响。对于那些质疑中国GDP增长率的研究,指出它们各自的技术缺陷是有道理的。GDP平减指数被低估,从而高估了其统计实践中的实际增长率。退一步,从一般逻辑上讲,即使平减指数往往被低估,也只能产生过去几年存在的系统性影响,而不能简单质疑某一年的增长率。

要知道随着我们恢复生产和工作,情况将发生重大变化。虽然疫情迫使中国经济停摆,但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基本面仍在改善。虽然我们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了影响,但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趋势没有停止,特别是今年已进入都市圈发展阶段。我们改革还没有结束,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改革红利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