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京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听说不好,真的吗?

2024-05-19 20:08

1. 深圳市京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听说不好,真的吗?

深圳市京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还可以的

深圳市京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听说不好,真的吗?

2. 京科联通为什么老招人

确实京科联通每天都在招人。这是因为可能京科联通的流动性也比较强。很多的人可能工作了一段时间就不做了,所以每天都有人离开。自然也就要每天都要补充人员。更何况京科联通可能还要扩展业务。增加人手。【摘要】
京科联通为什么老招人【提问】
亲,很荣幸为您解答,麻烦请稍等,我查一下相关资料,立马回复您!
【回答】
确实京科联通每天都在招人。这是因为可能京科联通的流动性也比较强。很多的人可能工作了一段时间就不做了,所以每天都有人离开。自然也就要每天都要补充人员。更何况京科联通可能还要扩展业务。增加人手。【回答】

3. 北京物流公司哪家好?价格优惠,可以长期合作!

  北京物流公司哪家好?
  工商注册,法律保障!京联升物流,是经工商局注册的,税务局登记的正规北京物流公司,物流前,可以签订正式合同,开具正规发票,使您享受的北京物流服务能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同时也是对京联升物流的约束。

  科学管理,统一派车!京联升物流,是应用现代网络化科学管理的专业北京物流公司。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实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就近派车,并24小时提供北京物流公司电话咨询、订车服务,确保及时、周到、安全的为您服务。

  员工素质高,服务态好!京联升物流,拥有一批年轻、有专业服务水准的员工。他们均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物品的拆卸、包装、搬运、码放技能。有实力为个人、企业单位提供北京物流货运、家具拆装、钢琴搬运、空调移机等北京物流服务。


  包装仔细,设备齐全!京联升物流,随带有相应物流用品,免费提供周转纸箱,储物箱,胶带,泡沫垫,毛毯,瓦楞纸,小推车,打包袋等一系列物流常用物品,面面俱到,为您的物流提供细腻的服务。

  服务标准,严格执行!信誉第一,服务周到! 热情主动,快速高效! 不吃不喝,不拿不要! 客户财产,安全可靠! 轻拿轻放,不急不躁! 收费合理,不乱要价! 衣冠整齐,文明礼貌! 服务优质,认真负责!是京联升物流长期执行的服务标准,希望广大新老客户,体验、监督。

北京物流公司哪家好?价格优惠,可以长期合作!

4. 北京哪家驾校正归,好拿证

根据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网上车管所公布的驾校有: 京朝分所

  京天驾校
  盛华驾校

  华泰驾校
  多联驾校

  德福缘驾校
  京东驾校

  伟达驾校
  金统领驾校

  西总驾校
  通联驾校

  农机驾校
  金菱驾校

  三星驾校
  佳乐驾校

 京海分所

  海淀驾校
  远大驾校

  远航驾校
  顺天时驾校

  金龙驾校
  兴达驾校

  翔宇驾校
  益通驾校

  银镝驾校
  龙泉驾校

  九龙驾校
  交通局驾校

  星辰驾校
 
 京丰分所

  凯特驾校
  长城驾校

  新丰驾校
  燕龙驾校

  西郊驾校
  京西驾校

  久安驾校
  丰顺驾校

  老山驾校
  梨园驾校

  明华驾校
  中意驾校

 京顺分所

  安立驾校
  东安驾校 

  古城驾校
  恒通驾校

  金福士驾校
  京顺驾校

  外交部司机培训班
  五环驾校

  合鑫驾校
  密云第三驾校

  渔阳驾校
  长建驾校

  平谷区交通局驾校
  平谷农机驾校

  塔山驾学校
  大陆驾校

  飞天驾校
  华展驾校

  京宝驾校
  京城驾校

  平安驾校
  时星宇驾校

  首丰驾校
  双星驾校

  顺交通达驾校
  顺一驾校

  顺义农机驾校
  顺义职高驾校

  腾达驾校
  天竺驾校

  友谊驾校
  新月驾校

 京南分所

  东方时尚驾校
  公交驾校

  市交通驾校
  育英驾校

  科普驾校
  远方驾校

  平鹤驾校
  鸿益驾校

  汇联驾校
  交运驾校

  大件驾校
  公安大学驾校

  嘉安驾校
  程顺驾校

  南郊驾校
  兴安驾校

  天河驾校
  驰安驾校

  红河驾校
  岳各庄驾校

  花乡驾校
  公交技校

  安宁驾校
  鸿运驾校

 京北分所

  北方驾校
  昌一驾校

  京北驾校
  东升驾校

  北科院交园驾校
  龙庆农机驾校

  出租汽车驾校
  京都府驾校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驾校
 
至于,好不好拿证,关键在教练,不在驾校。驾校只是提供练车场和替你办理考证的中介机构。

5. 常用经典语录

  就算一个人很富有,但如果他是自私自利的人,那他也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反之一个人就算一无所有,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那也一定是最快乐的人。自私自利带给人的永远只有痛苦,行善助人永远只会收获双倍的快乐。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人们何时才会明白这个真相啊。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经典语录80句,欢迎大家分享。
 
 1、其实高考一点也不可怕,复习了一年,考的都是会的东西。
 
 2、失败源自内心的崩溃,成功从战胜自己一开始,肯定自己是一种意志的胜利,控制自己是一种理智的成功,超越自己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3、我已经问过毒品了,它根本不爱你,请你不要自作多情了。健康托我带封情书给你,她暗恋你好久了,希望伴你共渡此生。跟毒品分手吧,签下这份"离婚"的合同。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4、你知道,如果哪首歌、哪部电影、哪本小说、哪个人在你最难过、最无助、最快乐、最美好而又最容易被辜负的时光里陪你度过那么一段日子,那么无论他们将来去哪里,他们变成了什么模样,他们还唱不唱,你都没办法把他们割舍下。
 
 5、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难道是天空感受到了我心中的泪了吗?
 
 6、我有好多见你的理由,可我缺少一个见你的身份。
 
 7、愚者,把自己当作人生的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成为生命的匆匆过客;弱者,把自己当作人生的配角,总认为自己微乎其微,终生都活在别人的阴影中;强者,把自己当作人生的主角,感觉自己神圣的存在,努力去演出;智者,把自己当作人生的编导,人生态势由自己操控,故事情节由自己安排。
 
 8、总有一天你的棱角会被世界磨平,你会拔掉身上的刺,你会学着对讨厌的人微笑,你会变成一个不动声色的人……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就已经长大了。大人的世界蛮累的很难懂,有那么多字典里无法解释的字眼,还有那么多努力做好了也不会被所有人喜欢的事情,这些都要坦然面对。
 
 9、市场经济的残酷之处在于它没有胜利者:你要么被对手战胜,要么被自己战胜。
 
 10、毕业就分手,是因为毕业之后,就不再是好使唤的恋人同学。
 
 11、别害怕顾虑,想到就去做,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把不敢去实现梦想的时候梦想就会离你越来越远,当你勇敢地去追梦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12、生活有种种苦味,懂得生活的人会从苦味中尝到甜蜜,那苦涩的滋味正是生活的甜意。 生活就是这样.脱离生活的人永远品尝不出它的真正味道。 没有人比自己离自己更近,也没有人比自己离自己更远;没有人比自己对自己更熟悉,也没有人比自己对自己更陌生。 "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走向最远的方向——哪怕前路迷茫;抱着最大的希望——哪怕山穷水尽;坚持最强的意志——哪怕刀山火海;做好最坏的打算——哪怕从头再来。
 
 13、美好的回忆,会在头脑萦绕;远方的目标,得迈开坚实的脚;幸福的生活,用多彩画笔去描;真挚的问候,总是在无意间来到。愿你事业顺利,一切安好!
 
 14、在别人眼中坚强其实是我伪装的懦弱。
 
 15、一个有思想的人比一个有钱财的人更受人尊重。
 
 16、她偶然发现了当年他使用的瓶子,里面塞满字条。
 
 17、尺,以分寸做标准;人,以道德来衡量。
 
 18、在需要和渴望之间分界是很私人的事,而且会考验一个人的毅力。 ——纽约女作家茱蒂丝莱恩
 
 19、当然,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沦、坠落下去。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不要拿着母亲十一级疼痛的代价给予你的鲜活生命来在一个陌生人身上践踏,关心你的人很多,你也有很多可以去关注的事情。
 
 20、即使我说我想她、那又能怎样?一切都只是回忆。
 
 21、在不喜欢自己的人面前,所有原因都失去了立场,多说一个字都是骚扰。
 
 22、往事清淡地落下了帷幕,记忆里只剩下青春的迷离,那段青春的暧昧也戛然而止。这个季节不是用来追忆似水流年,回味那段缠绵悱恻的伤感,让一段痛苦的思念在脑海百转千回。
 
 23、相爱,因为陌生而产生勇气,因为距离而产生美丽。
 
 24、我们追寻安逸的的生活,向往简单的自己,可总在最边缘的时刻掉转船头,极力苛责自己的人生。但是我们也知道,千般呼啸最终会随着暮鼓晨钟变得风平浪静。
 
 25、缺乏自制会对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更为可怕地损害人的品质。
 
 26、满目苍夷会不会说的太严重。
 
 27、一万公里的距离,连遥望都不可以,还谈什么感情,纵然我会飞檐走壁,中间也是一个太平洋的距离。
 
 28、把自己隐身默默的陪你上下线。
 
 29、行为胜于言语。微笑着对人们说:"我喜欢你,你让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
 
 30、交人交心,人之相处在于真。懂的珍惜,才配拥有。人,不怕走错路,就怕交错了人;心,不怕太认真,就怕敲错了门;情,不怕太辛苦,就怕用错了人。
 
 31、尽量不要把令人不悦的消息告诉别人,如果一定得说明事实,则要委婉地告诉他,对他心存善意。
 
 32、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真实的高贵》
 
 33、当作家有更多的体会和思考的时候,毫无疑问,是我们可以去期待未来的时候了。
 
 34、我喜欢纯真朴实的年代,敬佩坦荡勇敢的人;希望看到生命如大地,绿草茵茵,三色花怒放;虽有虫子,但也有啄木鸟;喜欢让自己的汗水在土地里生根发芽,长出金色的麦穗,不是用于炫耀光芒,而是在暗夜中照亮你我安详的脸庞。
 
 35、我们总是如陌路人行走在街上的喘息霓虹灯影里,然后互看那一次次难再首的擦肩而过,对看那一幕幕不再见的念不回头,直到光线降昏,黑夜临尘,直到猿狗号哀、声撕力竭,直到春华落殇、霓虹见阳,最后,谁也没叫住谁残影孤身、迷乱远离的铿锵步伐,只能叹各自为陌,个自成生。
 
 36、你有多努力,取决于你对梦想有多渴望。
 
 37、进取心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东西。如果你对工作缺乏野心,将很难成大事。
 
 38、目光远大的人应当将自己的每一个愿望摆好位置,然后逐一地去实现它。贪得无厌常常把这种秩序打乱,使我们同时去追逐许多目标,以至贪小失大。
 
 39、完全的勇敢和彻底的胆怯是极少有的两种极端。
 
 40、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
 
 41、天苍苍兮意如刀,地茫茫兮大神皇。人巍巍兮气长虹,心空空兮魂魄殇。
 
 42、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43、她对天地万物无私的爱丰富了我,并且使我拥有了面对艰难岁月所需的勇气和力量。
 
 44、无论何时,心灵之纯真最为重要。想想小孩子的"我",在玩的时候全神贯注,但在没什么可玩的时候,自己也能天马行空想象。难道我们不是越来越爱回忆。 《独行》
 
 45、一愿长白十年,再无霜雪。 二愿墨脱崖边,永生纪念。 三愿巴乃情长,未有波澜。 四愿落日黄沙,记君身影。 五愿京城风雨,与卿无关。 六愿石缝之中,歌声依然。 七愿蛇沼鬼城,笑语嫣然。 八愿火车节厢,有子安全。 九愿旧人归来,天真仍在。 十愿盗墓笔记,坑能填完。
 
 46、厌烦了等电梯的生活,这里肯定没有电梯的烦恼。
 
 47、茫茫人海,相遇不易,没有在现实中见过面的两个人,却可以做一生的朋友,知己,你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吗?
 
 48、爱那些爱自己的人,恨那些伤害自己的人,哪怕一万年也不能忘记他们。——老猪《紫川》
 
 49、背叛的痛苦其实不在于一个人的转身,而在于那个人转身之后,与整个世界的巨大的玻璃感。出处:《曾少年》
 
 50、没有几个潮州做茶人会说自己的茶很差,虽然也许这是事实。
 
 51、也只有在想他的时候,才觉得生活对我是公平的!
 
 52、对于你所爱的人,正因她不爱你,因此你只能远远地欣赏她的倩影。心中即便有万千爱的宣言,也只能埋藏在内心深处,苦苦地压抑。越是痴痴地爱,越是深深地痛!
 
 53、这个世界太疯狂,有人阴险,有人狡诈,还有的人更圆滑,实在令人防不胜防。
 
 54、找老公,就找玩够的,因为他真想安定了。找老婆,就找伤透的,因为她珍惜眼前的。
 
 55、也许父母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无聊,他们也有理想和憧憬,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爱情,就像此刻的我们。可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高估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运气。
 
 56、电影已经开映多时,穿堂里空荡荡的,冷落了下来,便成了宫怨的场面,遥遥听见别殿的箫鼓。
 
 57、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
 
 58、领袖的逝世没有引起党的队伍涣散。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强有力的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即使削掉树梢,也绝不会因此而凋零。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9、我己经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如今只是个在周末夜晚的和暖空气中游荡的鬼魂。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暗铺街》
 
 60、你看到的永远是你心里的世界。
 
 61、有时候能够幸福的小迷路之类,就像小时候放学回家,原本你要走这条路,但是同学说那边有一条路也可以回家,结果走着走着迷路了,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62、凡事,希望你能拼尽全力,而不是总想着急功近利。
 
 63、因为不管是怎样的回忆,都会有他美好的一面。
 
 64、我并不是英雄,我只是花很多时间研究武术,武术是独一无二的,但很多人都能做的到,我一点都不特别。任何诸如"最好的打斗明星"之类的称谓只会多多树敌。
 
 65、不要总说"明天",世界上没有比现在还更有意义!
 
 66、用通达珍惜生命,用快乐感染生活,用感恩对待世人。生命在于勤奋的进取,健康源于心态的平和,快乐源自努力后的成果,幸福来自个人价值的实现。
 
 67、如果你某天拉黑了某人,后来不小心把他放了出来,相信我,你还会再拉黑他第二次的,有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别人拉黑。
 
 68、所谓欣喜就是您苦苦等的兔子去了,前面却随着狼。
 
 69、自信源于你自己对你自己的称赞,放弃做一个完美之人的幻想,接受一个你就是有缺点又有优点的普通人。
 
 70、许多人都患有爱无能,碰着喜好的人七手八脚,碰着不喜好的人不懂拒绝。
 
 71、即使相思入骨,即使万劫不复,我只愿你眉眼如初,风华依旧。
 
 72、那散落一地的碎念,终是不忍回顾的昨忆,不拣也罢,不思也罢,不追也罢。
 
 73、初恋即使推迟到三十岁,也永远是单纯幼稚的爱情!
 
 74、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
 
 75、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76、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了黎明的曙光。
 
 77、你爱一个人,就去爱他,你什么也不能给他时,你仍然给他以爱。
 
 78、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也能听到别人的心,我可以听到周围的一切气息,无人动弹,直到天黑。——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79、半透明的冬夜里,宁静淹没了过去以及未来。那么空灵而沉重的,如同小鸟跳动着的心脏,婴儿印下的足迹,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80、我在你眼里究竟是什么,算什么,就那样把我抛弃。

常用经典语录

6. 有没有<<伤仲永>>的译文?????????

(伤,是“怜惜”的意思。伤仲永,即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作者: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作者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姓名、身份、家世。)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孝”的表现,“收族”,是“仁”的表现。五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为意,传一乡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观之。自是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常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只有两年(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当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指王安石)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终于成为普通人,是他受到的后天的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意义:人的天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经过后天的不断的学习。)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大臣。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父王益,进士出身,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幼随其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14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为“青苗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均以“家贫口众”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得尽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次年改元熙宁。由江宁知府改任翰林学士,应神宗之召,力主变法。熙宁二年(1069)二月,出任参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变法。吕惠卿亦于同时被任为条例司检详文字,成为王安石变法行政副手。是年颁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罢制置三司条例,权归中书。颁行保甲法与募役法(先在开封府试行)。此后三年内渐次颁行贡举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与置将法;免役法在开封府试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国。熙宁七年(1074),因外有文彦博、司马光,内有三后(仁宗后、英宗后与神宗皇后)激烈反对新法,郑侠献《流民图》危言耸听,又加新法要员吕惠卿与曾布互争失和,神宗权罢新法,愤而辞职凡六次,出知江宁府,离相位而去。次年二月,复相,终因与神宗不合,变法进展困难,一年不到,再次辞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爵荆国公。晚年好佛,闲赋以著述《字说》为娱,仍不忘变法。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先后罢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病逝。谥“文”,故史称“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传世,余佚。




译文:
    金溪地方有个方仲永,时代从事农业,仲永长到5岁,从来不曾见过书写的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向邻居就近借来给了他。当即写了四句诗歌,自己在诗后写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供养父母、家庭和谐作为内容,他的诗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从此,只要别人指着事物让他作诗他马上就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学习观看的地方。同乡人感到很惊奇,渐渐地用宾客之礼来款待他的父亲,还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整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人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当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已经不能相当我以前听说的了。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乡,再来到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人们说:“仲永的特异之处已经消失了,完全如同常人了。”
我说:“仲永之所以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既然是先天得到的,就胜过有才能的人。之所以成为普通的人,是因为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有先天的资质,这么好的一个贤才,没有得到后天教育,变成普通人。我们没有先天的资质,本来就普通。如果我们又不接受后天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一、词解
1.隶:属于;
2.世隶根: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3.未尝:不曾;
4.求:要求
5.异:感到奇怪;
6.借旁近:就近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写;
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
11.观:看;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就:完成;
15.或:有人;
16.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
17.邑人:同乡人;
18.乞:讨;
19.利其然:贪图这样;
20.扳:强要;
21.环谒:到处拜访;
22.使:让;
23.从:跟从;
24.称:符合;
25.泯然:消失的样子。
二、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感到十分奇怪,就近借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实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事后写上了名字,他的诗把奉养父母、和谐的相处作为诗的内容。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别人指着东西就能写诗,马上完成,它的文辞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乡人感到奇怪,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乞讨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父亲贪图这样,硬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符合。
7.泯然众人矣!
译: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以成为普通人。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有天赋,比起力学而成的人要优秀得多;然而最终还是和沦落为平常人,那是因为没有受到常人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他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只因为没有受到教育培养,尚且沦为普通人一样;现在一般说来天分不高的人自然是很多的,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平常人都不如吧?

    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详写叙事部分,略写议论部分。在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略写他才能衰退时期的情形。这样安排是符合作者意图的。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为什么哀伤、哀怜?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永的学习机会。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有两点用意:第一,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第二,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根子、因为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逐渐衰退(“今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至丧失殆尽(“泯然众人”),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用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用不着多说了。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①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段作者的思想 
观点?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 
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 
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 
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 
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余闻之也|久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1.思考: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 
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混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 
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 
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 
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 
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五、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 
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 
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 
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1.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 
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 
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 
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 
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七、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八、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①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②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③时间在2分钟左右。 
九、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叙述经历 
天资聪慧 
忽啼求即书持立就 
(利环谒不使学) 
才能衰退:不能称 
才能丧尽:促然众 
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马骏) 
教学设计(B)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说明:可参看“教学设计(A)”。 
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 
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隶扳谒称泯耶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父异焉书侍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 
环谒偶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 
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完成练习题三。 
2齐读课文。 
①完成练习题一。 
说明:教师先读文中需要注意停顿的句子。 
②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 
第1、2段写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第3段 
写作者阐明的观点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 
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 
的? 
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 
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 
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混然众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 
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 
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 
的感触。 
3.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四、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 
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 
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 
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鲜 
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①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 
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 
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来。(不与作者的观点雷同。) 
七、布置作业。 
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仲永:泯然众 
伤< 
原因:受于人不至

7.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桂枝是一味中药,很多人对于它都是不熟悉的,即使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或是吃到也是不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等知识的。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桂枝基本知识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桂枝常生于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肉桂喜温暖气候,适生于亚热带地区无霜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6~30℃,植株在月平均气温20℃以上才开始生长,20℃以下生长缓慢,0~6℃低 温未见冻害。肉桂喜湿润,忌积水,要求雨量充沛,相对湿度70%以上,雨水过多会引起根腐叶烂;过于干旱地带,植株生长势差。肉桂属半阴性树种,对光照的 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喜阴,忌烈日直射;成龄树在较多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桂皮油含量高、质量好。肉桂属深根性树种,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沙壤土或壤土。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在pH4.5~6.5的红、黄壤土上 生长良好。肉桂幼树生长缓慢,成株生长较快,萌芽力强;树龄达10年以上的实生树开始开花;肉桂种子寿命短,不能暴晒和久存。
   
      桂枝产地分布
   
      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桂枝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桂枝相关论述
   
      ①《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风冷风湿,骨节挛痛,解肌开腠理,抑肝气,扶脾土,熨阴痹。”
   
      ②《新修本草》“桂,味甘、辛,大热,有毒。利肝肺气,心腹寒热”,此时,桂枝的性昧在辛的基础上增加了甘味,由温性变成了大热。又云“虚而多冷加桂心、吴 茱萸、附子、乌头……”把桂枝归类于吴茱萸附子热的药物之类,可见当时桂枝和肉桂是同一药物,治疗应用偏重于性热温补之效。
         桂枝的功效   
      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桂枝的作用   
      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mg/ml 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 ( 1∶20) 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 株和孤儿病毒 ( ECHO11 ) 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 醇浸剂作用较好。
   
      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 0.25g / kg 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桂枝内的桂皮油,可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解热、镇痛
   
      桂枝内的桂皮醛、桂皮酸钠,可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镇静、抗惊厥
   
      桂枝内含桂皮醛。小鼠给予桂皮醛后,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类药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抗炎、抗过敏
   
      桂枝内的挥发油,可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有抗过敏作用。
     
     猜你喜欢
   
    1. 桂枝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2.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及宜忌 
   
    3.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 
   
    4. 中药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5. 桂枝的抗癌功效与做法 
   
    6. 桂枝葛根茶的功效与用法 
   
    7.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8. 无冻馁之患矣的馁的意思是什么

   馁的意思:饥饿。整句的意思:没有冻饿的忧虑了。该句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送东阳马生序》注释    1、东阳:今浙江东阳市,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
    2、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
    3、致:得到。
    4、假借:借。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录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9、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10、硕(shuò)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游。
    11、尝:曾。趋:奔赴。
    12、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13、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1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5、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16、俟(sì):等待。
    17、卒:终于。
    18、箧(qiè):箱子。曳屣(yè xǐ):拖着鞋子。
    19、穷冬:隆冬。
    20、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1、僵劲:僵硬。
    22、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沃灌:浇水洗。
    23、衾(qīn):被子。
    24、逆旅:旅店。
    25、日再食:每日两餐。
    26、被(p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27、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28、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
    29、容臭:香袋子。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1、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
    32、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33、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另译指有官位的人。
    34、缀:这里意为“跟随”。
    35、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36、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37、县官:这里指朝廷。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38、裘(qiú):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èi):赠,这里指接济、给予。
    39、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40、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41、流辈:同辈。
    42、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府(南京)见朱元璋。
    43、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谒(yè):拜见。
    44、撰(zhuàn):写。长书:长信。贽(zhì):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45、辨:同辩。
    46、夷:平易。
    47、归见:回家探望。
    48、“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49、诋(dǐ):毁谤。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50、无:没有。患:忧虑。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
    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内中又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
    第二层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第三层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层是这一段的总结。由于自己不怕各种艰难,勤苦学习,所以终于学有所成。虽然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未有所成”,但一代大儒的事实,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
    最后“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的反诘句承前启后,内容十分丰富。首先作者用反诘的语气强调了天分稍高的人若能像自己这样勤奋,必能取得越自己的卓绝成就。同时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都是勤奋苦学的结果。推而言之,人若不是天资过分低下,学无所成,就只怪自己刻苦努力不够了。
    从下文知道,马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他只要坚持下去,其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这一句话虽寥寥数字,但含义深厚,作用大,既照应了上文,又关联了下文,扣紧了赠序的主题,把自己对马生的劝诫、勉励和期望,诚恳而又不失含蓄地从容道出,表现出“雍容浑穆”的大家风度。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
    “日有廪稍之供”云云是与上文生活条件之苦对比,“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云云是与上文求师之难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云云,与上文借书之难对比。通过对比,人们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作者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
    最后用一个选择句式又加一个反诘句式,强调指出:关键就在于这些太学生既不勤奋又不刻苦。这又是对上段第四层的照应。
    以上两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重要性,虽未明言是对马生的劝励,而劝励之意自明。然而文章毕竟是为马生而作的,所以至第三段便明确地写到马生,点明写序的目的,这就是“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者”。因为劝励的内容在上两段中已经写足,所以这里便只讲些推奖褒美的话,但是殷切款诚之意,马生是不难心领神会的。
    《送东阳马生序》创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组. 语文 八年级 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树程等编著. 评注译析古文百篇 上[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朱声琦编著.文言语法新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4、于非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教程作品选 下[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