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举例说明

2024-05-18 22:42

1.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举例说明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
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扩展资料: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
因此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得到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青睐,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筹划工作。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举例说明

2. 股票基础知识: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在一些国家运用非常普遍,资产证券化是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
希望有帮助。

3. 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条件

根据《证券法》第十条的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一)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二)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资产证券化应具备的交易条件是:
1、能够在未来产生可以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
2、持续一定时期的低违约率、低损失率的历史记录;
3、本息的偿付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活期间;
4、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有着广泛的地域和人口统计分布;
5、金融资产的抵押物有较高的变现价值;
6、原资产持有人持有该资产已经有一定的时间,并且有着良好的信用记录;
7、金融资产具有标准化、高质量的合同条款。
一、资产证券化及其作用
资产证券化(AssetSecrITization)是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到九十年代得到迅猛发展,至今仍以其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功能在国际金融创新领域独领风骚。
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可通过对交易结构进行千变万化的设计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经济和社会环境,满足不同融资者的需求。作为合法规避已有监管制度的产物,资产证券化的出现打破了金融市场各组成子市场、部门和主体机构之间的原有界限,迫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进行适应性变革,有利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改善金融市场结构。因此,资产证券化除在发达国家广泛地应用外,也被许多发展中国家争相引进以促进本国的金融深化。资产证券化可广义地理解为将资产收益权制作成证券或以资产收益权为担保发行证券并流通的过程。
二、资产证券化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由一定的资产支撑来发行证券,且其未来的收入流可预期。
2、即资产的所有者必须将资产出售给SPV,通过建立一种风险隔离机制,在该资产与发行人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即使其破产,也不影响支持债券的资产,即实现破产隔离。
3、必须建立一种风险隔离机制,将该资产与SPV的资产隔离开来,以避免该资产受到SPV破产的威胁。
后两个方面的问题正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之所在。其目的在于减少资产的风险,提高该资产支撑证券的信用等级,减低融资成本,同时有力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条件

4. 资产证券化是由什么运行的

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企业通过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将贷款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把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换为证券,并通过发行这种证券以融通资金,从而达到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1、确定要证券化的资产,组成资产池。企业要首先分析自身的融资需求,根据融资需求确定证券化的目标。2、组建特设机构,实现真实出售。一般由这些资产的原始权益人设立一个独立的实体--特设机构SPV,然后将资产池中的资产(这些资产本身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限制,无法通过证券化途径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以真实出售的方式卖给这个特设机构。将项目资产的未来收入权利转让给SPV的目的,是将项目公司本身的风险与项目资产隔断,从而实现“破产隔离”,以利于SPV机构获得权威性资信评估机构授予较高资信等级(AAA或AA级)。组建SPV是ABS成功运作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因素3、完善交易结构,进行预先评级。接下来特设机构SPV必须与银行、券商等达成一系列协议与合同以完善交易结构。然后请信用评级机构对交易结构进行预先的评级,也就是内部评级。4、信用评级,发行评级。在完成初次评级以后,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改善发行条件,降低融资成本,就要通过破产隔离、回购协议、机构担保等技术手段,提升所要发行证券的信用等级,即“信用增级”。之后,再次聘请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公告。接下来,将具体的发行工作交由专门的证券承销商。【法律依据】《证券法》。

5.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是指将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化为证券的金融活动。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技术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从80年代起,又在英国以及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随后也因次贷危机显露出风险而令人谈之色变。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有三大类:应收账款类资产(信用卡应收款、贸易融资、设备租赁费)、贷款类资产(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银行中长期贷款)和收费类资产(基础设施收费、门票收入)。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破产隔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转移必须是真实销售的,二是SPV本身是破产隔离的。破产隔离的实现有设立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和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mpany)两种方式。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1.构建资产池。发起人将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剥离、整理,构建资产池。      2.构组建特殊目的机构(SPV)。SPV从发起人购买“真实出售”的资产,实现发起人和受益人之间破产隔离。      3.信用增级和评级。信用增级的目的是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吸引力。专业机构做出评级并公布。内部信用增级手段有优先/次级结构、超额担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或超额支付和储备基金安排等。外部信用增级手段有保险合约、第三方担保、信用证、现金担保账户和担保性投资额度等。      4.发售并支付。承销商采用发售或私募方式进行承销,销售完成后,由SPV按约定的价格向发起人支付发行收入,并支付服务费用。      5.资产池管理和清偿结算。      SPV聘请专业机构管理资产池。到期结算时,由SPV根据约定分次偿还和兑现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全部偿付之后,剩余现金流返还发起人  资产证券化有什么作用  从发起人的角度      1、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现的能力,我们知道货币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而贷款、应收款等则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果将贷款、应收款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那么能够获得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有限的,而且如果因此而放弃了其他投资机会,那么机会成本可能就会非常大。      资产证券化最基本的功能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发起人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贷款出售获得现金,或者以贷款为支持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资产证券化使得拥有贷款等流动性差的资产的主体可以将流动性较低的贷款变成具有高流动性的现金,从而为他们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流动性不足的渠道。      资产流动性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再获得资金的同时并没有增加负债。如果资产所有者是出售资产,那么他减少了贷款这一资产,但是同时增加了现金这一资产,所以负债并没有增加。因此,资产证券化再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使得发起人获得了资金,促进了资金的周转,从而提供了资本的利用效率。      2、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优化财务状况      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它可以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性。以银行为例,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和期限的不匹配;而是预期年化利率的不匹配。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和期限不匹配,主要是因为银行的资产主要是贷款等中长期、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而其负债则主要是活期贷款等期限短、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因而两者不能很好地匹配起来。如果发生挤兑等特殊情况,银行就无法支付,此时就会发生支付危机。而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长期的、流动性差的贷款转化为流动性高的现金,从而解决流动性和期限匹配上的问题。同时,如果银行的贷款为长期固定预期年化利率贷款,而存款为短期变动预期年化利率,则银行将承受预期年化利率风险。每当短期预期年化利率相对于长期预期年化利率升高时,银行所赚取的利差(interest rate spread)将会受到侵蚀,而使银行利益受损甚至亏损。通过证券化,银行的贷款就会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在预期年化利率上升时被迫以高预期年化利率负债支持低预期年化利率资产的风险。      由于证券化采用了表外融资的处理方法,发起人将被证券化资产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从而达到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优化财务状况的目的。这一点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尤其具有意义。自1988年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监管的准则已为越来越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所接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状况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焦点,银行为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不得不保有与其所持资产相对应的资本。如果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交易,不但可以提前收回现金,从而可相应缩减负债,同时由于将基础资产移到表外,银行可以释放相应的资本——资产证券化的这种双重释放功能是其越来越受到银行青睐的主要原因。此外,资产证券化还可以使公司把未来服务费收入流提前兑现为现期盈利,如果不进行证券化,通常这种收入要在贷款的整个期限那才能逐步实现。      3、实现低成本融资      传统的融资方式一般是以融资方的整体信用为支持的,但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而非产权融资,其信用基础是一组特定资产(抵押类或非抵押类),而非发行人的整个资产。贷款、企业债券、股票等方式都是以发行人的全部资产和信用为支持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必须考虑发行人的整体信用和经营状况,而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投资者只需考虑基础资产的质量就行。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破产隔离机制的设计,再辅以信用增级等手段,使得发行的证券的信用级别独立于融资方的信用级别,大大提高证券的信用级别。也就是说,即使融资方的信用级别并不高,资产证券化后的证券也可有比较高的信用级别。信用级别的提高必然使得投资者的要求回报率降低,所以融资成本就得到了节约。      另外,由于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得证券的信用级别高于原有融资人的整体信用级别,原来可能因为信用级别不够而无法融资的融资人也可以获得融资的机会,这就使其融资渠道得到了拓宽。信用增级通常还会带来一个差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这个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一般都是属发起人所得。这样对发起人来说,既能获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又能留住客户,是一个很大的吸引。      4、增加收入来源      在资产证券化中,服务商通常由发起人担任,使得发起人可以通过收付款服务等途径收取费用,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从投资者的角度      1、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品种      2、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据投资者对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和期限等的不同偏好,对基础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进行了重新安排和分配,使本金与利息的偿付机制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证券一般不是单一品种,而是通过对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档级的证券。不同档级的证券具有不同的优次偿付次序,以“熨平”现金流的波动。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为各种类型投资者分散风险,提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创造新投资组合提供和巨大空间。同时,对特定领域资产的证券化,其产品的标准化设计为投资者提供了进入原本不可能进入的投资领域的可能性。      3、提供更多的合规投资      由于组成资产池的是优质资产,且有完善的信用增级,因此所发行证券的风险通常很小(多数能获得AA以上的评级),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却相对比较高,并且在二级市场上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资产支持证券可以为那些在投资品种上受到诸多限制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新的合意投资品,成为它们投资组合中的合规投资。      4、降低资本要求,扩大投资规模      一般而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比基础资产本身的风险权重低的多,比如,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而由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发行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的过手证券却只有20%的风险权重,金融机构持有这类投资工具可以大大节省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所需要的资本金,从而可以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资本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我们可以看一个保险公司的例子:当一家保险公司购入一笔不动产,按照美国有关法规的规定,它必须保持相当于投资额3%的资本金来支持这笔投资;但如果保险公司购入的是一笔信用等级不低于BBB级的抵押证券,则其对资本金可以用来支持基础资产的数额将10倍于支持非证券化的不动产。  从金融市场大环境的角度      资产证券化能够让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的资源实现更有效、更优化的配置。资本的优化配置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让资本的需求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花费尽可能少的成本找到资本,让供给者在短时间内出让资本并获得尽可能高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二是让这个过程有效地进行;三是让这个过程能够持续地进行。资产证券化很好地满足了资本优化配置的三个方面要求。      1、提供新的投融资途径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工具,通过这种新的金融安排,在资金的供需双方建立了新的沟通桥梁,提供了新的选择。对资金的供需双方和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体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资产证券化的这部分优点在分析发起人和投资者部分时已有详尽分析,在此不累牍。      2、提高资本配置的有效性      资本优化配置的一层含义就是能够在整个经济体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能够在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资产证券化通过自身独特的流动性设计和标准化证券产品设计,使得市场流动性增强,资金来源大大拓展。一个集中表现是资产证券化能为社会的各种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贷款资金:不论是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还是信用卡的借款人,都希望能够获得充裕而低预期年化利率的贷款,以维持其消费理财的需要,资产证券化正是解决贷款资金来源不足的最好方法。资产证券化后,发起人可以将其债权出售换取现金,并以新取得的现金从事新的业务,如此周而复始,金融机构能不断由资金提供贷款。因此通过证券化,可以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除了提高流动性,资产证券化的另一个优点是促使金融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专业化分工,各参与主体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各司其职。以银行的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储蓄机构等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承担贷款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但是在当今融资渠道多样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界限日益模糊的经济背景下,银行的比较优势不再是来自通过持有非流动性的贷款为经济提供流动性,而是来自对那些无法在公开市场有效传播的有关借款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持续跟踪。因此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收集借款人信息、评估借款人发放贷款,但是银行并不长期持有而是适时出售,此外管理持有贷款组合的受托人,组合证券的承销人、担保人、评级人,贷款抵押的评估人等也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现专业化的分工,这样资产证券化就可以取得较传统融资方式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效率。      3、提高统的安全性      通过资产证券化,能够将积压在银行体系的房地产贷款、不良资产等风险合理配置到社会中各个层次的投资者去,可以有效地避免诸如经济周期影响房地产贷款质量等风险。      此外,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设计,解决了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问题。由于金融机构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证券化,这些金融机构可以很容易地变现资产,在面临挤兑或者经营不善时,金融机构可以维持需要的流动性。      整个统的安全性有了保障,提供高效优化配置资本的这些安排也就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了。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有什么作用?

6.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银行或企业的一种金融资产行为。

7.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
概括地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
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 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 )。
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
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举例简单通俗地了解一下资产证券化:A: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B:上述资产的原始所有者。C:枢纽(受托机构)SPV。D:投资者。过程:
B把A转移给C,C以证券的方式销售给D。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现金;D在购买以后可能会获得投资回报;C获得了能产生可见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投资者D之所以可能获得收益,是因为A不是垃圾,而是被认定为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稳妥地变成钱的好东西。
SPV是个中枢,主要是负责持有A并实现A与破产等麻烦隔离开来,并为投资者的利益说话做事。
SPV进行资产组合,不同的A在信用评级或增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调整。目的是吸引投资者,为发行证券。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8.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你好!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是通过对资产证券的界定来进行的,“资产证券是指这样一种证券,它们主要是由一个特定的应收款资产池或者其他金融资产池来支持,保证偿付。这些金融资产的期限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循环周转的。根据资产的条款,在特定的时期内可以产生现金流和其他权利,或者资产证券也可以由其他资产来保证服务或保证按期向证券持有人分配权益。”因此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原有资产变为证券资产进行融资的过程。
       国际经合组织按照资产证券化的流程对其定义,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相对)同质资产打包、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生息证券,出售给第三方投资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