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救市失败了会怎样

2024-05-20 18:44

1. 国家救市失败了会怎样

首先你要明确知道一点,国家不会轻易救市,只有15年的时候,牛市变熊市,大盘跌停,熔断机制等,第二点国家不会救市失败,你要明白中国政府是全球最大的债主国

国家救市失败了会怎样

2. 四万亿救市有没有失败了?最近怎么不提了

你好4万亿的救市总体上来说还是算成功的了,因为在零八年中国的GDP增速最低的时候降到了3%,如果不是国家及时的出台4万亿的投资计划来拉动内需,中国的经济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恢复到现在这样的状态,不过由投资拉动经济也给管理层带来了不少难题,房价的高涨,CPI的不断走高,这些都是由于过度投资带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的提问有所帮助,希望采纳,谢谢

3. 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几次救市?救市后的状况如何?

  1994年:三大政策“救市”

  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昭示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

  具体措施包括:(1)在股票供应方面,进一步放慢发行和上市节奏,年内除已发行尚未上市的股票外,暂停各科新股发行和上市,并严格控制配股规模;(2)在资金投入方面,发展国内投资共同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外国基金投入A股市场;(3)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

  背景:这次救市是在低迷行情持续一年半之后,市场信心处于极度涣散的状态下,管理层在市场的重压之下突然出台了三大利好,将市场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市场反应:政府出台救市政策,股指从333跳空高开1个月后涨到1000点之上,出台后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飙升33.2%,上证指数短短33 个交易日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52点,涨幅为204.1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随后是长达一年多的下跌之旅,最终于 1996年1月19日见底512点。

  1999年“5•19”行情

  1999年5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召集全国券商讨论国务院有意发展证券市场的意见,管理层推出了“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其后在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

  背景:1999年5月9日发生了美军“误炸”我大使馆事件,上证指数跳空下行逼近千点。

  市场反应:历史上有名的“5•19”行情展开,网络概念被市场暴炒,上证指数在30个交易日内上涨64%。其后两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并于2001年6月14日达到最高点2245.44点,随后便展开了长达四年的熊市之旅。

  2002年 暂停国有股减持

  国务院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

  新华社2002年6月23日电: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财政部和证监会发言人指出,国有股减持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但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制定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同时,国家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海外上市时的上缴等形式目前已达到相当规模,近期社会保障资金基本平衡,每年需补充的现金量不大,没有必要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套现来筹集资金。鉴于上述原因,国务院作出了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

  财政部和证监会发言人进一步指出,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逐步建立起资金雄厚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一项稳定社会、促进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后,为了增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力,除继续采取国家财政增加拨款等方式外,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把部分国有股划拨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部分划拨的国有股不在证券市场上减持套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在需要时,通过分红、向战略投资者协议转让等形式来充实社保资金。

  背景:2001年开始,在国有股减持的触发之下,股市如同掉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头往下直坠。无论管理层对国有股的减持作出何种解释,市场仍然是无动于衷。在此种情况下,万般无奈的政策只能亮出最后底牌。

  市场反应:引发“6•24”井喷,不过次日即见顶回落,继续漫长的熊途。

  2004年 “国九条”出炉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

  扩大直接融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

  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保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入市比例

  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通资金创造有利条件,稳步开展基金管理公司融资试点

  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公众投资的税收政策

  国务院昨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共同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意见》提出,要完善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健全有利于各类优质企业平等利用资本市场的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

  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继续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

  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完善证券公司质押贷款及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办法,制定证券公司收购兼并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的审核标准,在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通资金创造有利条件。稳步开展基金管理公司融资试点。

  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公众投资的税收政策,完善证券、期货公司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对具备条件的证券、期货公司实行所得税集中征管。

  背景:2003年4月,“非典”流行,行情回落。

  市场反应:正处于反弹途中的股指越过2003年高点1650点继续上行,至2004年4月7日见顶,随后一路下跌至2005年6月6日,在K线图上铭刻出耳熟能详的998点。

  2005年股改

  编者视角:

  中国2005年的股改几乎可以说是那轮大牛市的助推器,原因呢就不用多说了,可以把它叫作“股改红利”,全流通下的股权激励和市值考量刺激上市公司“利润漏出”。

  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确立了“市场稳定发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流通股东表决、实施分步有序”的操作原则,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中国证监会负责人随即就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相关问题发表了谈话。

  该负责人在谈话中指出,当前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基本操作思路的认识逐步深化,相关制度和技术条件逐步完善,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已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改革,没有国内先例和国际经验可供借鉴,需要通过试点审慎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通知》的发布,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通知》明确,试点工作将按照“市场稳定发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流通股东表决、实施分步有序”的原则进行操作。

  证监会负责人强调,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试点的总体思路是“统一组织、分散决策”。考虑到试点起步阶段的特殊性,证监会将根据上市公司股东的改革意向和保荐机构的推荐,协商确定少量试点公司。

  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通知》做出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为表决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上市公司必须在公告通知中明确告知流通股股东具有的权利及主张权利的时间、条件和方式;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前,上市公司应当不少于三次公告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催告通知,并为股东参加表决提供网络投票系统;独立董事应当向流通股股东就表决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征集投票权;临时股东大会就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做出决议,必须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等。

  《通知》还就非流通股取得流通权后的实际流通做出三项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一是试点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其持有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1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二是持有试点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在前项承诺期期满后,通过证交所挂牌出售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三是试点公司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证交所挂牌出售的股份数量,达到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公告。

  关于试点启动后的“新老划断”问题,该负责人特别强调,“新老划断”是指对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不再区分上市和暂不上市流通的股份,对存量上市公司分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必须选择适当时机实行“新老划断”。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大局考虑,实行“新老划断”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条件和相对稳定的定价环境,要通过改革试点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几次救市?救市后的状况如何?

4. 美国救市方案失败对中国股市有什么样的作用

现在就是方案又重新提议了,等待众议院重审,如果还是驳回,那中国股市假期后一定暴跌,如果国家没有什么动作,基本连续跌半个月没问题,会失守1500点。

5. 美国的救世计划为什么会夭折???

美国众议院9月29日以微弱多数意外否决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把先前心怀期待的纽约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置于更大恐慌中。 一份已经由国会民主、共和两党领导人谈妥的计划,为何会在投票表决一刻出现戏剧性转折?如果找不到挽救办法,华尔街会面临什么后果?美国政府和国会拿出替代解决方案前,救市前景将为一系列疑问所笼罩。 缘何意外遭否? 纵观表决结果,众议院以228票对205票否决计划。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共和党议员投反对票,民主党议员这一比例大约为40%。反对票中,共和党议员占133票。 由于距离11月初总统选举以及国会改选仅有一个多月时间,涉及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表决堪称“烫手山芋”。谋求连任的议员面临救市计划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救市计划遭遇不少美国民众反对。美联社说,民主、共和两党议员投票前几天内收到无数信件、电子邮件、电话和传真,信息只有一个:不要为华尔街机构高级管理层冒险投机失败所致金融动荡“埋单”。对共和党颇具影响的经济增长俱乐部崇尚自由市场理念,先前发出警告说,如果共和党议员投票支持计划,将不会得到俱乐部支持。 另一方面,对政坛影响巨大的特殊利益集团积极游说国会、施压议员,希望早日批准救市计划。美国商会和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等机构或团体明确表示,它们将视救市计划表决为一次关键投票,根据议员投票立场决定对他们的支持。 美国麦克拉奇报业集团记者戴维·莱特曼认为,许多议员面临两难境地,即明知应出力化解危机,却不清楚这一救市计划会否奏效,或者可能带来不利于自己选情的结果。 “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但他们不希望当事情搞砸时,自己首当其冲,”美国德雷克大学政治学教授丹尼斯·戈德福德说,“投票就像问一个病人,他是否需要化学疗法治疗。没人愿意给他这一方案,但认为如果他不接受治疗,将面临死亡。” 美联社说,在众议院,金融市场的迫切需求最终输给了选民反对、党派之争以及选举年政治。 失败代价几何? 尽管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和众议院领导人表示将继续讨论救市计划,但对救市前景的担忧仍然让市场不寒而栗。 一方面,信心缺失已经使美国乃至全球股市跌得惨不忍睹。继纽约股市29日一天跌去远远超过救市计划总额的上万亿美元市值以后,欧亚股市投资者30日争相抛售股票,引发市场全线暴跌。路透社说,全球市场投资者“夺路而逃”,已陷入一场“踩踏”。 美国伊顿—万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麦金托什认为,虽然政治因素很大程度上导致计划遭否,但市场确实需要一项救市方案。 “政客还是政客,尤其在选举年,但市场已经感到失望和困惑,”麦金托什说,如果各方拿不出救市计划,“我认为我们会经历一场非常深、且不短暂的衰退。” 美国金州大学阿杰诺商学院院长特里·康奈利说,缺少救市计划,美国经济将经历长久阵痛。康奈利甚至把国会不能通过救市计划的前景比作一场“经济9·11”。 另一方面,否决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不意味着美国纳税人能就此省去巨额“埋单”费用。相反,“价码”可能更高。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贾斯廷·福克斯说,事实上,美国纳税人已经被华尔街机构绑入一场金融漩涡中。时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等金融监管机构仍在努力避免一起又一起金融倒闭事件,它们所动用的是纳税人数以十亿计美元资产。 以最近美国第六大银行美联银行与花旗集团合并为例,为推动合并事宜尽早启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同意与花旗集团共同承担总额3120亿美元的贷款组合风险。一旦出现呆坏账,花旗集团承担最初420亿美元损失,而剩余部分将全部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基金承担。归根到底,这一风险仍然由纳税人承担。 救市前景朦胧 众议院定于10月2日再次讨论金融救援计划。参议院10月1日将就这一计划展开辩论,或许对众议院的后续讨论产生影响。 关于救市前景,一些市场和政治分析师仍然认为国会将最终通过相关方案。路透社说,一方面,财政部长保尔森可能修改现有计划,争取更多议员支持;另一方面,支持计划的议员也可能以满足党内少数“摇摆”议员要求的方式增加支持票。 值得一提的是,29日的表决结果为228票对205票,如有12人转变立场即可改变结果。而在美联社分析的19名“摇摆”议员中,13人投下反对票。 为让一些反对计划的议员最后关头改变主意,29日众议院表决采取公开方式并逐人唱名。不过,少数议员选择到最后一刻才表明态度。当多数共和党议员投出反对票、计划遭否前景明朗之后,一些面临改选压力的民主党议员也投出反对票。 英国《泰晤士报》资深编辑杰拉尔德·贝克认为,全球市场一两天内的反应可能对美国国会是否通过救市计划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美国股市一跌再跌,进而引发全球股市暴跌,那么,最终决定表决结果的十几名“摇摆”议员所承受的压力将大增,通过计划的前景相对乐观;如果全球金融市场能在1天内恢复稳定,那么美国国会对救市计划所持立场可能更加强硬。

美国的救世计划为什么会夭折???

6. 如何看待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失败?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暴跌22%,猛然撕裂了整个20年代积累下来的泡沫,大萧条不期而至。然而美国政府抱残守缺,应对无方,直到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实施“新政”,出手拯救美国金融体系,局势才开始出现转机。 和当年政府行动迟缓相比,此次美国政府救市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从宣布雷曼破产、接管AIG,到公布罕见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整个过程所花的时间竟然不到一个星期! 7000亿的救市方案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原因就在于大萧条对每个美国人来说,教训都太惨痛了,金融崩溃的后果没有人能承受得起。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前联储主席沃尔克是最早提出大救援这一思路的,沃尔克直截了当地宣称:除了对金融机构手上的抵押资产实施大收购外,别无其他方法能稳定市常其后虽然有几个有影响的政治人物提出过类似的思路,但在普通投资者和老百姓还没有怎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真正的决策者伯南克和保尔森就已悄然出手了。伯南克是靠研究大萧条起家的,深知金融一旦失去稳定,实体经济恶梦将至;保尔森来自华尔街,也清楚地知道如果放任不管,任凭恐慌蔓延会是什么后果。 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已经向国会提了出来,正在进行辩论,尽管分歧很大,但离最终方案的拟定估计也不会花多长时间。美国等不起,全球也等不起。不管最终的方案是什么样的,仅就这个方案的庞大和激进而言,人们不能不满腹狐疑:这场关系到美国金融市场命运的超级大营救到底会出现何种可能的后果呢?笔者不惮学识浅陋,给自己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大胆猜想了一下各种可能的后果,列于下,聊博一笑尔。 第一种结果,也是最乐观的结果。政府通过举债,建立一个实体收购这些“有毒证券”之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改善,通过向主权财富基金和财雄势大的外国资本求援,进一步地补充资本,经过大力蓄水之后,市场信心恢复,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开始走上正常之路,而实体经济也避免了信贷紧缩的严重冲击。经过一段时间后,经济开始周期性回升,政府的赤字比率逐步缩减,而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恢复,那些“有毒资产”开始退毒复活,甚至变得大受欢迎,垃圾变黄金,美国政府趁机将其脱手,不但还清了7000亿美元的欠债,还赚上一笔,令左支右绌的山姆大叔笑开了怀。 第二种结果,就不那么乐观了,甚至有些恐怖。政府虽然收购了大量垃圾资产,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迟迟不能复苏,这些资产的价值还在不断贬值,金融机构新的资产门类又开始出现问题,金融机构的盈利前景黯淡,股票市场久久不能复苏,整个金融市场处于持续的信贷紧缩之中,此时,衰退终于发生了,这引起了新的一轮资产质量恶化事件。美国的形势恶化,并向全球传递,形成了相互传染效应,全球经济整体陷入衰退,拖延数年之久。 第三种结果,听起来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在第二种结果的情况下,更发生了其他一些严重问题,比如说,由于外国资金(如中国、中东地区)对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担忧,不愿再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下跌,失去外部的资金支持后,美国政府和老百姓不得不吞下经济长期失衡的苦果,节衣缩食,以加速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需求萎缩又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股价房价持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全部7000亿打了水漂,而且美国整个国家彻底破产,堕落成一个二流国家,从此失去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中的核心霸权地位,原有的国际资本流动中断,金融秩序瓦解,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进入大洗牌时代,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世界人民再次陷入黑暗痛苦的深渊之中。

7. 救市失败会有什么后果

金融危机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有崩溃的危险,进而影响到全世界,引发长期的经济萧条。

救市失败会有什么后果

8. 救or不救市,这是个经济问题

文?|?李 妍
编辑?|?袁桂远 
“等疫情结束了我就去学驾照、买车,看到有人生病了因为出租公交停运无法去医院,我感觉要窒息了。”这是知乎热门讨论贴里一位女生的留言。
这次疫情,可以说基本叫停了汽车消费市场,但同时也刺激了后期的汽车消费,至少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了有一辆私家车的好处。同时,加上那些被延后的需求,疫情过后,第二季度的汽车消费估计会有一个小的爆发。
只不过,2月、3月甚至是4月,市场持续走低都是必然的。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81.2%,环比上升29.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7.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销量呈断崖式下降,库存占用资金回笼困难,导致经销商资金压力持续增加。
而根据往年来看,困难面前政府都会伸手“救市”,这也是购车的催化剂和推手。疫情,似乎成为了这一场“黎明前的黑暗”。这次同样如此。

2月15日《求是》杂志中发表了中央层面有关疫情的纲领性指导方案,指出扩大消费是对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之后,不少省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来扶持“波及”不小的汽车市场。
01 取消限购、给予补贴、放号救市?
广东省是较早伸手救市的,2月21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提出,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出台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
其中,佛山市又是广东省里最早的。佛山作为广东三大整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汽-大众佛山工厂、飞驰汽车、福迪汽车等近10家整车生产企业,汽车以及零部件制造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50家,年产值超1400多亿元。可以说是个“汽车大市”,所以佛山对汽车市场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

作为广东省救市的“第一人”,2月3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就印发了《佛山市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该通知于3月1日正式实施,有效期1年。
具体内容包括了鼓励“国六”标准排量汽车消费、简化购车登记手续等7个方面的措施。具体补助内容包括(不重复补贴):消费者购买新车,每辆给予2000元补助;佛山号牌车主凭旧车售卖发票或汽车报废注销证明购买新车,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同一消费者一次性购买5台及以上的大、中、重型客运、载客汽车(车辆单价不少于50万元),每辆车给予5000元补助。
不仅如此,《通知》中还提到,为降低汽车销售企业宣传成本,对汽车销售企业促消费的宣传费用进行补贴,费用则在佛山市扶持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2月19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的《深圳市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实施细则》指出,在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依法注册登记并符合本政策规定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在获得国家车辆购置补贴后,可按要求申领深圳市车辆购置补贴。财政补贴标准按三种情况执行。
紧接着,广州市3月3日也印发了《广州市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比较吸引人的有:1、2020年3月至12月底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作出最高享受1万元补贴,同时对二手车置换给予3000元补助。2、加快推进落实2019年6月明确新增10万个中小客车指标额度的工作。
去年3月,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发布,地方补贴被正式要求取消。9月,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新的补贴标准,明确过渡期后对纯电及插电式混动汽车(含增程式)不再给予地方补贴,补贴停滞。
“预计1万元的补贴会对广州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资深汽车分析师林示表示。
最近,3月12日,珠海市也有了行动。珠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对在珠海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国六”标准排量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助,对符合规定的车展布展企业、车展汽车销售企业,给予场地、宣传投入补助和销售奖励。
同时,还将简化汽车登记、二手车交易手续,优化汽车金融服务。此外,自3月3日起还会逐步放开几类外地户籍人员在珠海购车上牌的限制。
事实上,去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文件,也得到了一些城市的响应。去年6月,广州、深圳宣布上调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去年8月,海南省宣布增加月度普通小客车增量指标;去年9月12日,贵阳市宣布直接取消摇号购车政策;天津则优化了部分条款,在个人指标方面放宽了非本市户籍人员社保审核条件,同时盘活废弃指标转为相应配置方式的个人指标。
其他地区,全国的9个限购城市中,北京、上海、杭州、石家庄目前还未对限购政策“松绑”。

在我的家乡湖南,也宣布将开展“促进汽车消费升级行动”,比如刺激省内各地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加大城市新建公共停车场力度;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等。湖南省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发布了《关于出台促进吉利地产车在长株潭消费升级鼓励措施》,提出鼓励购买湖南省产汽车品牌-吉利汽车,给予指定车型吉利缤越、全新远景,补贴购置税3000元/台,并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更是通知从2月17日零时起至疫情结束,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此举不仅便于物资运输,更是降低了用车成本,刺激购车消费。行业里也有不少声音,比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月11日便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流通行业影响及政策建议的报告》,提出放开限购限行、完善二手车交易的政策环境等若干建议。
通俗意义上来讲,政府救市很明显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帮助企业回流。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政府的救市其实只是一种“透支”和延缓,对未来需求的提前释放和对企业存亡的延缓。
02 救or不救?
一直以来,行业内对政府救市的行为都存在正反两面立场。支持救市的一方认为通过短期的政策调整可以提振市场,拉动经济。但不支持的一方认为这种短期的扶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市场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如果是平时,我个人也站在反方。一方面我觉得应当尊重经济市场的自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比较现实,因为推出的一些政策,比如放宽限购、增加摇号、竞价指标名额等,对于我这种不想花钱买号牌但又非本地户籍的人来说,想买依旧是买不成。

但如果是现在疫情这种情况,我还是倾向于支持救市,毕竟灾难面前,政策的调整和支持能给予汽车市场很大的刺激作用。
以2009年为例,为应对因金融危机带来的车市压力,中央政府实行了“以旧换新与“购置税优惠”双重汽车消费刺激政策。而且中央和地方各安排25亿(总计50亿)人民币投入到以旧换新政策中,购置税则从10%调整至5%。政策使得2009年与2010年两年的车市分别同比增长46%与32%。同时,还增加换购轻型载货车及小排量微客的财政补贴,支持企业创新、技术改造,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等。多项政策支持下,中国汽车的新车产销一跃成为全球第一。

但同时,中国车市的“政府依赖症”也逐渐弊端显现。政策退出,我国汽车的销量增速也迅速减缓,甚至出现了连续两年下滑。
近些年,也不断有政府救市的出现。但并不是每一次的救市都会有积极的市场反馈。就比如去年1月底出台的的“汽车下乡”政策和4月起生产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效果都不理想。

所以说,政策干预或许能让市场更为稳健,但利用政策调整来改变下行趋势,难度还是很大的。
不过这次疫情面前,除了一些大的政策调整,其他的基本都是以地方为主导,这样因地制宜的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效果会要好一些。
同时,此次救市有很多明显的共通点。比如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增加传统汽车的限购指标、开展以旧换新等,相比以前的政策,也更加的稳妥。
我想,无论是汽车下乡还是二手车置换,都还是要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进行深度整合,才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分配,淘汰落后产能。政府那只有形的大手,虽然直接有力,但也要看准时机和地区来调配。
03 或许是良药,但绝不是救命药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汽车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汽车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数的1/6左右。很明显,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所以艰难时刻,政府的救市也是不可或缺的。解燃眉之急还是要的,只不过还是要“精准救市”。

眼下的汽车行业情况即使没有疫情,也并不乐观。数据显示,我国的汽车产能高达4000万台,而每年的常态是汽车销量在2000万台左右。
未来,汽车行业间的兼并重组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虽然市场庞大,但那些浪费市场资源的企业迟早会被淘汰。对于国家来说,应出台精准的救市举措,比如这次的“因地制宜”,让地方政府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汽车产销情况来制定扶持政策。又或者“因企制宜”,让那些掌握技术,并拥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大程度受益,让政策得到更好地释出。因为如果熬不过疫情,那么那些企业也熬不过之后残酷的经济市场。
显然,一个有底气、有实力的企业抗风险能力也是要足够强的。同样需要强的,还有在“危”中抓住“机”的能力。
这里又要说到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吉利借机“低价”将沃尔沃购入。当时人人嘲笑“乡下小子”要迎娶“瑞典公主”,都不看好。但正是那次收购,让吉利造就了今天自主品牌一哥的地位。
真正能拯救你的,还是你自己。宏观的调控,或许是良药,但绝对不是能救命的药。只能说干预存在,但并不能决定市场,这几年,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才是逐步在显现作用。
同时,救市政策我觉得光靠短期的也不够见效,应该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实施,达到真正刺激消费的作用。

这次疫情面前的政策支持力度,可能是最近、甚至未来不知道多少年里最大的一年,有志企业们应该把握好这次危与机。
而经历了这次疫情,我想,需要改革的也并不只有车企,还有汽车行业产业链下游的经销商们。这次危机,经销商们活得异常艰难,尽管车企都在努力给经销商减轻负担,但主机厂的救治并不能从根本上带着经销商脱离被动。即便没有这场疫情,未来的日子里,经销商的销售模式也需要一次改革了。
我也看到了他们努力转变的模样:直播卖车、线上发布、二手车市场将车开到小区门口试车等。经销商们的销售模式是该借机转型了。即便这些方式目前看来并没有大的见效,模式也并不成熟,但我觉得往后,这会是一种新生的力量。
在市场面临大难题的时候,生存是最基本也是最艰难的。政府出不出手,或许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足以决定其生死的。
而对政府来说,救与不救似乎都难两全,各有利弊。只不过经济基础永远决定上层建筑,政府在这其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救与不救,在波动的市场面前,永远都是个问题。
救或不救,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问题,为了保稳定,保岗位,保经济,肯定需要救。但如果那些本身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救只是延缓它们消失的周期。而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往往也不太需要救,因为它们早有自救机制。
救or不救市,这不是一个简单就能说清道明的经济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