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如何建立起强大的大汉帝国的

2024-05-19 19:30

1. 汉武帝是如何建立起强大的大汉帝国的

汉武帝是十六岁登基的,上天也给了他足够长的寿命和时间:享年七十,在位五十四年。这两项纪录不但超过了他的所有前辈,而且很久以后才被打破。
这可真是天之骄子。
武帝也不负天恩。在他治下,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达到鼎盛。疆域和势力范围,东临韩国,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称超级大帝国(见下页图)。
文化方面同样灿烂辉煌。哲学家董仲舒,文学家司马相如,音乐家李延年,探险家张骞,农学家赵过,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便都出在这个时代。

网络配图
当然还有司马迁。尽管汉武帝非常对不起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也并不喜欢他的《史记》。
然而司马迁却如实地记录了元封元年(前110年)的封禅大典。那是十八万骑兵,上千里旗帜,一万八千里行程的大制作,也是汉武帝功成名就的象征。[i]
这一年,刘彻四十七岁。
实际上汉武的帝业基础,十年前就已奠定。元狩四年(前119年),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卫青和霍去病兵至漠北,并以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身份出任大司马。
从此,漠南无匈奴,帝国有内朝。
这时,汉武帝登基才二十一年,实际执政十六年(前六年有太皇太后听政),年龄三十七岁。开创并成就自己的帝国大业,他其实只用了半辈子。
此后的故事并无悬念:四十六岁灭南越和西南夷,四十七岁实行平准法和均输法,四十八岁降滇王,四十九岁降朝鲜,五十一岁分天下为十三州部。
汉武的步伐,何其坚定!
步伐坚定,是因为目标明确,那就是天下一统,中央集权,皇权至上。这是秦始皇未竟之事业。
因此,汉武帝登基之后就频频出手:二十一岁置五经博士,二十三岁推行察举,二十四岁始征匈奴,三十岁用推恩法削弱王国势力,三十三岁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卫青为大将军,并为博士设弟子。

网络配图
这一系列动作都在他三十五岁以前完成,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尊儒,则秦政变为汉政;推恩,则分权变为集权;举贤,则贵族变为官僚;讨伐匈奴,则夷狄变为华夏。夷夏之分,王霸之术,古今之变,尽在其中。
中华大帝国巍然屹立,汉武的事业风生水起。
不能说武帝在二十多岁时,就已经有了理论和制度的自觉。但他有政治天赋和帝王直觉,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巩固政权,尤其是巩固皇权。只要能实现这一目的,他是不在意使用各种手段的。
所以,他建太学,兴儒术,开言路,荐人才,却又留心俗务,重用酷吏,奖励军功。他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是不拘一格的,因为他并不独尊儒术,只独尊自己。
那么,汉武帝的手段又是什么?
对外开边,对内收权,一手抓官,一手抓钱。
代表着这一整套治术的,是卫青、公孙弘、张汤和桑弘羊。卫青是军人也是外戚,公孙弘是文吏也是儒生,张汤懂法,桑弘羊会理财,汉武帝得心应手。
是啊,有钱就能做事,有兵就能护家,懂法就能治国,通儒就能安定人心,粉饰太平。结果,汉的版图比秦多了一倍,统治反倒更加牢固。
秦亡而汉兴,原因就在这里。
汉武的帝国,也就是这样炼成的。

网络配图
支撑帝国大厦的则是三根支柱:中央集权、官员代理和伦理治国。前两根支柱是秦也有的,后一根却是汉武帝所立。但,正是由于这一改革,秦政和秦制才变成了汉政和汉制,帝国制度也才立于不败之地。[ii]
那么,什么叫“伦理治国”?
其实就是周人主张的德治和礼治,因此也可以说是周政和周制。周政和秦政,周制和秦制,是对立的。周是邦国制(封建制),秦是帝国制(郡县制);周政讲王道,秦政讲霸道。所以,秦也不要德治和礼治。
秦政是刑治和律治,号称法治。
汉武帝却在延续秦制的同时,也继承了周政,即制由秦帝,政借两周。因为德治和礼治的统治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军国主义和严刑峻法只能维持表面的太平,统一的思想和价值体系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要实行德治和礼治,就只能靠儒家。因此,尽管武帝本人并不尊儒,宣帝更明确主张王霸杂用,但独尊儒术却仍是汉武以后的基本国策。
这个国策也为后世王朝所采纳。即便不尊儒,儒家主张的宗法制和礼乐制也照样实行。这样看,所谓“百代皆行秦政治”,其实是该叫“百代皆行汉政治”的。
那么,汉政治的核心又是什么?

网络配图
皇权政治加官僚政治。表面上看,这与秦政无异。然而秦是吏治天下,汉则是官治与吏治并存,而且逐渐由吏治走向官治。这当然要拜独尊儒术所赐。事实上,当官员们越来越儒化时,官僚政治就牢不可破了。
与此同时,儒学也在官化。官方思想其实是不要思想的,官化的儒学也只要教化和灌输,顶多再加对先王圣教的心得和注解。没有思考,没有质疑,没有批判,没有争鸣,那才真是毁人不倦。
永为神州种祸胎,当作如是解。
把儒学变成官学,也该由汉武帝来负责。尽管在当时,儒学并没有那么重的官气,反倒是一股清新气息。
靠着汉政治,周文明的血脉延续了下来。在楚文明的基础上将周、秦文明融为一体,就是汉文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世界性文明,其深远影响难以估量,而能够与之媲美的则只有罗马。

汉武帝是如何建立起强大的大汉帝国的

2. 大汉朝是如何炼成的?

远在秦汉之前,生活在中原大地的炎黄子孙就饱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和侵害。从见诸记载的周朝开始,那些被称为“戎狄”的游牧民族以屠杀中原人、抢掠他人的财物为荣,杀人最麻利、抢掠最多的人就成了本民族(或称部落)的英雄和偶象。
以农耕作为生存手段的中原人为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更是为保全身家性命,只能高筑城墙,阻止强盗进入,即便是“千古明君”的秦始皇也只能不惜人力物力,把原先各诸侯国的城墙连接起来,于是才有了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 的万里长城。

虽说有了院墙做为依托,强盗们想进来劫掠没那容易了,可这种整天被人围上门逼抢的日子毕竟让人感到憋屈,汉高祖刘邦决心主动出击,把强盗赶得远远的。结果差点成了当时最大的强盗匈奴人的俘虏,多亏随行的参谋人员耍了点阴谋诡计,用一张美女照唬住了匈奴头子的老婆,该黄脸婆害怕老公见到中原美女,喜新厌旧抛弃自己,逼着老公退兵,刘邦才得以全身而退。
这些游牧出身的强盗凭什么这么牛?不就是凭着他们是马背民族,其骑下来去如风的战马吗?所以,到刘邦的曾孙刘彻执政时,决心要改变这种“落后就要挨打”的状况,与匈奴人一决高低。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雄才伟略的他听说大宛国盛产世界稀有的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于是不惜血本派人前去求购。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西汉政府组成以中郎将韩不害为团长的外交使团兼采购团,带着二十万两黄金和一匹用纯金打造的金马,远赴万里之外的大宛国求购汗血宝马。大宛国地处帕米尔高原西麓和锡尔河中上游(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在汉朝正西面,该国有大小属邑七十余城,人口数十万,农业和畜牧业比较兴盛,产稻﹑麦﹑苜蓿﹑葡萄等。
当韩不害一行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来到大宛首都贵山城向国王毋寡转达了大汉天子的问候,并说明来意后,毋寡以国宝不予出售为由一口拒绝。韩不害当场就火了,破口大骂毋寡不识抬举。并将金马砸成个金饼,骂骂咧咧甩头而去,毋寡作为一国之主,在西域也算个大国,平时只有他骂别人的份,哪受得了这个,狂怒之下命人杀了汉朝使团,并趁机夺取黄金。
买卖不成仁义在,毋寡这次极不冷静又见利忘义的行为,就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汉武帝听说大宛方面不但不卖给他汗血宝马,还杀人抢劫。自然怒火冲天,当即决定出兵灭了大宛。

当时汉武帝正宠爱着李夫人,他想给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封侯,可他的祖宗刘邦立下规矩:非立下战功者不可封侯。因此就给李广利一个机会,任命他为贰师将军(贰师城位于今吉尔吉斯坦的奥什城, 为大宛国盛产宝马的地方),赵始成为军正、浩侯王恢为向导、李哆为校尉,领6千羽林军,再从各郡国调来那些品行恶劣的囚徒少年共2万人向大宛进发。
李广利所率领的这支奇特的远征军,没有足够的后勤,采取沿途向西域各国筹集粮食的办法一路西行。有不愿向汉军提供食粮,饮水的,就逐个攻打。能打下来部队就得到补充,打不来只好绕城奔向下一个目标。由于一路消耗过大,汉军到达大宛国东部邻国郁成时,部队只剩下出征时的零头——-数千人,而且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疲惫不堪。
郁成守军也是相当不配合,汉军遭到顽强抵抗,非但城池打不下来,自己还伤亡惨重。李广利见汉军锐气已尽,连个郁成城都奈何不了,更妄谈大宛都城了,只好下令撤军,像叫花一样回到了敦煌。
汉军这次出征历时两年,生还者不过十分之一、二,颜面扫地。当远在长安的汉武帝接到李广利请求罢兵回去的报告时,十分恼怒,严令玉门关守将不许放李广利一兵一卒入关,违令者格杀勿论!李广利惊恐万分,只好在敦煌喝西北风过冬。
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夏,浞野侯赵破奴率2万骑兵出击匈奴,结果全军覆没。朝中大臣劝汉武帝放弃进攻大宛,专心打击匈奴。汉武帝认为既然已经发兵,却连个大宛都收拾不了,岂不让西域诸国看笑话,大汉朝的威望何在?今后怎么又对西域进行统治?他坚持要降伏大宛,并将竭力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人革职问罪,然后积极筹备第二次远征。
汉武帝下令赦免全国各监狱的服刑人员,将他们补充到军队里,又调集品行恶劣的问题少年及边部队6万人,交由李广利指挥,加上大量的志愿兵,总共征调约10万人组成远征军。再征集了10万头牛,3万匹马,及数以万计的驴和骆驼,驮运军粮及兵器弓弩等。
受命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校尉达50多名。由于大宛城的用水都是引自城外,汉武帝还调集了大批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人随军出征,以断其水源,并利用引水入城的孔道攻入城内。为防止匈奴乘机破坏,汉武帝又增调戍甲卒18万,驻守酒泉、张掖以北,置居延、休屠2部都尉分统,卫宿敦煌,又发七科谪(西汉战时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负责给李广利军运送军粮。在去敦煌的路上,人车相连,络绎不绝。汉武帝还任命两位相马方面的专家为执驱马校尉,等征服大宛后挑选良马。
一切准备就绪,公元前101年(太初四年),汉武帝一声令下,李广利再次奉命远征大宛。这次汉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沿途各小国不敢搞对抗,纷纷打开城门迎接,提供食粮和饮水等补给。只有轮台国(今新疆轮台县)不肯配合,紧闭城门以示抗拒。汉军只耽误了几天功夫就攻破城池,血洗了他们,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此后没人敢有半点不敬。

毕竟都是些小国,一下子提供10多万人的给养确实有困难,李广利分兵数路挺进,他本人率主力3万人首先抵达郁成国。郁军出城迎战,被打得大败,逃回了郁成城,企图故技重演拖垮汉军。李广利一方面是吸取上次的教训,一方面底气十足,置郁成城于不顾,绕过该城直奔大宛都城贵山,首先切断他们的水源,再将贵山城团团围困,日夜攻打,连攻40多天,破其外城,杀大宛勇将煎靡。
龟缩在城堡内的大宛统治集团高层开始发生分歧,有人埋怨都是大王惹的祸,如果不是他藏匿了宝马,又杀了汉朝使者谋财害命,怎么会招致如此大祸?这一观点很快达成共识,于是大宛人杀死毋寡,派代表提着毋寡的脑袋到汉营求见李广利,表示愿将全部好马赶出城任由汉军挑选,并供给粮食等军需品,只求放他们一马。否则,他们将杀尽好马,而且康居国的援兵马上就要赶到,到时将共同与汉军血战到底!
大宛人真不是吹牛,此时的康居援军已经驻扎在大宛附近,只是觉得汉军兵锋正盛,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李广利又获知贵山内城已经有汉人在指导宛人凿井取水,而且还有充足的存粮,他觉得既然罪魁祸首毋寡的项上人头已经到手,人家又愿意献出宝马,如果再不同意大宛请降,必然会逼他们拼死顽抗,等到师老兵疲,康居援军再来搅和,情况将不容乐观。
于是很“大度”接受大宛的求和,停止进攻内城。大宛方面也信守诺放出所有马匹,任由汉军随意挑选,同时还送来大批粮食。汉军选取了宝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三千多匹。又立大宛贵人中过去对汉人亲善友好的昧蔡为大宛国王,与他订立盟约后撤兵东归,汉军始终未能进入贵山内城。

3. 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

4. 大汉建武帝

  建武(元年:25年六月 - 末年:56年四月)是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2年。
  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只到三十一年。次年写为中元元年,后面又写有“改年为中元”。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
  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汉更始帝逃走,该政权灭亡。十月,投降赤眉,将玺绶送给赤眉拥立的皇帝刘盆子。同年六月,刘秀称帝,国号汉,是为东汉,年号建武。

5. 汉武帝怎么成功

汉武帝的成功很多方面的,就说他的智谋这些,当然作文不好写哈……
那,首先,他的父辈,把江山交到他手上的时候就是个不错的江山。
他推行察举制,命令朝中大臣推举贤良之士,大量从民间启用有志之士,(体现他对人才的渴求)然后他在适当是时机,推行儒学,当时的朝廷,以黄老之学为重,朝中大臣们,不求革新。(体深谋远虑)
推恩令,举兵镇压匈奴……太多了……= =

最主要是他虽然晚年有错,但是最终他自我反思,痛下罪已诏《轮台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自我检讨啊……这个要写……

汉武帝怎么成功

6. 汉武大帝怎么样发展汉朝的

政治上:削弱诸侯实力,解决王国问题(推恩令)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和河西走廊,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太过穷兵黩武——为抢几匹汗血马叫李广利带十万人,只有二万人回来。史书上说汉朝在汉武帝时户籍少了一半)
用人方针: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卫青——马奴,   公孙弘、儿宽、严助、朱买臣——平头百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54]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

7. 汉武帝为什么成功

汉武帝的成功很多方面的,就说他的智谋这些,当然作文不好写哈……
那,首先,他的父辈,把江山交到他手上的时候就是个不错的江山。
他推行察举制,命令朝中大臣推举贤良之士,大量从民间启用有志之士,(体现他对人才的渴求)然后他在适当是时机,推行儒学,当时的朝廷,以黄老之学为重,朝中大臣们,不求革新。(体深谋远虑)
推恩令,举兵镇压匈奴……太多了……= =

最主要是他虽然晚年有错,但是最终他自我反思,痛下罪已诏《轮台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自我检讨啊……这个要写……

汉武帝为什么成功

8. 汉武帝的过,要很详细的

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武帝时代,西汉盛极而衰,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文景之治时积攒下来的财富消耗一空。而其晚年信奉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也效仿秦始皇,派遣了大量人力前往海外寻求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