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蝗灾再次升级!覆盖已达13.5万亩,会不会继续扩大?

2024-05-20 19:46

1. 云南蝗灾再次升级!覆盖已达13.5万亩,会不会继续扩大?


云南蝗灾再次升级!覆盖已达13.5万亩,会不会继续扩大?

2. 云南蝗灾再次升级!覆盖已达13.5万亩,会不会继续扩大?


3. 为何一般蝗灾伴随着干旱,而4000亿蝗灾却是伴随着大雨而来?

这一次的蝗灾已经让世界感受到了震动,大家一定对蝗灾的起因非常感兴趣吧,为什么平时不见有这么我蝗虫,它们突然就变得这么多了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只要对蝗虫繁殖有利的几个条件凑齐了,能触发蝗虫的大爆发。而这一次东非蝗灾的最主要触发因素就是充沛的降雨。

要说对于沙漠来说,下雨多不是好事吗?还真不是,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生态平衡”,沙漠也有自己的生态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了,就会产生非常的结果。
从2019年10月以来,东非地区降水十分充沛,这让本来少见的积水沙地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而沙漠蝗虫这个物种的卵最怕的就是缺水,雌性将一枚塞有95~150枚卵的卵荚产在地下10cm的沙土中,就是为了吸收那里的一点水分。

本来在沙漠中适合产卵的沙土是很少的,多数埋在地下的卵荚都会在高温与干燥下死去,只有极少数运气好的能顺利孵化。而过多的降水一下子就提高的卵的孵化率,就这样,灾难就开始了。
如果你有了解过有关蝗灾的知识,就会发现中国与非洲完全相反,蝗灾往往伴随着干旱,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一种在我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是在昆虫等变温动物身上大杀四方的致命生物——真菌了。
认识真菌
真菌的“真”主要是来自它的分类——真核细胞。
所有复杂生命都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出现更晚、体积更大、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生命形式,真核细胞出现的那一天,生命的进化就宣告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真核细胞欣欣向荣的过程中,有一支走了与动物植物不同的线路,它们的细胞表面拥有不同与植物的,甲壳素组成的细胞壁,这些生物可以长得很小,像细菌一样生存,也可以聚集起来长得大大的;前者的代表是霉菌、酵母菌,后者的代表正是蘑菇。

因为真核细胞的强势,真菌在生存竞争中也表现得相当强势,比如对个头小的竞争对手细菌,作为真菌的霉菌合成了强力的“化学武器”——抗生素,人类将其提取出来并在对抗细菌的战争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差点儿就宣布已经永远战胜细菌了。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么强势的真菌在人类身上的表现却远不如细菌与病毒,我们只有少数皮肤病是真菌导致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真菌不耐高温,而我们的体温对真菌来说无异于烈焰地狱,所以真菌只能在体表的末端,温度较低的区域小小地兴风作浪一下,比如脚气。

那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可怕的事实,地球生物中除了哺乳动物与鸟类之外,体温都是变化的。所以对绝大多数动物来说,真菌才是最大的杀手,蝗虫自然也不例外。
当沙漠蝗虫遇到热带雨林
我国的大部分土地都有不算少的降水,所以土壤中的真菌非常活跃,而蝗虫是将卵产在泥土中的,于是真菌感染成了这些小生命最难过的一关,大多数卵都会被真菌袭击,成为它们的养分(具体数据是多少抱歉我真的没查到……)。

成功孵化后的小蝗虫还要挑战各种捕食者,病原体甚至是真菌的继续追杀,从卵算起的话,只有大约1%到5%的个体可以活到下一次繁殖,这个数值刚好与蝗虫的产卵量相抵消了,所以能基本保持平衡。而在发生干旱,特别是长期干旱时,真菌的活性就会被大幅抑制,于是蝗虫卵得以大量孵化,泛滥成灾,所以在中国蝗灾总是伴随着旱灾降临。

可是这一切对沙漠蝗虫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在极度炎热与干燥的环境下,真菌本来就无法生存,所以沙漠蝗虫基本没有面对过来自真菌的威胁,抑制孵化率的是干旱,而一个天降大雨,还没等植物起来,蝗虫先得道升天,造成了2020年开年第一蝗灾。

不过以上信息中都有一个关键点:无论蝗虫是如何开始得瑟的,真菌肯定不在场。现在移动的蝗群是时候进入东南亚了,这也是大家关心的唯一有可能进入中国的路线,而热带雨林气候是真菌的天堂。
所以……“那一天,来自非洲的蝗虫们再一次回想起被真菌支配的恐怖,以及被消灭在雨林的屈辱”。

我是酋知鱼,一条有点东西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为何一般蝗灾伴随着干旱,而4000亿蝗灾却是伴随着大雨而来?

4. 为何一般蝗灾伴随着干旱,而4000亿蝗灾却是伴随着大雨而来?

这一次的蝗灾已经让世界感受到了震动,大家一定对蝗灾的起因非常感兴趣吧,为什么平时不见有这么我蝗虫,它们突然就变得这么多了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只要对蝗虫繁殖有利的几个条件凑齐了,能触发蝗虫的大爆发。而这一次东非蝗灾的最主要触发因素就是充沛的降雨。

要说对于沙漠来说,下雨多不是好事吗?还真不是,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生态平衡”,沙漠也有自己的生态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了,就会产生非常的结果。
从2019年10月以来,东非地区降水十分充沛,这让本来少见的积水沙地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而沙漠蝗虫这个物种的卵最怕的就是缺水,雌性将一枚塞有95~150枚卵的卵荚产在地下10cm的沙土中,就是为了吸收那里的一点水分。

本来在沙漠中适合产卵的沙土是很少的,多数埋在地下的卵荚都会在高温与干燥下死去,只有极少数运气好的能顺利孵化。而过多的降水一下子就提高的卵的孵化率,就这样,灾难就开始了。
如果你有了解过有关蝗灾的知识,就会发现中国与非洲完全相反,蝗灾往往伴随着干旱,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一种在我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是在昆虫等变温动物身上大杀四方的致命生物——真菌了。
认识真菌
真菌的“真”主要是来自它的分类——真核细胞。
所有复杂生命都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出现更晚、体积更大、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生命形式,真核细胞出现的那一天,生命的进化就宣告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真核细胞欣欣向荣的过程中,有一支走了与动物植物不同的线路,它们的细胞表面拥有不同与植物的,甲壳素组成的细胞壁,这些生物可以长得很小,像细菌一样生存,也可以聚集起来长得大大的;前者的代表是霉菌、酵母菌,后者的代表正是蘑菇。

因为真核细胞的强势,真菌在生存竞争中也表现得相当强势,比如对个头小的竞争对手细菌,作为真菌的霉菌合成了强力的“化学武器”——抗生素,人类将其提取出来并在对抗细菌的战争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差点儿就宣布已经永远战胜细菌了。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么强势的真菌在人类身上的表现却远不如细菌与病毒,我们只有少数皮肤病是真菌导致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真菌不耐高温,而我们的体温对真菌来说无异于烈焰地狱,所以真菌只能在体表的末端,温度较低的区域小小地兴风作浪一下,比如脚气。

那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可怕的事实,地球生物中除了哺乳动物与鸟类之外,体温都是变化的。所以对绝大多数动物来说,真菌才是最大的杀手,蝗虫自然也不例外。
当沙漠蝗虫遇到热带雨林
我国的大部分土地都有不算少的降水,所以土壤中的真菌非常活跃,而蝗虫是将卵产在泥土中的,于是真菌感染成了这些小生命最难过的一关,大多数卵都会被真菌袭击,成为它们的养分(具体数据是多少抱歉我真的没查到……)。

成功孵化后的小蝗虫还要挑战各种捕食者,病原体甚至是真菌的继续追杀,从卵算起的话,只有大约1%到5%的个体可以活到下一次繁殖,这个数值刚好与蝗虫的产卵量相抵消了,所以能基本保持平衡。而在发生干旱,特别是长期干旱时,真菌的活性就会被大幅抑制,于是蝗虫卵得以大量孵化,泛滥成灾,所以在中国蝗灾总是伴随着旱灾降临。

可是这一切对沙漠蝗虫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在极度炎热与干燥的环境下,真菌本来就无法生存,所以沙漠蝗虫基本没有面对过来自真菌的威胁,抑制孵化率的是干旱,而一个天降大雨,还没等植物起来,蝗虫先得道升天,造成了2020年开年第一蝗灾。

不过以上信息中都有一个关键点:无论蝗虫是如何开始得瑟的,真菌肯定不在场。现在移动的蝗群是时候进入东南亚了,这也是大家关心的唯一有可能进入中国的路线,而热带雨林气候是真菌的天堂。
所以……“那一天,来自非洲的蝗虫们再一次回想起被真菌支配的恐怖,以及被消灭在雨林的屈辱”。

我是酋知鱼,一条有点东西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5. 为什么蝗虫灾害在中国很少发生?

因为那种蝗虫有毒。
我国有记录的蝗灾共有八百多起,最早是在周朝便有记载了。这个蝗灾通常有一个现象,它多数是伴着旱灾发生的,如此一来靠农作物过活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苦不堪言了。
有个电影台词叫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这基本就是不符合实际的,在任何时候有钱人家都不用为吃饭担心,单是他们攒下的粮食起码就够吃三年的。
但是蝗灾一来穷苦的老百姓就遭殃了,辛辛苦苦在田头劳作一年,黑压压一片冲过来片刻就一扫而空了,看到此情景,任何人都束手无策只能急得掉眼泪。

蝗灾的解决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哪个不敢吃,把蝗虫当下酒菜吃这灾情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专家介绍,古时候的人们心智相对闭塞,他们往往认为旱灾和蝗灾同时降临,天下间一定是有什么祸事惹怒了蝗神,他便派出蝗虫大军前来惩罚,虔诚心善的百姓们便修建了蝗神庙,经常去烧香供奉礼品祈求蝗神的保佑,希望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别说吃了,跪地求拜还来不及呢。
就算是吃蝗虫,那时的人们也并不知道这虫倒底能不能吃,干不干净?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回去御花园里解闷,看到满园子里都是蝗虫,气得大手一抄抓住了一只蝗虫就塞进了嘴巴里。
身旁大臣赶紧劝阻,说吃了蝗虫恐有伤陛下的龙体,李世民却说:“朕知道,朕就是希望这些灾难就都到朕一个人的身上,莫要再害百姓了。”大臣们都被吓得不轻,就怕这蝗虫真的会要了皇帝的命一样。

为什么蝗虫灾害在中国很少发生?

6. 4000亿只蝗虫肆虐,蝗灾会不会造成全球性缺粮呢?为什么?

在最严重的国家,例如肯尼亚,这是该国7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蝗虫爆发。离开非洲后,蝗虫转移到亚洲,巴基斯坦和印度也被成群的蝗虫入侵。蝗虫数量估计接近4000亿,每平方公里有4000万只蝗虫。它们挡住了太阳,不断地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在它们的身后留下一串串毁灭的痕迹。巨大的蝗虫群对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每平方公里的蝗虫所吃的食物足以养活35000人一天。


据科学家称,蝗虫的数量将随着它们的繁殖而成倍增加,如果人口得到控制,到6月可能达到一万亿。到那时,预计蝗虫每天会吃掉数亿人的食物。在几个受蝗虫影响的国家,农作物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印度,预计将高达50%。据估计,东非有近200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使非洲已经存在的粮食和衣服问题更加严重。那么,蝗虫灾害是否会导致全球粮食短缺?对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影响?

非洲沙漠蝗虫群在非洲诞生和孵化,现在已经发展到4000亿的规模,在天空中飞奔,向东飞去。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之前,非洲沙漠蝗虫群主要经过农业发展中国家。换句话说,粮食产量不是很高,只够当地人生存。然而,这里有许多绿色植物,非洲饥饿的沙漠蝗虫群只要看到绿色植物,就决心消灭它们。结果,野菜和其他可以养活他们的东西都被消灭了,这直接导致了近2000万人的食物短缺和饥饿的危险。不停成群的沙漠蝗虫已经飞过沙漠、山丘和海洋,来到印度,这里将在未来一年内确定全球粮食安全线。这也是多年来大多数非洲沙漠蝗虫群的最后一站。

7. 为什么一般蝗灾伴随着干旱,而4000亿蝗灾却是伴随着大雨而来?

本来在沙漠中适合产卵的沙土是很少的,多数埋在地下的卵荚都会在高温与干燥下死去,只有极少数运气好的能顺利孵化。而过多的降水一下子就提高的卵的孵化率,就这样,灾难就开始了。
如果你有了解过有关蝗灾的知识,就会发现中国与非洲完全相反,蝗灾往往伴随着干旱,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一种在我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是在昆虫等变温动物身上大杀四方的致命生物——真菌了。

认识真菌
真菌的“真”主要是来自它的分类——真核细胞。
所有复杂生命都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出现更晚、体积更大、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生命形式,真核细胞出现的那一天,生命的进化就宣告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真核细胞欣欣向荣的过程中,有一支走了与动物植物不同的线路,它们的细胞表面拥有不同与植物的,甲壳素组成的细胞壁,这些生物可以长得很小,像细菌一样生存,也可以聚集起来长得大大的;前者的代表是霉菌、酵母菌,后者的代表正是蘑菇。

因为真核细胞的强势,真菌在生存竞争中也表现得相当强势,比如对个头小的竞争对手细菌,作为真菌的霉菌合成了强力的“化学武器”——抗生素,人类将其提取出来并在对抗细菌的战争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差点儿就宣布已经永远战胜细菌了。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么强势的真菌在人类身上的表现却远不如细菌与病毒,我们只有少数皮肤病是真菌导致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真菌不耐高温,而我们的体温对真菌来说无异于烈焰地狱,所以真菌只能在体表的末端,温度较低的区域小小地兴风作浪一下,比如脚气。

那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可怕的事实,地球生物中除了哺乳动物与鸟类之外,体温都是变化的。所以对绝大多数动物来说,真菌才是最大的杀手,蝗虫自然也不例外。
当沙漠蝗虫遇到热带雨林
我国的大部分土地都有不算少的降水,所以土壤中的真菌非常活跃,而蝗虫是将卵产在泥土中的,于是真菌感染成了这些小生命最难过的一关,大多数卵都会被真菌袭击,成为它们的养分(具体数据是多少抱歉我真的没查到……)。

成功孵化后的小蝗虫还要挑战各种捕食者,病原体甚至是真菌的继续追杀,从卵算起的话,只有大约1%到5%的个体可以活到下一次繁殖,这个数值刚好与蝗虫的产卵量相抵消了,所以能基本保持平衡。而在发生干旱,特别是长期干旱时,真菌的活性就会被大幅抑制,于是蝗虫卵得以大量孵化,泛滥成灾,所以在中国蝗灾总是伴随着旱灾降临。

可是这一切对沙漠蝗虫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在极度炎热与干燥的环境下,真菌本来就无法生存,所以沙漠蝗虫基本没有面对过来自真菌的威胁,抑制孵化率的是干旱,而一个天降大雨,还没等植物起来,蝗虫先得道升天,造成了2020年开年第一蝗灾。

不过以上信息中都有一个关键点:无论蝗虫是如何开始得瑟的,真菌肯定不在场。现在移动的蝗群是时候进入东南亚了,这也是大家关心的唯一有可能进入中国的路线,而热带雨林气候是真菌的天堂。
所以……等待蝗虫的或许是一场致命真菌的大流行。

为什么一般蝗灾伴随着干旱,而4000亿蝗灾却是伴随着大雨而来?

8. 4000亿只蝗虫逼近蝗灾,是不是很可怕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