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b战斗机为什么产量哪么低

2024-05-01 15:05

1. 歼11b战斗机为什么产量哪么低

【主要是发动机问题】,J11B用的是WS10,但黎明厂在质量控制方面没做好,故障率高,甚至出现了喷零件的问题,造成第一、二批交付的飞机被空军拒收,大量趴窝,因此产量低;虽说进口了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同时也在混用国产的WS10A ,WS10A性能虽说略好于AL31F,但是却面临很多问题,产能低下(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生产不了多少,【而且可靠性好像有点问题】,总之技术不太成熟。沈飞的歼-11B生产速度缓慢,与歼-10每年装备一个团的生产速度相比,尤其如此。
最近国产发动机有新突破,一旦测试合格,歼11b系列就会量产,估计在2年内会量产。

由于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零部件故障率等因素,歼-11B和歼-11BS装备部队1-2年来,可能未形成有效的战备态势。消息人士称,歼-11B在测试阶段,曾出现中途返航、震颤等现象。
2006年以来,歼-11B/BS的生产并不顺利。2006年第一架歼-11B试飞,直到2007年,该公司尚未批量生产歼-11B/BS。卫星照片显示,厂内的批量生产应该是在2008年,2009年3月19日,机场都没有出现大批的歼-11B,2009年4月,机场出现了16架歼-11B,其中两架是海军涂装,其他是空军涂装。2010年4月5日,机场出现21架歼-11B/BS,1架歼-15样机。歼-11B/BS中只有一架海军涂装。2011年3月17日,机场出现了25架歼-11B/BS,其中14架是海军涂装,还有一种说法是歼-16,现在看来,歼-16应该只是处于试飞阶段。2011年为海军生产歼-11BS,意味着2010年以前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有可能得到部分解决,否则海军不会接收。部分歼-11BS换装的是WS10A国产发动机。
全部歼-11B/BS的生产数量,从2006至2011年的6年间,只有62架,即16+21+25架。其中,不排除数字是部分重迭的可能性。这就是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截至2011年,所有歼-11BS/B的生产数量尚不能装备3个整团。从上述歼-11重型战斗机的生产可以看出,沈飞一直未能进入稳定的量产阶段

歼11b战斗机为什么产量哪么低

2. 中国空军歼11b战机和歼11有什么区别?

歼十一b
 1.采用了先进的机翼融合技术,有效地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而且极大的减小了空气阻力。外形也更加漂亮了,一个好的外形是好飞机的共性!
 2.采用了最新的火控系统,其装备的多普勒雷达虽然在技术上略逊于F-16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在可靠性、作用距离、多目标跟踪能力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3.更换了最新的ws-10(太行)涡扇发动机,耗油低、动力强劲,使战鹰的作战半径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su-27原来惊人的航程歼十一b的威慑力更大了!
 4.整机有12个挂点在作战时通常可挂8枚sd-10中距离拦截弹和4枚pl-8近距离格斗弹,空战能力亚洲无敌!在对海作战时可挂4枚鹰击83超音速反舰导弹和等量的中距弹、格斗弹。对敌攻击时可挂6枚雷石-6激光制导炸弹、空地导弹和火箭弹、常规炸弹。攻击力不可小视!

3. 中国空军歼11b战机和歼11有什么区别?

歼十一b
1.采用了先进的机翼融合技术,有效地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而且极大的减小了空气阻力。外形也更加漂亮了,一个好的外形是好飞机的共性!
2.采用了最新的火控系统,其装备的多普勒雷达虽然在技术上略逊于F-16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在可靠性、作用距离、多目标跟踪能力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3.更换了最新的ws-10(太行)涡扇发动机,耗油低、动力强劲,使战鹰的作战半径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su-27原来惊人的航程歼十一b的威慑力更大了!
4.整机有12个挂点在作战时通常可挂8枚sd-10中距离拦截弹和4枚pl-8近距离格斗弹,空战能力亚洲无敌!在对海作战时可挂4枚鹰击83超音速反舰导弹和等量的中距弹、格斗弹。对敌攻击时可挂6枚雷石-6激光制导炸弹、空地导弹和火箭弹、常规炸弹。攻击力不可小视!

中国空军歼11b战机和歼11有什么区别?

4. 歼12战斗机因何停止生产?

歼-12战斗机的研制计划是1969年3月提出的,在空军向国防科工委和国防工办就国防科研计划提出的建议中,提出了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要求新机设备简单,造价低廉,随时能飞,到处能打,能在公路起降。

  提出研制这种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并非空穴来风。当时,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刚刚结束,人们从战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设计战斗机不能单纯追求飞行速度,还要赋予战斗机良好的机动飞行能力。人们多次看到这样一些情景:美国生产的飞行速度为2倍音速的F-105和F-4等设备精良的战斗机多次在以亚音速飞机的米格-17战斗机前束手无策,甚至不断有先进的超音速战斗机被速度明显低于它的战斗机击落的战例出现。1967年4月24日,我人民空军飞行员宋义民竟用一架亚音速歼-5战斗机击落了入侵我国广西板兴地区的一架美国F-4B超音速战斗机。

  空战的实践一再提醒人们,即使在广泛使用空对空导弹的情况下,战斗机在近距离时利用航炮格斗仍不可避免。格斗中,战斗机需要以尽可能小的转弯半径或尽可能快的转变速率绕到对手后方,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而飞行速度越快的飞机,盘旋半径就越大,盘旋一周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这样,速度较低或机体重量较轻的飞机反而处于优势地位。

  然而,进入空对空导弹时代的战斗机所需要的机动性能不仅仅局限于盘旋性能,为了能迅速摆脱对方追击,迅速追上敌机,战斗机又要具有一定的加速、爬升性能,这两项性能是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一致的,只有盘旋性能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矛盾。

  正在各国飞机设计师们仍顽强地坚持设计高速飞行战斗机的时候,参加过越南空战的美军飞行员以自身的经历强烈地要求有关部门出于飞行员自身的安全,设计出“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机”,即设计出具有空中格斗能力的战斗机,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要求有关当局生产出具有低速性能的高速飞机。

  处于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中国空军提出歼-12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综观当时世界各国的做法,他们大多采用变后掠翼技术来协调高速、低速的矛盾,也有加装鸭式小翼来达到提高机动性能的目的,还有探索非常规飞机气动布局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而我国当时飞机制造技术仍处于仿制阶段,而且,当时我国国内政治气氛也处于非常时期,空军在提出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当时称之为“小歼”,即后来的歼-12)时一同提出了“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开展空中游击战”的提法,也就是说,要求这种歼击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且要操作简便,一般人经过短时间训练即可驾机上天,与敌作战。经过部队和工程技术人员一同协商,确定了这样一种设计思路:高度机动灵活、短距起飞和降落、维护简单方便,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易学。

  当时世界各国普遍追求采用变后掠翼技术和垂直起落技术以及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等,也就是说,世界各国正在研制机体大、设备全、技术复杂的未来歼击机。我国却朝着与之相反的方向发展,即通过缩小机体,减轻起飞重量来有效地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认为这一切均是由于极左思潮引起的。其实,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当时的“空中游击战”思想,因为,就我国当时的技术储备来说,这可能也是唯一现实的途径。因为我国当时连仿制战斗机还不过关,自行研制与美苏同步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垂直起落战斗机等根本不可能,不少名词在当时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发展与美苏等国同步的战斗机是不可能的,只是由于歼-12研制时期正处于“文革”的浪潮之中,因此对它的发展极为不利。 
  取得宝贵的设计经验

  歼-12的研制任务是在1969年的“8.25”会议上正式下达给南昌飞机制造厂的,1970年3月才正式给这种“小歼”定名为歼-12。早在任务正式下达前的1969年7月,南昌飞机制造厂就开始了方案设计,总设计师是陆孝彭同志。陆孝彭是南昌飞机制造厂设计室副主任,曾自行设计并研制了当时称为“雄鹰”302后改称为强-5的我国第一代单座双发喷气式强击机。1967年8月,陆孝彭等人关于歼-12战斗机的总体方案获得上级批准,随后,经过科技人员1年零5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详细设计、主要风洞试验、机体生产、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并制成3架样机。1970年12月26日,一架样机首次升空试飞,取得成功。1973年9月10日,歼-12飞机向叶剑英元帅等中央和军委首长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其机动灵活的飞行特点引来了阵阵掌声,叶剑英元帅高兴地称它为“空中李向阳”。(当时,全国正在上演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是《平原游击队》中的主人公,游击队队长,他以神出鬼没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而著称)。

  不过,由于歼-1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歼击机,而且主要研制时间仅为1年零5个月,一些必要的试验也没有来得及细做,所以,针对3架样机在试飞中存在的问题,陆孝彭等人又补做了必要的试验,并对飞机做了10多项重大修改,如采用降低飞行阻力的面积律修形,减小机翼上反角等,重新发图制造,改进后的第一架飞机于1975年7月1日再次试飞成功,从1975年7月上天至1977年1月止,改进后的歼-12共试飞135架次,81小时12分。

  应该说,作为我国第一架摆脱苏联米格飞机系列格局后完全自行研制的新式飞机,歼-12的研制是成功的,经测定和试飞表明,歼-12飞机是迄今为止世界超音速歼击机中最轻的一种飞机,其几何尺寸和最大截面积在同类飞机中都是最小的。有人总结出歼-12的突出特点,即“轻、短、灵”。所谓轻,即飞机的正常起飞重量只有4.5吨;所谓短,即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均在500米以内;所谓灵,是指飞机的爬升、盘旋性能和操纵性,跟随性均优于同类飞机。

  直到今天,参加过歼-12试飞的飞行员都交口称赞它机动灵活的特点,其敏捷的身影和空中的英姿至今仍印刻在所有见过它的人们的脑海中。

  翻开歼-12那100多架次的试飞记录,我们不难看出,在歼-12诞生时,其性能是优越的,直至今天,那些数据也给我们研制生产自己的空中战机以信心,让我们一起来翻一翻那些试飞记录吧!

  歼-12在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为180米/秒,而与歼-12同年同时首次试飞的美国F-14战斗机也只有200米/秒,专门用于对付苏联米格-21的美国F-5E歼击机权为160米/秒。

  歼-12在5000米高度上的最大盘旋半径为1140米,而我国中低空机动性能较为突出的歼-6歼击机为1200米,美国专门为改善盘旋性能而研制的F-5E歼击机的盘旋半径为1080米,要知道F-5E为了取得这一效果,专门在该机机翼上安装了新的前、后缘襟翼系统。

  歼-12的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均在500米以内(另有说起飞滑跑距离为50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510米),而与歼-12重量相当的亚音速战斗机歼-5的起飞滑跑距离为59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825米。超音速的歼-12能做到比亚音速的歼-5滑跑距离短是极其不容易的,况且,歼-12还有防尘装置,可以在短土跑道上起飞,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歼-12的最大单飞速度在11000米高度时为1.5马赫,明显优于歼-6;其实用升限与歼-6相当,为17410米;其高空巡航速度为0.95马赫,虽不是超音速,但也接近音速巡航了,这种性能在当时是极其优异的了。

  歼-12空机重量只有3100公斤,与一辆中型轿车的重量相当,正常起飞重量为44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为5295公斤,装有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式发动机,加力推力为39.72千牛,全机推重比达0.91,这在当时同样是不容易实现的。歼-12之所以实现了,是因为陆孝彭等人大胆地采用了许多新结构,并创造性地采用了新工艺和新材料,如机身中中翼整体油箱、大面积的双曲面金属蜂窝壁板、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钛合金板、铝合金起落架、单块式风档等。这些新技术在国内当时的情况下是极富创新精神的,为我国开展轻型歼击机的研制积累了丰富经验。   
  不过,由于歼-12过于追求机体小、重量轻、易操纵、可大批量生产,所以,也带来了一些不足。如它的机内燃油贮量1250公斤,可带2个40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为1385公里,过个航程属于短航程类飞机,不适应未来空战的要求。又如其机载武器,仅有1门备弹80发的30毫米口径航炮、1门备弹120发的23毫米口径航炮,另外可挂2枚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就其飞行重量来看,火力不弱,但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歼击机相比,则显得火力较弱。而且该机采用的机头进气形式对增装先进火控设备不利,而倘若改为两侧进行设计,虽可加装先进的火控设备,但飞机重量和阻力均明显增加,其本身的机动灵活性能又将受到明显削弱。此外,歼-12发动机用的是歼-6飞机所用的涡喷-6乙型,但歼-6歼击机装了2台这种发动机,而歼-12只装了1台,故其推力明显不足,极难达到预想的设计性能。

  不过,歼-12战斗机尽管由于这些明显不足及1978年2月调整装备体系而决定停止继续研制,但其仍不失为成功之作。因为,当时由于研制周期太短,没有做更多的空气动力实验和采取更多的先进气动措施,所以在气动外形方面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比如最初设计有的机翼前缘开缝翼和后缘双开缝襟翼,后来由于时间问题都从简取消了,改为只设后缘富勒式襟翼。象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故歼-12还是有不少可待发扬的潜力。至于其采用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式发动机的推力不足问题,英国著名的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公司的一名专家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时认为,歼-12是中国设计得最好的飞机,只要给它换上一台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不仅可以解决推力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油耗近一半,从而增加一倍航程。但是,外国专家所说的这种发动机我国不能自行生产,而只能到国外购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这名专家甚至认为,倘若果真给歼-12换上油耗较低的涡扇发动机,就一定能成为在幅员较小的国家大受欢迎的飞机。

  近年来,随着武装直升机的全面兴起,国内不少航空界专家认为,歼-12只要作少许改变,可以用作专门攻击武装直升机的机型。专家门认为,歼-12只要肯放弃超音速的设计要求,增大它的机翼面积,使之除加速性以外的其他机动性进一步提高,将成为武装直升机的有效克星。

  歼-12一共仅生产了5架样机,中国航空博物馆保存了2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存了1架,南昌飞机制造厂保存了2架。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专程到这几个地方去看一看,亲眼目睹这种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的第一架歼击机。

  歼-12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10.644米
  机高3.706米
  翼尾高7.192米
  空机重量31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445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5295公斤
  发动机1台涡喷-6乙,推力30.4千牛,加力推力39.716千牛
  最大单飞速度(H=11000米)1472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7410米
  最大航程1385公里(带副油箱)1167公里(机内燃油)
  武器1门30毫米口径航炮,备弹80发,1门23毫米口径航炮,备弹120发,可挂2枚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乘员1人

5. 歼12战斗机因何停止生产?

歼-12战斗机的研制计划是1969年3月提出的,在空军向国防科工委和国防工办就国防科研计划提出的建议中,提出了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要求新机设备简单,造价低廉,随时能飞,到处能打,能在公路起降。提出研制这种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并非空穴来风。当时,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刚刚结束,人们从战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设计战斗机不能单纯追求飞行速度,还要赋予战斗机良好的机动飞行能力。人们多次看到这样一些情景:美国生产的飞行速度为2倍音速的F-105和F-4等设备精良的战斗机多次在以亚音速飞机的米格-17战斗机前束手无策,甚至不断有先进的超音速战斗机被速度明显低于它的战斗机击落的战例出现。1967年4月24日,我人民空军飞行员宋义民竟用一架亚音速歼-5战斗机击落了入侵我国广西板兴地区的一架美国F-4B超音速战斗机。空战的实践一再提醒人们,即使在广泛使用空对空导弹的情况下,战斗机在近距离时利用航炮格斗仍不可避免。格斗中,战斗机需要以尽可能小的转弯半径或尽可能快的转变速率绕到对手后方,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而飞行速度越快的飞机,盘旋半径就越大,盘旋一周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这样,速度较低或机体重量较轻的飞机反而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进入空对空导弹时代的战斗机所需要的机动性能不仅仅局限于盘旋性能,为了能迅速摆脱对方追击,迅速追上敌机,战斗机又要具有一定的加速、爬升性能,这两项性能是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一致的,只有盘旋性能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矛盾。正在各国飞机设计师们仍顽强地坚持设计高速飞行战斗机的时候,参加过越南空战的美军飞行员以自身的经历强烈地要求有关部门出于飞行员自身的安全,设计出“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机”,即设计出具有空中格斗能力的战斗机,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要求有关当局生产出具有低速性能的高速飞机。处于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中国空军提出歼-12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就不足为奇了。然而,综观当时世界各国的做法,他们大多采用变后掠翼技术来协调高速、低速的矛盾,也有加装鸭式小翼来达到提高机动性能的目的,还有探索非常规飞机气动布局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而我国当时飞机制造技术仍处于仿制阶段,而且,当时我国国内政治气氛也处于非常时期,空军在提出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当时称之为“小歼”,即后来的歼-12)时一同提出了“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开展空中游击战”的提法,也就是说,要求这种歼击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且要操作简便,一般人经过短时间训练即可驾机上天,与敌作战。经过部队和工程技术人员一同协商,确定了这样一种设计思路:高度机动灵活、短距起飞和降落、维护简单方便,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易学。当时世界各国普遍追求采用变后掠翼技术和垂直起落技术以及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等,也就是说,世界各国正在研制机体大、设备全、技术复杂的未来歼击机。我国却朝着与之相反的方向发展,即通过缩小机体,减轻起飞重量来有效地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写到这里,或许有人认为这一切均是由于极左思潮引起的。其实,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当时的“空中游击战”思想,因为,就我国当时的技术储备来说,这可能也是唯一现实的途径。因为我国当时连仿制战斗机还不过关,自行研制与美苏同步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垂直起落战斗机等根本不可能,不少名词在当时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发展与美苏等国同步的战斗机是不可能的,只是由于歼-12研制时期正处于“文革”的浪潮之中,因此对它的发展极为不利。取得宝贵的设计经验歼-12的研制任务是在1969年的“8.25”会议上正式下达给南昌飞机制造厂的,1970年3月才正式给这种“小歼”定名为歼-12。早在任务正式下达前的1969年7月,南昌飞机制造厂就开始了方案设计,总设计师是陆孝彭同志。陆孝彭是南昌飞机制造厂设计室副主任,曾自行设计并研制了当时称为“雄鹰”302后改称为强-5的我国第一代单座双发喷气式强击机。1967年8月,陆孝彭等人关于歼-12战斗机的总体方案获得上级批准,随后,经过科技人员1年零5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详细设计、主要风洞试验、机体生产、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并制成3架样机。1970年12月26日,一架样机首次升空试飞,取得成功。1973年9月10日,歼-12飞机向叶剑英元帅等中央和军委首长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其机动灵活的飞行特点引来了阵阵掌声,叶剑英元帅高兴地称它为“空中李向阳”。(当时,全国正在上演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是《平原游击队》中的主人公,游击队队长,他以神出鬼没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而著称)。不过,由于歼-1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歼击机,而且主要研制时间仅为1年零5个月,一些必要的试验也没有来得及细做,所以,针对3架样机在试飞中存在的问题,陆孝彭等人又补做了必要的试验,并对飞机做了10多项重大修改,如采用降低飞行阻力的面积律修形,减小机翼上反角等,重新发图制造,改进后的第一架飞机于1975年7月1日再次试飞成功,从1975年7月上天至1977年1月止,改进后的歼-12共试飞135架次,81小时12分。应该说,作为我国第一架摆脱苏联米格飞机系列格局后完全自行研制的新式飞机,歼-12的研制是成功的,经测定和试飞表明,歼-12飞机是迄今为止世界超音速歼击机中最轻的一种飞机,其几何尺寸和最大截面积在同类飞机中都是最小的。有人总结出歼-12的突出特点,即“轻、短、灵”。所谓轻,即飞机的正常起飞重量只有4.5吨;所谓短,即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均在500米以内;所谓灵,是指飞机的爬升、盘旋性能和操纵性,跟随性均优于同类飞机。直到今天,参加过歼-12试飞的飞行员都交口称赞它机动灵活的特点,其敏捷的身影和空中的英姿至今仍印刻在所有见过它的人们的脑海中。翻开歼-12那100多架次的试飞记录,我们不难看出,在歼-12诞生时,其性能是优越的,直至今天,那些数据也给我们研制生产自己的空中战机以信心,让我们一起来翻一翻那些试飞记录吧!歼-12在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为180米/秒,而与歼-12同年同时首次试飞的美国F-14战斗机也只有200米/秒,专门用于对付苏联米格-21的美国F-5E歼击机权为160米/秒。歼-12在5000米高度上的最大盘旋半径为1140米,而我国中低空机动性能较为突出的歼-6歼击机为1200米,美国专门为改善盘旋性能而研制的F-5E歼击机的盘旋半径为1080米,要知道F-5E为了取得这一效果,专门在该机机翼上安装了新的前、后缘襟翼系统。歼-12的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均在500米以内(另有说起飞滑跑距离为50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510米),而与歼-12重量相当的亚音速战斗机歼-5的起飞滑跑距离为59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825米。超音速的歼-12能做到比亚音速的歼-5滑跑距离短是极其不容易的,况且,歼-12还有防尘装置,可以在短土跑道上起飞,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歼-12的最大单飞速度在11000米高度时为1.5马赫,明显优于歼-6;其实用升限与歼-6相当,为17410米;其高空巡航速度为0.95马赫,虽不是超音速,但也接近音速巡航了,这种性能在当时是极其优异的了。歼-12空机重量只有3100公斤,与一辆中型轿车的重量相当,正常起飞重量为44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为5295公斤,装有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式发动机,加力推力为39.72千牛,全机推重比达0.91,这在当时同样是不容易实现的。歼-12之所以实现了,是因为陆孝彭等人大胆地采用了许多新结构,并创造性地采用了新工艺和新材料,如机身中中翼整体油箱、大面积的双曲面金属蜂窝壁板、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钛合金板、铝合金起落架、单块式风档等。这些新技术在国内当时的情况下是极富创新精神的,为我国开展轻型歼击机的研制积累了丰富经验。不过,由于歼-12过于追求机体小、重量轻、易操纵、可大批量生产,所以,也带来了一些不足。如它的机内燃油贮量1250公斤,可带2个40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为1385公里,过个航程属于短航程类飞机,不适应未来空战的要求。又如其机载武器,仅有1门备弹80发的30毫米口径航炮、1门备弹120发的23毫米口径航炮,另外可挂2枚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就其飞行重量来看,火力不弱,但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歼击机相比,则显得火力较弱。而且该机采用的机头进气形式对增装先进火控设备不利,而倘若改为两侧进行设计,虽可加装先进的火控设备,但飞机重量和阻力均明显增加,其本身的机动灵活性能又将受到明显削弱。此外,歼-12发动机用的是歼-6飞机所用的涡喷-6乙型,但歼-6歼击机装了2台这种发动机,而歼-12只装了1台,故其推力明显不足,极难达到预想的设计性能。不过,歼-12战斗机尽管由于这些明显不足及1978年2月调整装备体系而决定停止继续研制,但其仍不失为成功之作。因为,当时由于研制周期太短,没有做更多的空气动力实验和采取更多的先进气动措施,所以在气动外形方面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比如最初设计有的机翼前缘开缝翼和后缘双开缝襟翼,后来由于时间问题都从简取消了,改为只设后缘富勒式襟翼。象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故歼-12还是有不少可待发扬的潜力。至于其采用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式发动机的推力不足问题,英国著名的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公司的一名专家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时认为,歼-12是中国设计得最好的飞机,只要给它换上一台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不仅可以解决推力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油耗近一半,从而增加一倍航程。但是,外国专家所说的这种发动机我国不能自行生产,而只能到国外购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这名专家甚至认为,倘若果真给歼-12换上油耗较低的涡扇发动机,就一定能成为在幅员较小的国家大受欢迎的飞机。近年来,随着武装直升机的全面兴起,国内不少航空界专家认为,歼-12只要作少许改变,可以用作专门攻击武装直升机的机型。专家门认为,歼-12只要肯放弃超音速的设计要求,增大它的机翼面积,使之除加速性以外的其他机动性进一步提高,将成为武装直升机的有效克星。歼-12一共仅生产了5架样机,中国航空博物馆保存了2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存了1架,南昌飞机制造厂保存了2架。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专程到这几个地方去看一看,亲眼目睹这种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的第一架歼击机。歼-12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0.644米机高3.706米翼尾高7.192米空机重量31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44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295公斤发动机1台涡喷-6乙,推力30.4千牛,加力推力39.716千牛最大单飞速度(H=11000米)1472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7410米最大航程1385公里(带副油箱)1167公里(机内燃油)武器1门30毫米口径航炮,备弹80发,1门23毫米口径航炮,备弹120发,可挂2枚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乘员1人

歼12战斗机因何停止生产?

6. 歼11b战斗机为什么产量那么低?

【主要是发动机问题】,J11B用的是WS10,但黎明厂在质量控制方面没做好,故障率高,甚至出现了喷零件的问题,造成第一、二批交付的飞机被空军拒收,大量趴窝,因此产量低;虽说进口了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同时也在混用国产的WS10A ,WS10A性能虽说略好于AL31F,但是却面临很多问题,产能低下(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生产不了多少,【而且可靠性好像有点问题】,总之技术不太成熟。沈飞的歼-11B生产速度缓慢,与歼-10每年装备一个团的生产速度相比,尤其如此。
最近国产发动机有新突破,一旦测试合格,歼11b系列就会量产,估计在2年内会量产。

由于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零部件故障率等因素,歼-11B和歼-11BS装备部队1-2年来,可能未形成有效的战备态势。消息人士称,歼-11B在测试阶段,曾出现中途返航、震颤等现象。
2006年以来,歼-11B/BS的生产并不顺利。2006年第一架歼-11B试飞,直到2007年,该公司尚未批量生产歼-11B/BS。卫星照片显示,厂内的批量生产应该是在2008年,2009年3月19日,机场都没有出现大批的歼-11B,2009年4月,机场出现了16架歼-11B,其中两架是海军涂装,其他是空军涂装。2010年4月5日,机场出现21架歼-11B/BS,1架歼-15样机。歼-11B/BS中只有一架海军涂装。2011年3月17日,机场出现了25架歼-11B/BS,其中14架是海军涂装,还有一种说法是歼-16,现在看来,歼-16应该只是处于试飞阶段。2011年为海军生产歼-11BS,意味着2010年以前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有可能得到部分解决,否则海军不会接收。部分歼-11BS换装的是WS10A国产发动机。
全部歼-11B/BS的生产数量,从2006至2011年的6年间,只有62架,即16+21+25架。其中,不排除数字是部分重迭的可能性。这就是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截至2011年,所有歼-11BS/B的生产数量尚不能装备3个整团。从上述歼-11重型战斗机的生产可以看出,沈飞一直未能进入稳定的量产阶段

7. 歼11B战机的性能

发生两处明显变化,升级版歼11B战机亮相,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歼11B战机的性能

8. 按年产量现在歼10,歼11B有多少架了?

各型三代机据国内外媒体研究已超过500架,应该不超过600架。
Su-27sk原型机90年代引进共三批共120架左右
su-30MKK不超过50架
J-11共AB两型,估计已超过200架
中国歼10的真实数量可能是150-200架左右(包括AB两种类型)!
歼10战机分析理由:歼10保守的数量估计在2003年不大会多过8-10架;2004年不会多于16-18架;2005年7月前只可能24-48架!看看前面航空大国投产先进单座战斗机的艰难过程,从设计到定型5-10年,从定型到批量生产3-5年,8-15年之后才能达到100架左右的最高年产量——这一切还是冷战最激烈时期的美、苏超级大国才能做到,看今天的美、俄和欧、法,哪个做到了?想想我们的歼10是1998年左右生产,鉴于我国严峻的战略形式,生产加速也不过使这个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