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2024-05-20 13:55

1.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其次,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
(二) 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三) 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的调整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2.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什么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什么挑战?

  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04化学 邓叶彬)


  摘要:经济全球化,就其原因和动力来说,既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占有这种生产力的资本及其人格化代表的资产阶级全球扩张的结果;就其性质来说,既是现代生产力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就其结果和影响来说,既使资本获得了超额利润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既造成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又为新的未来的社会形态的诞生创造着历史条件。当然,这种矛盾性、两重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挑战   竞争


  前言:经济全球化浪潮发展迅猛,其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本世纪最后10年,全球化过程大大加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流通格局,加上运输技术的进步,实物流通速度大大加快,不仅使商品贸易加快,同时使企业跨国组织生产成为可能。更为突出的是,资本流通已成为瞬间的事。技术加速进步使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促使技术逐渐独立出来,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流动。
  30年来世界技术的转移周期曲线显示:第一产业的硬技术转移周期从平均10年降低为4年;第二产业的硬技术转移周期已从平均5年降低为2年;第三产业的硬技术和软技术已从平均2年降低为0.5年;而信息软件更从过去的平均1年降低为2个月。牛文元据此强调,这种转移周期的显著下降,给予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以有力的支撑。


  正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当今世界整体上的未来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对各国各地区各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人们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劳动分工和经济交往在全球范围内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表现,因此无论是其形成原因、发展动力、社会性质还是其现实影响和历史作用,都具有矛盾性、两重性。因此,我们在分析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时候,必须从今天的实际出发。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但出现了新的特点;资本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和工人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但面临着新形势、新局面、新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来说,经济全球化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就机遇而言,有下列方面:(1)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过程是工业发达国家输出资本的过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是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点,而资金短缺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大难题。这样,只要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就可以吸引外资,就可以利用外资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利用外资新建企业形成高质量的资产,外资企业通过收购和兼并可以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口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得到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还可以开发人力资源,积累人力资本。通过外贸,利用世界市场,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率为8.6%,近年来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2)通过发展和对外开放,解决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一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二是由于人口多,因而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人们不能就业,就没有生活来源,就无法生活。就业问题突出,社会就不稳定。因此,发展在谋求GDP增长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利用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开放服务业,组织劳务输出,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3)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或不完善的问题,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基本上处于前市场经济阶段,即自然经济的阶段;二是由于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体制,人为地将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但由于传统的、现实的各种原因,改革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扩张的过程。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国际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体制环境的要求,成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动力。

  就挑战而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性和负面影响的积累和加剧的过程,无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性和负面影响都会对发展中国家构成某种挑战。(1)宏观经济上的波动与不稳定。经济全球化在当代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下,意味着信息、资本、人力、物资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流动,流向最能获利的地方。当一个国家成为最能获利的时候,各种资源就会流来,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当这个国家成为不能获利或获利较少的时候,各种资源就会流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打击和冲击。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拉丁美洲金融危机都说明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动荡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2)发展上的差距、贫富上的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并不是在条件平等下进行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明显地处于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竞争的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是赢家而发展中国家则是输家。这种竞争结果的不断积累就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和贫富上的差距愈来愈大。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使得那些能够跨国流动的资本所有者、熟练劳动力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与那些不能跨国流动的非熟练工人群体相比,在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工作稳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发展中国家各行业、各地区、各群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也造成着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在发展与贫富上的差距。(3)制度、规范及主权上受到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和个人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机制使得整个世界市场采取统一的技术规则、统一的交易规则、统一的行为规则,作到市场规则的单一化、标准化和惯例化,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然而,这就造成了市场的统一要求和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和个人所拥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家知道,直到现在为止,世界市场上的游戏规则是由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制定的,也是有利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因而它们不仅利用这套游戏规则在市场上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不公正的竞争,而且还经常以维护这套游戏规则为幌子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干涉其内政和主权。(4)环境和资源上的压力。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了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不被挤掉,就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上的问题,这种发展往往是资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结果是既破坏了环境又导至了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往往利用直接投资的机会将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剧了它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机遇也好,挑战也好,都是主体的一种价值评价。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就会呈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而且机遇和挑战也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只看到机遇而看不到挑战、只看到挑战而看不到机遇、把机遇和挑战机械地绝对地对立起来,这些都是片面的、因而也都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的观点。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充分说明在改革开放中实行追赶战略的正确性。⑤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东亚经济、亚洲经济、全球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⑥总之中国过去20多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对于经济全球化,只要对它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分析,及时抓住和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机遇,沉着应对和巧妙处理它所提出的挑战,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船就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乘风破浪地前进,就能够在未来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46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胡鞍钢主编

  《全球化挑战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丰子义、杨学功著

  《全球化陷阱》,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法]雅克·阿达著

  《经济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里斯本小组著

  《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3.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摘要:经济全球化,就其原因和动力来说,既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占有这种生产力的资本及其人格化代表的资产阶级全球扩张的结果;就其性质来说,既是现代生产力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就其结果和影响来说,既使资本获得了超额利润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既造成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又为新的未来的社会形态的诞生创造着历史条件。当然,这种矛盾性、两重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挑战   竞争

  前言:经济全球化浪潮发展迅猛,其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本世纪最后10年,全球化过程大大加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流通格局,加上运输技术的进步,实物流通速度大大加快,不仅使商品贸易加快,同时使企业跨国组织生产成为可能。更为突出的是,资本流通已成为瞬间的事。技术加速进步使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促使技术逐渐独立出来,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流动。
  30年来世界技术的转移周期曲线显示:第一产业的硬技术转移周期从平均10年降低为4年;第二产业的硬技术转移周期已从平均5年降低为2年;第三产业的硬技术和软技术已从平均2年降低为0.5年;而信息软件更从过去的平均1年降低为2个月。牛文元据此强调,这种转移周期的显著下降,给予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以有力的支撑。

  正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当今世界整体上的未来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对各国各地区各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人们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劳动分工和经济交往在全球范围内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表现,因此无论是其形成原因、发展动力、社会性质还是其现实影响和历史作用,都具有矛盾性、两重性。因此,我们在分析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时候,必须从今天的实际出发。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但出现了新的特点;资本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和工人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但面临着新形势、新局面、新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来说,经济全球化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就机遇而言,有下列方面:(1)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过程是工业发达国家输出资本的过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是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点,而资金短缺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大难题。这样,只要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就可以吸引外资,就可以利用外资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利用外资新建企业形成高质量的资产,外资企业通过收购和兼并可以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口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得到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还可以开发人力资源,积累人力资本。通过外贸,利用世界市场,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率为8.6%,近年来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2)通过发展和对外开放,解决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一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二是由于人口多,因而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人们不能就业,就没有生活来源,就无法生活。就业问题突出,社会就不稳定。因此,发展在谋求GDP增长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利用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开放服务业,组织劳务输出,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3)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或不完善的问题,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基本上处于前市场经济阶段,即自然经济的阶段;二是由于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体制,人为地将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但由于传统的、现实的各种原因,改革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扩张的过程。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国际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体制环境的要求,成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动力。

  就挑战而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性和负面影响的积累和加剧的过程,无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性和负面影响都会对发展中国家构成某种挑战。(1)宏观经济上的波动与不稳定。经济全球化在当代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下,意味着信息、资本、人力、物资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流动,流向最能获利的地方。当一个国家成为最能获利的时候,各种资源就会流来,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当这个国家成为不能获利或获利较少的时候,各种资源就会流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打击和冲击。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拉丁美洲金融危机都说明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动荡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2)发展上的差距、贫富上的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并不是在条件平等下进行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明显地处于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竞争的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是赢家而发展中国家则是输家。这种竞争结果的不断积累就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和贫富上的差距愈来愈大。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使得那些能够跨国流动的资本所有者、熟练劳动力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与那些不能跨国流动的非熟练工人群体相比,在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工作稳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发展中国家各行业、各地区、各群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也造成着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在发展与贫富上的差距。(3)制度、规范及主权上受到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和个人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机制使得整个世界市场采取统一的技术规则、统一的交易规则、统一的行为规则,作到市场规则的单一化、标准化和惯例化,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然而,这就造成了市场的统一要求和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和个人所拥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家知道,直到现在为止,世界市场上的游戏规则是由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制定的,也是有利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因而它们不仅利用这套游戏规则在市场上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不公正的竞争,而且还经常以维护这套游戏规则为幌子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干涉其内政和主权。(4)环境和资源上的压力。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了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不被挤掉,就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上的问题,这种发展往往是资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结果是既破坏了环境又导至了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往往利用直接投资的机会将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剧了它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机遇也好,挑战也好,都是主体的一种价值评价。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就会呈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而且机遇和挑战也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只看到机遇而看不到挑战、只看到挑战而看不到机遇、把机遇和挑战机械地绝对地对立起来,这些都是片面的、因而也都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的观点。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充分说明在改革开放中实行追赶战略的正确性。⑤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东亚经济、亚洲经济、全球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⑥总之中国过去20多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对于经济全球化,只要对它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分析,及时抓住和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机遇,沉着应对和巧妙处理它所提出的挑战,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船就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乘风破浪地前进,就能够在未来达到理想的彼岸。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4. 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说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冲击同在、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骤、速度和深度,采取有利的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完善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机遇 挑战  
正文: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表现,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探讨与之应对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第三,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遵循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主动协调好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有些跨国公司的发展甚为迅速,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提出了挑战。当然,从总体上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发展水平较低,普遍投资规模较小,生产规模不大,且产品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从发展趋势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更积极地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时代指日可待。  
第六,经济全球化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尽管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受益于国际贸易,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是严峻,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有: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经济体系,手里掌握着资金、技术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第二,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目前,24小时电子化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在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也为金融界的不少投机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力量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有可能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内产业,威胁其国内市场安全,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权力相对减弱。 
第三,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发展阶段,应对已形成的环境污染结果负责。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但发展中国家却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社会负担成本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无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科技进步,从而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第五,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都要一定程度地让渡和共享经济主权。但实际上,这种让渡和共享是不对称的。由于经济实力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乃至管理经验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为发达国家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条件。其次,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力量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有可能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内产业,威胁其国内市场安全,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权力相对减弱。最后,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而成立的“超国家”专门性国际经济组织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形成约束。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策选择  
在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民族工业机器设备、技术工艺落后,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面对跨国公司强强联合抢夺全球市场如火如荼的挑战,发展中国家以什么去应对?面对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如“洪水猛兽”般的国际游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该怎样应对?面对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和技术不断升级,发展中国家目前业已形成的“小、散、低、同”的经济结构应该如何改造?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和“新经济”的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又该如何迎头赶上?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






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又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决定着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成败,最终将影响到各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与否。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权衡利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参与战略和对策选择。  参考文献: 
  1、马杰著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科学出版社     2、白树强 《全球竞争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李勃 《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后发优势》 《世界经济与政治》   
  4、伍贻康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 《世界经济与政治》   
  5、沈骥如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的对策》 《世界经济与政治》     
  6、唐任武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 《世界经济》     7、郭连成 《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论》 《世界经济与政治》    
8、江时学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世界经济研究》    9、樊纲 《国际经济新趋势--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全球的市场化》 《国际经济评论》     
  10、张家哲 《全球化和发展问题》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5.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的挑战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买东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WTO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人们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将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利益,但中国的贸易得利还应反映在进口上,进口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多优质的东西,以更少的钱购买一些商品,消费者所得应是衡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贸易和投资还带来许多外部效应,使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大改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外溢,它不同于技术转让,是不用付费的所得。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的挑战是什么?

6.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们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棘手问题。
3.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经济全球化可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挑战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2.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3.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了挑战。

7.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其次,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
    (二) 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三) 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的调整,我国必须做出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其中要着重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比重。
    (四) 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逐步实现法治的时期,因此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本国法律保障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加紧修补和完善我国有关涉外经济法规,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的法制环境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五)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当前,我国尤其应该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要善于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把进入区域化的APEC作为我国进入全球化的一个“试验场”和“练兵站”。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国应该采取切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保持特色,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和平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8.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面临哪些机遇?

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进行贸易,贸易与交易嘛,这样的话就很快,这个时候就可以出去挣很多钱,但是也,会面临很多的风险,因为其他国家一旦有风险的话,很容易通过国际之间的贸易传到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