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现象的存在与有效市场假说有何矛盾之处?如何解释?

2024-05-18 19:31

1. 巴菲特现象的存在与有效市场假说有何矛盾之处?如何解释?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玛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这一假说建立在三个前提之上。一,市场上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纪人;二,股票价格反映了理性人的供求平衡;三,关于股票的信息会迅速被消化。举个例子,如果某只股票目前的价格是50块钱,从有效市场假说来看,这50块钱的价格,就反映了关于该银行的盈利前景、成本估算等等等情况,是目前该股票公平、合理的价格。如果未来出现了新的利好消息,比如资产重组,那么该股票的价格也就会随之上涨,直到对该股票合理的估值。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市场反映了一切信息,那么就不存在超额收益的现象。比如大盘涨10%,无论你怎样操作,你的收益都不可能超过10%。因此,只能进行被动投资,比如买指数基金。
因此,巴菲特说,“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但事实上,巴菲特和很多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都获得过大大超出市场的收益率。一方面,这说明市场不总是有效的,但也不能推翻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
其一,虽然在市场上有人获得过超额收益,但从统计来看,大部分的基金管理人还是只能获得与大盘同期的收益。也就是说,巴菲特现象或许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存在这种幸存者偏差的原因,因为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总是理性的,存在着羊群效应等等。
总而言之,有效市场假说在长期看来是有效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市场大势”,做投资不能违背大势,即便是巴菲特也会遵循股市的基本规律。但从小的波动来看,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有足够的才能加上运气,还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

巴菲特现象的存在与有效市场假说有何矛盾之处?如何解释?

2. 有效市场的挑战假说

EMH面临的理论挑战(1)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Fischer、Black(1986)指出投资者购买所依据的是“噪音”而非信息。噪音即信息噪音,指市场上所披露的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2)投资者不止偶然偏离理性,而是经常以同样的方式偏离理性。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心态”理论讨论的就是大量投资者犯同样的判断失误的错误,且他们的错误又具有相关性的现象。(3)套利者不会完全消除非理性投资者的错误对价格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证券没有合适的的替代品。即使能找到完全的替代品,套利者也面临其他风险,如noise trade risk——未来出让时价格不可预知EMH面临的实证挑战一、对弱式有效市场的挑战(1)De Bondt、Thaler(1985)发现长期反转效应。(2)Jegadeesh、Titman(1993)发现“动量效应”。(3)一月效应二、对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挑战(1)小规模效应、p/e效应、pb效应。(2)过度反应异象:IPOs——Ritter(1991)、Loughran & Ritter(1995);SEOs——Loughran & Ritter(1995)、Spiess & Affeck-Graves(1995);New exchanges listings ——Dharan & Ikenberry (1995)。(3)反应不足异象:Post-announcement Drift——Ball & Brown(1968)、Bernard & Thomas(1990);Spinoffs——Cusatis et al. (1993);Stock splits——Desai & Jain(1997)、 Ikenberry et al.(1996);Share tenders——Vermaelen(1990);Open-market share repurchases——Ikenberry et al. (1995);Dividend omissions and initiations——Michaely et al.(1995)。(4)无法区分反应过度还是反应不足的异象:Mergers(acquring firm)——Asquith(1983)、 Agrawal et al. (1992);Proxy contests——Ikenberry & Lakonishok (1993)。三、对“消息真空则股价无反应”的挑战:(1)Cutler et al(1991)战后美国股市当日波动最大的50家公司的股价变化,许多并没有明显消息变化。(2)Roll(1994、1998)两项研究表明:引起股价波动的是意外冲击而非消息

3. 简述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假设条件

有效市场的条件是:
  (1)投资者都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力图获得更高的报酬;
  (2)证券市场对新的市场信息的反应迅速 而准确,证券价格能完全反应全部信息;
  (3)市场竞争使证券价格从旧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而与新信息相应的价格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或随机的。

简述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假设条件

4. 何谓“市场有效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始于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尤金·法玛在《商业学刊》( Journal of Business)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并于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这个假说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国数学家,他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是为零。

扩展资料:
理论意义 :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传输、信息解读以及信息反馈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开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资本市场的基础,也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得以不断提高的起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市场有效理论

5. 分别说明有效市场假设,理性人假设和代理理论,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一,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几乎都是以"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法玛把大量对证券市场效率的观测,发展成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的实质,是研究证券市场场价格对全部相关信息反应的速度和分布.有效市场假说较完全市场假说,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为人们指示现实中的证券市场效率与有效市场假说中的三种不同市场效率的差距,查明其原因,进而对症下药,以达到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目的,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有效市场假说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的缺陷,彼得斯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以替代有效市场假说.分形市场说是应用"分形几何学"这一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来研究证券市场,有专家认为,分形市场假说集中反映了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时下居主流地位的有效市场假说大相径庭,因此,对我们证券有效性的研究,应以这一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才能较客观地揭示出证券市场的特性及有效性.二,关于研究的方法问题目前,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的是对我国证券市场是达到弱型效率还是达到半强型效率进行检验.其中,对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型效率的检验,基本上都是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和"过滤检验"两种方法;对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半强型效率的检验,基本上都是采用"市场模型"和"夏普一林特勒模型"两种方法.而不同的则只是样本的时间及数据不同.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法,尤其是经验性实证法.这对于我们解释和预测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达到什么程度,无疑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实证法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表现主要有:实证法力图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通的命题,其研究结果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概率或然性;过分强调假设和数学模型化,可能导致把研究对象过于简单化,从而使研究结果产生较大的系统性偏差,远离现实.忽视甚至否定价值判断,可能造成"是什么"和"为什么"之间的割裂,出现"描述主义"倾向,等等.因此,在研究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过程中,实证分折和规范分折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的.把这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既有助于说明"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也有助于说明"应该是怎样的问题".三,关于研究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应集中地体现于:证券市场与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一致性,即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能够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因为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解和评价.而且,还应该看到,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在证券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经济环境下,又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和侧重点.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有一个"定位"问题.只有"定位"正确,才能使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为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在我国,证券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少应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筹资效应";二是"改革效应",即促进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变;三是"配置效应",即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相比之下,后两大作用更加重要.因为对国有企业来说,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问题不在于"缺钱",而在于缺少把钱用好的机制.因此,这两大作用的发挥,应是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集中体现,或者说是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第一目标.然而,目前有许多学者在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研究中,则把其定位单纯地放在证券价格对有关信息做出如何反映的检验上.显然,这便忽视了证券市场与国民经济运行的一致性,对当前如何发挥证券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且,由于这种检验的范围仅局限于证券二级市场,忽视了证券一级市场的作用.事实上,证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而有效地发挥证券市场的功能.原作者:张兆国宋丽夕张新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黄迪摘自《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走出弱型有效市场的误区――――对中国股市EMH实证检验及其结论的评述与思考股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因而对股票价格行为和定价效率的研究,一直是金融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因此,西方学者对资本市场的效率进行研究时,大多数是对价格效率进行研究,即研究金融市场中的资产怎样定价才是有效率的,并以此来研究和验证资本市场本身的效率.其中,最有影响的有效市场假说(EMH)是主流的金融市场理论.一,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是信息效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信息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应,那么就可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效的股票市场意味着股票的现实价格充分地表现了对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象已无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如收益率的尖峰和胖尾,元月效应,小公司效应,低市盈率效应,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等等,尽管EMH的支持者为了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一再对该理论描述做出修正,EMH仍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其主要争议表现在:(1)信息界定的模糊性.(2)市场价格本身并不能反映所有信息.(3)"联合假设"的检验问题,有效性的检验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4)EMH没有涉及到市场流动性问题.(5)EMH的线性范式.二,传统EMH检验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检验及其结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关于中国股市的弱型有效和半强型有效检验方面的研究.传统对EMH检验半强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基于公司特征的交易策略的检验,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应检验和低市盈率效应检验;二是市场对于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检验;三是对专业投资者业绩的检验,看专业投资者能否凭专业技能获得超额收益.如果证券市场中存在以上情况,则说明未达到半强型有效,反之则认为达到了半强型有效.对于中国股市半强型有效的检验,学者们基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认为中国股市末达到半强型有效.检验弱型有效的代表性的方法有随机游走检验,游程检验和过滤检验.该类检验实质上是考察证券价格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证券价格间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可统计的确定趋势,则认为市场达到了弱型有效.早期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型有效检验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未达到弱型有效,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后来的使用传统EMH检验弱型有效的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检验倾向认为,中国股市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了弱型有效.三,对我国股市弱型有效结论的反思中国的股票市场目前还不具备用传统EMH检验的外部条件,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传统EMH检验得出的弱型有效市场的结论来定位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其结论的可信度不高.原因如下:1,传统有效市场检验本身的问题主流的EMH检验中应用的都是线性计量模型,独立性和正态分布是其基础假设.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在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中,我国学者已经注意到了价格行为的非线性关系对传统EMH检验的影响,在非线性的框架下,研究结果都拒绝传统方法对中国股市弱有效性的判断.2,中国股票市场自身存在严重的价格偏离问题股票价格对于所代表的企业价值产生偏离,造成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严重脱离基本面因素决定的真实价值.用主流EMH检验方法得出的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结论,定位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几乎说明不了中国股票市场定价对于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是否有效,多大程度有效的问题.四,结语总而言之,之所以不能照搬国外的EMH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检验得出的结论,归根到底是由于中国股市及其外部环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中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充分性和分布的均匀性等都与成熟市场有较大差异.这加剧了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导致反应和反映信息的价格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很难是"有效"的.当然,经验检验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市场有效性检验是对市场运行结果的检验,如果价格确实是随机游走的,至少说明股票市场的运行已经能比较充分,迅速地对历史信息做出反应,这也是股票市场自身运行效率提高的表现.但如果谈到股票市场定价对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对市场本身的运行机制,外部制度和经济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可能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有比较完整和准确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提高股市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原作者:郑伟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黄迪摘自《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年12月第4期论中国股市非有效的市场结构性因素中国股票市场的非有效尽管为大家所接受,但问题是,须正确地探求造成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的原因.中国股市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有些人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股市,内幕交易等类似因素只是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的一些浅表性原因,而中国股市效率的基础性原因是市场结构,其他因素均须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作用,所以不能把影响股市效率的各种因素相提并论.中国股市的市场结构表现为,从股市投资者构成角度看,许多个股的流通股部分,由一个(或多于一个)"庄家"与大量"散户"所共同拥有.将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的基本原因归之于中国股市的这一市场结构是因为股票市场的效率需建立在这一股市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上,而中国股市的这一结构,完全破坏了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我们知道,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股市中,经济学家通过对股市有效性所作的大量实证检验,比较一致地得到了中强有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式有效的结论.发达国家成熟的股票市场之所以有效,其基础在于这些国家股市相对较为合理的市场结构,使股市成为一个非常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任何一个投资者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操纵市场.第二,信息是完全的.第三,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第四,产品是同质的.而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尽管证券法规限制股市寡头操纵个股,例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证券法》对机构投资者投资一个个股的份额限制为该个股总流通股的5%以内,个人限制为5‰以内.但在实际上,熟悉中国股市的人都知道,股市寡头炒作个股持有的流通股比重通过分散持仓等手段远远超过这个比例,否则,所谓的"庄家"概念就不会在中国股市如此流行.这就是说,在中国股市中,这一法规条文很难得到有效执行.现在,我们来分析中国股市的这一市场结构怎样决定了股市寡头和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活动,及这些决策和活动的过程怎样成为破坏中国股市实现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性条件,从而导致了中国股市的非有效.由于股市寡头的特征是通过占有个股相当大的份额,从而操纵该个股的价格走势,因此,股市寡头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具有典型的博弈性质.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我们先假定他们之间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类型,那么,这一博弈就类似于博弈论中著名的"智猪博弈"的例子."智猪博弈"这一例子讲述大猪和小猪需作决策,由谁去按能够使其获得食物的按钮.分析这一博弈,大小猪均为最优的战略,即纳什均衡,是大猪按,小猪等待,结果是大小猪均获得相同的收益,各能吃到4个单位的食物.在股票市场上,股市寡头就类似于大猪,中小投资者就类似于小猪.股市寡头要赢利,只有自己收集信息,利用资金优势操纵价格,获取差价.中小投资者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操纵价格,他们的最优战略只能是跟随股市寡头.但前提是,这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类型假设成立.但在实际中,中小投资者却远没有"小猪"那么幸运.事实上,他们跟庄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亏损而不是获利.原因在于,中小投资者与股市寡头在中国股市特定的市场构造下进行的博弈并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类型.换个角度说,中国股市的市场构造,使中小投资者与股市寡头的博弈是在中国股市远离了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下进行.首先,从信息角度来看,股市寡头与中小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其次,从资本流动性角度来看,中国股市中的中小投资者资金流动实际上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再次,从产品同质性角度看,中国股市存在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状况.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大多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部份,其中,国家股,法人股不能通过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原作者:李雅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黄迪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市场有效理论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启示股票市场是否有效是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程度.根据对深沪股市1995年以来的检验表明,我国股市基本呈弱式有效市场.同时,运用市场有效理论有助于政府金融管理当局对股市的监管,也有利于我国股市发展中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以及对个人投资者的保护.以下从两个方面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对股票市场发展的启示.市场有效性理论对监管当局的启示政府在股票市场中主要有两种方式的干预行为:一种是通过宏观经济调控,试图通过调整股票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对股票价格的长期走势进行控制,不能猛涨也不能暴跌,即把凯恩斯的市场干预理论运用到证券市场中;另一种是通过立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手段,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规避违约风险.通过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对于第二种干预,是完全符合有效市场理论的,而对第一种干预则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资本市场上,有效市场理论告诉我们,股票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它所包含的信息而不是供求关系,换句话说,无论市场处于强式或半强式或弱式状态下,试图以行政方式改变股票宏观供求状况希望达到对股票市场的长期运行进行调控是不可能的.在有效的股票市场中,信息是决定股价的最主要因素,所以信息在一个股票上的传导途径,传导速度和传导质量,就成为影响该股票市场体现为何种效率的关键.而政府对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进行干预的最好途径是对信息的传导机制进行完善和监管.所以,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管理与干预应以目前的行政手段为主的格局逐渐转变为大力加强建立在三公原则上的信息披露渠道,完善和规范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以及监督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使股票市场体现更高的效率,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发挥其重大作用,真正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对投资者的启示对机构投资者的启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应该是提供一级市场的发行业务,而就个人投资者而言,提供投融资服务,以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对各种不同投资条件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投资服务应是其主要的经营方式,一方面,这样才能使机构投资者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有持续稳定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有比个人投资者更低的投资成本,从而降低整个股票市场的交易成本.而形成这种局面的前提必然使内幕交易的利润不足以抵付其交易成本,包括直接的交易成本和违法成本.因此,必须大力培育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以保证股票市场的稳定.2.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也是有重要意义的(1)对技术指标的态度.市场有效性理论告诉我们,股票价格波动符合随机漫步模型,历史价格只包含历史信息,这对技术分析赖以成立的前提――历史是不断重复的,历史价格包含所有信息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大多数对技术分析实证研究也表明,即使技术分析能够带来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也通常是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出现的,技术分析能否可以让投资者持续地获取超额利润是有疑问的.(2)对理性投资概念的理解.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告诉我们,只要投资者对新信息作出必要的有利于自身的反应,其行为就是理性的,这与股票市场价格的稳定性是没有关系的.相反,如果在一个价格反映出无法进行长期稳定投资的市场中进行长期投资,这种投资行为才是不理性的.所以作为投资者来说,应该明确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并不是划分理性与非理性投资的标准,只有对市场信息进行充分反映的投资行为才是真正的理性投资行为.(3)对个人投资者投资成本的思考.在一个低效率的股票市场中进行投资的成本是非常之大的,这个成本包括进行交易所直接花费的费用,信息成本和机会成本,在考虑成本后在一个效率较低的市场中所获得的收益实际上并不如投资者所期望的那么多.总之,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对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它对股票市场的设立者,监管者和不同的投资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我国股票市场各方面仍不完善的时期,研究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有利于我们在发展股票市场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使股票市场这个市场经济的中枢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原作者:李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黄迪,刘梅摘自《财经科学》2001年第2期关键字:问题有效性研究证券市场中国三个

分别说明有效市场假设,理性人假设和代理理论,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6. 试论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


7.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是什么?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
“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20世纪初,这个假说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的法国数学家,他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是为零。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额等。
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传输、信息解读以及信息反馈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是什么?

8. 有效市场假说与capm的关系。

有效市场假说是指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证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经济利益。
CAPM模型是在市场有效的假设下,说明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呈正相关。
我的理解是他们说明的是不同的经济含义,有效市场假说里说的经济利益是指超过风险溢价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