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 名人事例

2024-05-09 14:29

1. 无私奉献 名人事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 名人事例

2. 无私奉献的名人故事

一、詹天佑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 京张铁路 。

(2)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 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
二、袁隆平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杨善洲 他好书记 杨善洲 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三、诺贝尔
(1)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2)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邓稼先
(1)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

(2)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
五、茅盾
(1)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

(2)1957年,桐乡县创办《桐乡文艺》,因缺少经费,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乡创办一所民办中学,他闻讯后资助500元。

3. 有关奉献的名人事例

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
二,黄继光用胸膛堵机枪,帮助部队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是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
三,居里夫人用八年研制出镭,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四,雷锋做好事不留名。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五,邓稼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推进到零号阵地半山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冲击部队受阻。
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6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又困在敌人阵地前。参谋长心急如焚。
他明白,在天亮前如果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其空中优势及火力优势,反击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而且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继光

有关奉献的名人事例

4. 关于奉献的名人事例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回国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
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3、诺贝尔的永恒奉献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
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4、两弹元勋:邓稼先
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
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5、达尔文心系造福事人类 
达尔文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
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倚靠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达尔文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
参考资料用:百度百科-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罗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詹天佑

5. 古今中外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

1、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
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2、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所得的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而不接受当时可谋取巨富的专利权。
在社会授予她的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长期接触镭,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两手被镭射线烧得伤痕累累,并得了致命的血液病。众劝她休息治疗,她谢绝了,她说:“我的生活是离不开实验室的。”在晚年10多年里,她带病写出30种科学报告,好几种高深的科学理论书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时,直到1934年闭上了她那双智慧的眼睛。

3、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
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4、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1957年,桐乡县创办《桐乡文艺》,因缺少经费,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乡创办一所民办中学,他闻讯后资助500元。
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恶化,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让孩子笔录口述遗书二则。其中一则写道:“为了繁衍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词中称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
5、1888年,詹天佑应邝孙谋之邀北上天津,担任了铁路工程师,他非常兴奋。从此,他决心献身铁路事业,为国效力,为国争光。他的一个心愿就是,中国的铁路要中国人自己修。 
在路过上海时,詹天佑专门到吴淞凭吊了淞沪铁路的遗迹。她认为这庞然大物的火车头,喷烟吐雾,拖着长龙轰隆隆的奔跑,“破坏了大清的风水”,因而下令用18万两白银从英国人手中买回来,拆毁所有的机车和铁轨,用轮船运到台湾,沉入了湖之中。多么愚蠢,多么可憎。
中国商人提出中国铁路“与其修自洋人,不如修自中国人;修自官府,不如修自百姓”,但不被采纳。由于清朝的腐败和国家的贫穷,当时的中国铁路都是由外国人修建,向外国帝国主义贷款,由外国工程师领导。詹天佑心中愤愤不平,他坚信,中国的铁路早晚要由中国人自己修建。

古今中外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

6. 急寻关于名人无私奉献的事例

无私奉献----雷锋 雷锋叔叔他助人为乐,毫不利已。 有一次,雷锋因肚子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点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在施工,便推起一辆小车帮着运砖,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这就是雷锋。 在一次出差换车时,雷锋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的火车票和钱丢了,他就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大嫂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人们因此留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就是雷锋。 他"偷"着为战友的亲人寄钱,为灾区人民寄上几年来的全部存款。有人说他是"傻子",雷锋却说他甘愿做革命的"傻子"。这就是雷锋。

7. 关于名人无私奉献的故事

在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一个人,她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她没有私欲,只是单纯的希望你可以更好。而在她们的陪伴下,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她们的艰辛,从儿时让她们担心受怕,到长大后依然让他们忧愁我们的未来是否一帆风顺,她仿佛一直在向老天祈祷,希望我们可以永远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永远的担心与惆怅都是在牵挂着我们。而那个她就是我们所认识的“母爱”,母爱在我们眼里是那么的神圣,她们无私的奉献,从不要求任何的回报,在她们的眼里只要我们好她们就会发自内心的高兴,这份母爱一直为我们保驾护航。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月有盈晴圆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坎坷,而她们就是神派下来替我们排忧解难的天使。
        前不久我遇见这样一件事情,让我联想到了我的童年与过去,这是发生在一个家庭的真实故事。
“这可叫我怎么过啊?” 在沙哑的哭泣声中,我打开了房门。这是母亲正在与一个阿姨交谈,旁边还有一个二岁顽皮小孩。我打量了一下这位阿姨,她脸色苍白、满脸泪水,流露出一种无助的痛苦,她努力的攥紧拳头来发泄自己的无助与愤怒,而旁边的小孩子则显得与现在的局面有些不符,显然是因为年龄小的原因,他还是只顾着玩耍。这是,我走进门坐在沙发上,看着阿姨满脸的忧愁,我不免也产生了一些怜悯之心,在听她们说了一下的故事由于之后,我知道了这件事情的经过。
阿姨嫁的这个男人是二婚,这个丈夫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的,但是随着两个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慢慢了解了他的品性。他是出了名的好赌、好喝、好玩的人,经常不去上班,并沉迷在他的赌博世界里,每日的酗酒让他显的特别单薄,他一直不上班,阿姨没办法只好自己开了一家理发馆来维持生计,但是作为男人他还变本加厉,经常的骗家里的钱去赌。本来就不景气的生意,在他一次次的剥削之下,日子更加难过了。现在她男人每天酗酒,输了牌之后,就回家打她。(听到这里之后,我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怒感,一个打女人的男人有什么本事,难道一切的罪过只能发泄在一个可怜的女人身上吗?)前些日子里,她丈夫提出要跟她离婚,说要和他的前妻复婚,这是的阿姨完全陷入了绝境。因为那个残暴的男人居然说要她自己照顾孩子,并且要把房子的归属权霸占,这就说明她和孩子将无家可归了。她丈夫的前妻也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已经十二了。阿姨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再说孩子才二岁,这可要她怎么过呢。前些日子,丈夫他把自己的理发馆也砸了,还对房东脱口大骂说:“如果再敢租给这个女人房子,我就每天来砸。”这下自己连维持生活的收入都没有了,这可让我们母子可怎么过呢?从阿姨口中得知,她丈夫是想让她感到害怕,然后让她自己离开,这样的话他就顺理成章的跟她离婚,然后跟他前妻复婚。之后,丈夫就开始花言巧语的向阿姨索要钱,并把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卖了。正式的通知阿姨,我们必须离婚。阿姨真是无路可退,只好来到市里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要咨询一些有关法律方面维护自己的权利。阿姨说着说着经不住失声痛哭,阿姨的哭声让我动容,心里产生一种怜悯之心。
“如果离婚之后孩子怎么办?”我禁不住问了一句。阿姨说:“我要留着孩子,不能把它丢下。”看着旁边不懂人事玩耍的孩子,他是那么的天真无邪,他没有错误,但是他却要经受住这样的打击。阿姨说:“我把一切都丢在了孩子的身上,他是我未来的希望,每天丈夫打我的时候,我说什么都不能丢下自己的孩子。”
出门时候我逗了逗小孩,我说妈妈不要你了,这时小孩拿着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要。要。要。”他边喊边哭,并用尽全身的力量抱住他的妈妈,好像生怕离开妈妈似的。(我明白这句话我真不该说出口的!可能小孩会记恨我一辈子的!)
看着阿姨离开的背影,看着小孩紧紧的抱着母亲,看着这对母子,我有一种想哭的心!亲爱的孩子,真心的祝愿你早日长大,早日理解母亲对你付出的一切,她把一生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她们无私的奉献给予了我们,她们真诚的祝愿献给了我们,她们永远的祈祷也放在我们身上。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人,她们是多么的伟大,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她们是多么的坚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她们永远的陪伴着我们,这种母爱的伟大是前所未有的,是空前绝后的,她们用炙热的生命来温暖我们这些孩子们!
        她们给予我们这么多,而我们又能给她们什么,这个问题我需要大家联想一下,并把自己的答案真正的实施,来回报我们美丽的母亲!

关于名人无私奉献的故事

8. 无私奉献的名人故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