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2024-05-07 05:44

1. 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流通货币(简称通货),是一种或一组用于物资交换的工具,有时也仅称「货币」。它根源于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金钱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度量单位。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 

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比如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联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 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它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它版本的英镑拿出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它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2. 世界货币的汇率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先说如果问的是世界上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如何确定的,毫无疑问大部分货币基本上是自由的外汇市场确定汇率,如果对某国货币的需求增加,货币就升值,反之贬值,这个外汇市场运作的根本原理和菜市场是一样的。

如果问的是为什么美元是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美元的地位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起。

二战后为了战后发展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成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设定美元为金本位货币,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为定死的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各国贸易可以用美元结算,美元的发行比黄金的生产更为灵活,因此当各国贸易需要大量结算货币时不会因为黄金供应量不足而受到限制,如果各国认为需要,可以用手中的美元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从美国兑换黄金,之所以把美元定位金本位货币,是因为当时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量是世界最多的,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

但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美国发行的美元越来越多,以至于如果各国都把各自持有的美元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兑换黄金,美国政府最后会面临无金可兑的状况。

到60年代因为越战等等原因,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各国都愿意将美元换成黄金保值,如果持续这种状况,美国金库将会被掏空,一盎司黄金都留不下来,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是由黄金保证的,如果美元兑不了黄金,美元的地位就将不保。

最终在70年代初,美国政府决定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官方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美元的信誉完全由美国的国家信誉担保。之所以各国最后都接收了这个结果,一个是各国都想维持国际贸易的稳定,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发明了石油美元。美国用了一些政治经济或军事手段(具体过程我不清楚)强迫世界上即便不是所有的也是大部分石油交易都用美元结算,这样一来各国都需要用美元卖石油,美元又有了强劲需求,这一套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

3. 国际货币的汇率是怎样产生的??

  国际货币的产生有以下5种因素:
  1.  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直接决定着该国外汇供求状况。国际收支的收入项目形成了该国的外汇供给,如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以及资本的流入等;国际收支的支出项目形成了该国的外汇需求,如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以及资本的流出等。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说明外汇流入大于外汇流出,对外汇的供给大于外汇的需求,本币对外币升值,本币汇率上升;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说明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对外汇的供给小于外汇的需求,本币对外币贬值,本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率
  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决定其对外价值(即汇率)的基础,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对外价值的变化。对内价值具体体现为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高低,而通货膨胀正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意味着该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即该国货币对内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会引起对外贬值。当一国出现较他国更高的通货膨胀时,该国出口商品相对价格上升,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改变国际收支状况。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其货币汇率趋于下降,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的国家,其货币汇率趋于上升。
  3.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高低对投资者来说,决定其投资的收益水平。利率水平变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动起作用的。当各国货币的利率出现差异时,投资者为了追求较高的收益,会卖出低利率的货币,买入高利率的货币。这种资本流动势必影响不同货币的供求,进而影响汇率的变动。另外,利率又是一国官方调节经济的手段。利率上升,银根收紧,单位货币价值量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因此,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其汇率就上浮。反之,利率下降,其汇率就下跌。
  4.政府干预
  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纷纷放松了外汇管制,但政府干预仍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一国中央银行为稳定本币汇率、避免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或者为了抑制外汇投机活动,往往对汇率进行干预,其主要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改变外汇供求,或者发表言论影响市场心理,从而改变汇率走势来达到其政策目的。政府干预汇率往往是在本币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或者为了促进出口等目的而进行的,因而它对汇率变动的作用一般是短期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走势。
  5.市场预期
  市场预期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大规模的热钱。这些巨额资金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受着预期因素的支配,一旦市场出现蛛丝马迹的变化,就到处流动。如果预期某国货币汇率将下跌,这些资金则在外汇市场上抛售该国货币,这将会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巨大冲击,从而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下跌。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日益庞大,市场预期对汇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总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错综复杂。
  货币体系:
  最早一个国家的货币(纸币)的相对价值是由这个国家的黄金储备量来决定的,我们称为金本位体制。
       二战以后,美元和黄金强制挂钩,其它货币也和美元挂钩(实际上都是和黄金挂钩了),这形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以美元为主体的全球货币体系。
  19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体制,一开始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汇率是根据国际贸易的需求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价格上变动的。后来大家认为这样也不符合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采用购买力平价来确定货币的汇率,当然购买力平价理论只能从理论上来阐述货币应有的汇率,市场汇率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后购买力平价理论被新古典贸易理论所代替(贸易、利率差、央行票据量综合评判)所代替。

国际货币的汇率是怎样产生的??

4. 国际货币的汇率是怎样产生的??

一国外汇供求的变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而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因此汇率变动的原因极其错综复杂,下面我们将作具体分析.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断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2.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  (1)商品劳务贸易机制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了该国商品,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相反,在进口方面,假设汇率不发生变化,通货膨胀会使进口商品的利润增加,刺激进口和外汇支出的增加,从而不利于该国经常项目状况.  (2)国际资本流动渠道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降低,这样,用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各国投资者把资本移向国外,不利于该国的资本项目状况.  (3)心理预期渠道  一国持续发生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上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心理,继而有可能产生外汇市场参加者有汇惜售,待价而沽,无汇抢购的现象,进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据估计,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往往需要经历半年以上的时间才显现出来,然而其延续时间却较长,一般在几年以上.  3.经济增长率的差异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别国来说上升较快,涔 袷杖朐黾右步峡?会使该国增加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结果会使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于其可得到的外汇供给来说趋于增加,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不过在这里注意两种特殊情形:一是对于出口导向型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是由于出口增加而推动的,那么经济较快增长伴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此时出口增加往往超过进口增加,其汇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国内外投资者把该国经济增长率较高看成是经济前景看好,资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么就可能扩大对该国的投资,以至抵消经常项目的赤字,这时,该国汇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国就同时存在着这两种情况,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中国一直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4.利率差异  利率高低,会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一国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从而导致资本内流,汇率升值.当然这里也要考虑一国利率与别国利率的相对差异,如果一国利率上升,但别国也同幅度上升,则汇率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一国利率虽有上升,但别国利率上升更快,则该国利率相对来说反而下降了,其汇率也会趋于下跌.另外,利率的变化对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汇率预期变动的因素,只有当外国利率加汇率的预期变动率之和大于本国利率时,把资金移往外国才会有利可图,这便是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十分著名的国际资金套买活动的"利率平价理论"(详见第六章).  最后,一国利率变化对汇率的影响还可通过贸易项目发生作用.当该国利率提高时,意味着国内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提高,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同时也意味资金利用成本上升,国内投资需求也下降,这样,国内有效需求总水平下降会使出口扩大,进口缩减,从而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减少其外汇需求,使其货币汇率升值.不过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利率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是短期的,一国仅靠高利率来维持汇率坚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为这很容易引起汇率的高估,而汇率高估一旦被市场投资者(投机者)所认识,很可能产生更严重的本国货币贬值风潮.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宫以后,为了缓和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复苏,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结果使美元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持续上扬,但是1985年,伴随美国经济的不景气,美元高估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从而引发了1985年秋天美元开始大幅度贬值的风潮.  5.财政收支状况  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常常也被作为该国货币汇率预测的主要指标,当一国出现财政赤字,其货币汇率是升还是降主要取决于该国政府所选择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措施.一般来说,为弥补财政赤字一国政府可采取4种措施:一是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如果这样,会降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税率提高会降低企业投资利润率而导致投资积极性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导致资本品,消费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导致汇率升值;二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该国国民收入减少,减少进口需求,促使汇率升值;三是增发货币,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由前所述,将导致该国货币汇率贬值;四是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在这4种措施中,各国政府比较有可能选择的是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因为发行国债最不容易在本国居民中带来对抗情绪,相反由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收益高,风险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机会,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各国财政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汇率往往是看贬的.  6.外汇储备的高低  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国际外汇市场爆发美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为缓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动用了200亿美元的总统外汇平准基金,动摇了外汇市场对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预期因素  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买进还是卖出某种货币,同交易者对今后情况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当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的汇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时,他们为了避免损失或获取额外的好处,便会大量地抛出这种货币,而当他们预料某种货币今后可能上涨时,则会大量地买进这种货币.国际间一些外汇专家甚至认为,外汇交易者对某种货币的预期心理现在已是决定这种货币市场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种预期心理的支配下,转瞬之间就会诱发资金的大规模运动.由于外汇交易者预期心理的形成大体上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政府经济改革,国际政治形势及一些突发事件等很复杂的因素.因此,预期心理不但对汇率的变动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带有捉摸不定,十分易变的特点.  (三)信息因素  现代外汇市场由于通讯设施高度发达,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接和交易技术的日益完善,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机会,都会立刻引起资金大规模的国际移动,因而会迅速使这种盈利机会归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谁最先获得有关能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心理的"新闻"或信息,谁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场参加者尚未了解实情之前立即做出反应从而获得盈利.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预期心理对汇率具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外汇市场对政府所公布的"新闻"的反应,也不仅取决于这些"新闻"本身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更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在预料之中,或者是"好于"还是"坏于"所预料的情况.总之,信息因素在外汇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对汇率变动已具有相当微妙而强烈的影响.  (四)政府干预因素  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各国政府(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主要有四种:①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②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③在国际范围内发表表态性言论以影响市场心理;④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政策协调进行间接干预等.这种干预有时规模和声势很大,往往几天内就有可能向市场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相比较目前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的外汇市场来说,这还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干预尤其是国际联合干预可影响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进而使汇率走势发生逆转.因此,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不少情况下,它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很大影响.

5. 世界货币的建立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协议,确定以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储备货币,而美国则承担义务,将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这样,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70%以上黄金储备的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工具。这就是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是不稳固的。因为:①这种制度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各国的储备货币的来源要依靠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另方面为保证储备货币的稳定却要求美国国际收支有顺差。②实际上美元并未排除黄金的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然是国际结算的最终手段和国际储备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就是美元本身的地位也有赖于黄金的支持。美元之所以能取得“等同黄金”的地位,同它可以按一定比价兑换黄金是有密切关系的。一旦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对黄金的兑换,美元的特殊地位就会发生动摇,对美元的信任就会急剧下降,最后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瓦解。

世界货币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