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团和滴滴开战?

2024-05-09 15:36

1. 如何看待美团和滴滴开战?


如何看待美团和滴滴开战?

2. 为什么滴滴要和美团开战

在阿里和腾讯的带动下,中国的互联网只剩下你死我活了。一个领域最终剩下唯一的玩家,其他的全部去死。有些人觉得从外卖补贴大战中赚到了便宜,但是实际上真的受损的是我们普通的百姓。
不管是滴滴还是美团,他们补贴的钱哪里来的?
1.肯定不是自己赚的,目前中国能够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不超过5家,其他的都是在烧投资人的钱。
2.投资人的钱哪里来的?银行来的,银行的钱哪里来的?政府超发的钱。
3.政府超发的这么多钱,投入到市场中是为了发展经济。但是你告诉我外卖这种经济的意义在哪里,没有提高生产率,甚至都没有盈利的经济意义在哪里?
4.政府超发多么钱造成cpi大幅提高,房价物价飞升,而一般人到手的工资不见多。钱去了房地产里面、去了互联网创业的人手里、去了资本家的手里。一个朴素的真理是,世界是由实物组成的,这些人没有产生任何的实物,他们就把钱全部卷走了。而真正的制造业却拿不到投资。

所以对于这种外卖行业或者打车行业血拼叫好的人,其实就像“两个强盗把一个穷人的钱全部抢走后,两个强盗因为分赃不公打起来了,而那个被抢的穷人还在拍手叫好,说着什么“你们打的一地鸡毛,我肯定可以捡到一点鸡毛蒜皮来充饥”的傻子。”

3. 美团和滴滴会再掀起一波打车大战吗?

美团上线打车业务后为了抢占一部分的市场,对用户还有司机做一些补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据此就判断会出现新一轮的补贴大战是不大有可能的。不论是美团自己、还是他的对手滴滴、还有投资人都不允许再发生一次这样的烧钱大战。不过作为消费者倒是特别希望再出现一轮新的补贴大战。但这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了,现实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先看看美团,之所以上线打车业务,无非是相对自己现有的业务做一些补充和拓展,同时美团自身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急需可以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新业务和产品。美团做的是一个本地生活服务的生意,在本地生活服务这个领域已经挖到了尽头。只要是能想到的美团都做了布局,但是这种阵地战式的发展也让美团陷入了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而且在合并了大众点评之后,美团事实上已经处于垄断的地位。但是真正垄断之后却发现,盈利能力并没有起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而且他还发现,在自己和点评鏖战十年之后,很多其他行业轻松就超越了自己,比如网约车市场,这个时候美团自然也想分一杯羹,好把原来的故事讲的更圆满。但是网约车市场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且经过几轮的补贴大战,滴滴已经垄断了这个市场。


所以从美团开始布局这个市场的目的还有现有的出行市场格局都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补贴大战。

美团和滴滴会再掀起一波打车大战吗?

4. 听到好多滴友说:滴滴一定会被美团取而代之的,大家怎么看?

美团迟早也是走上滴滴的道路,前期投入也只是为了吸引司机加入,而且美团根本就没准备全国撒网,我听美团员工说过,他们做打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美团衣食住行都有它,而不是想靠美团打车来做主要盈利产品,也许都不会在三线城市开通。还有就是滴滴和美团都在被政府施压,南京昨天出了一个事故,无证司机载客遇车祸,三名乘客全部死亡,南京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严打,光今天一天就抓获将近百辆的无证网约车,后面还将以每天100辆的任务继续下去,你觉得南京的美团和滴滴无证司机有多少还敢上路的,美团和滴滴今天都开始疯狂增加奖励,因为司机不够了,没人敢跑了,南京满城交警和运管,如果他们模式不改变,出一次事,搞你一个月,少了大批量的私家车,他们平台迟早玩完。。还有就是滴滴做的好的司机绝对不会加入美团,只要有美团的城市,滴滴奖励就会提高,所以人家不会选择加入美团,我是开美团的,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美团的单子还不到滴滴的一半,虽然奖励高,但是没单子奖励再高也毫无意义,还有北京到现在还没有开通美团打车服务,暂时只有南京和上海。。回到主题,美团打车不可能取代滴滴,别看美团现在很多人加入,一旦稳定还不是跟滴滴一样,开始吸血,不吸血他们靠那百分之8能盈利?滴滴有雏鹰飞鹰,美团有萌芽猛龙,其实奖励几乎一样,老司机依然选择滴滴,毕竟滴滴用户群比美团大太多

5. 滴滴是美团旗下的吗

不是,这是二种不同的app。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货运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09月0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
2020年2月27日,为了满足用户复工出行用车需求,小桔车服旗下的小桔租车已陆续在全国几大城市推出了“全国万台车免费用7天”的租车服务。用户可通过小桔租车App或滴滴App进行免费预订。8月4日,《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发布,滴滴出行排名第3位。

软件介绍
“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招车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
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滴滴是美团旗下的吗

6. 美团和滴滴将会打起来吗?

据报道,日前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美团和滴滴打起来,这不是一场战役,这是战争,滴滴外卖,美团打车,一个摩拳擦掌,一个蓄势待发。种种迹象显示,新一轮餐饮、出行大战一触即发。

报道称,早在2017年2月,美团打车在南京低调上线,不断以优厚补贴招募司机携车加入。同年12月28日,美团打车在美团APP上线打车入口,首批城市定为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同时启动用户报名活动。

美团网约车数据显示,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美团打车的渗透率呈直线上升趋势,2018年1月活跃用户数为166.07万,环比增长124.55%。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团,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尔要战,便战。”

此外还有知情人士表示,滴滴对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一直抱有极大热情,在2017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正在试水外卖业务,在公司内部组织了一个10人左右的团队进行秘密研发,并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地点。
希望跨界战争可以让大家的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

7. 美团滴滴大战这条路走得通吗?

美团和滴滴的战争已经持续近两个月,依旧没有熄火的迹象,业界对此事的看法普遍是顾虑大于期待。被誉为“竞争战略第一人”的谢伟山就表示,“美团和滴滴陷入了战略迷航,互联网行业竞争也要吻合竞争的规律,美团打车和滴滴外卖不会有未来。”
美团和滴滴的市场争夺战,确实是在时间窗口期,但能不能抢占消费者心智,能不能赢得主动权,这就很难说了。

就拿滴滴来说。滴滴与出行这个概念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但外卖还处于补贴烧钱阶段。如果滴滴把外卖业务做大了,那么消费者对其出行的品牌印象就会越来越模糊,原有品牌会稀释得越快。但目前滴滴所有营收基本都来自出行业务,现在的它并没有做好成为“外卖公司”的准备。
其实滴滴不妨看一看百度这个“前车之鉴”。在美团外卖和饿了么还在校园厮杀时,百度外卖曾率先打开了白领市场,一个季度的订单数曾是美团外卖的10倍。但百度外卖仅存不到三年就彻底掉队,最重要的原因是不符合百度整体战略和走势。2016年,李彦宏提出百度要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与人工智能关系不大的百度外卖正式遭到内部放弃。所以滴滴在此刻仓促应战之后不妨考虑考虑,进入外卖市场,是打开新一片蓝海,还是卷入另一场危机?

再看美团这边,一个融资70亿美元的大公司,至今仍没找到流量变现的有效途径。美团一直都想效仿亚马逊,走自由现金流的方向,也就是即使企业一直没有什么净利润,只要自由现金流能够持续增长,就会依然非常值钱。亚马逊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美团呢?现在盘子摊得是足够大了,但没有一个带来巨大营收的主营业务。团购业务投入大量资金“买”来用户,靠团购的利润根本无法填补。外卖业务即使加大补贴,盈利也不如预期,况且竞争者饿了么现在还得到了阿里的加持。
其实美团有野心,它真正想植入的是一个宏大概念,那就是“生活场景”。CEO王兴的逻辑是“所有线下以位置为基础的服务,美团都可以做”。但问题在于,基础不牢,又如何妄想参天之树?美团现在一个消费者心智都没抢到,很多人都没有明白它的主营业务到底是什么,是团购?外卖?有可能会是打车吗?基础元素都是模糊的,美团又如何在消费者心中植入一个清晰的概念呢?

上述因素美团和滴滴或许也都考虑过,但出于利益考虑,两家企业还是设法挤进对方市场,并向着对方薄弱之处火力全开。例如滴滴面临打车难、车费贵、大数据杀熟等负面评价,美团借此大打口碑服务和价格战;而美团也存在配送慢、运费高等问题,滴滴便在速度和费用上大做文章。然而这些所谓的“弱点”,加以优化就很容易得到改善,那利用对方弱点抢来的用户,也就很容易向原产品倒戈。美团打车和滴滴外卖也许能赢取一时的流量,但赢不了长久的口碑。与其盯着别人弱点发展多元业务,不如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
不过,走多元化路线发展也不乏成功案例,小米就是其中之一。小米是做手机起家,后来扩展到音响、电视等各种电子产品领域,为什么小米就不怕消费者对它的原有认知造成冲击?那是因为小米巧妙地占据了“性价比”这个品牌概念,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小米的电子产品便宜又实用。同行华为正在推出主打摄影的高端机型,小米依旧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方向,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口碑。
盯着对手弱点拓展市场,到头来很可能迷失自己的方向;沿着自己的战略,强化消费者认知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

美团滴滴大战这条路走得通吗?

8. 关于美团滴滴,这两篇文章大不同~

只是从论据架构上来分析两篇文章的说服力~
  
 第一篇文章:
  
 滴滴外卖无锡首日订单破33万,打车技术用于外卖,是高维打低维?http://mp.weixin.qq.com/s/Z6vfrYQK3R_HGRyZnBC3EA
  
 文章通过滴滴无锡首日订单战绩入手,认为滴滴做外卖是从高维打低维,是一个从难到简单的过程,因为:
  
 1.滴滴作为一个打车平台,调度规模为全城,而外卖规模是在3KM到5KM的半径范围内,而且调度的技术是可以从打车复用到外卖上的,从复杂性角度来说,打车的技术做外卖,可以顺势而为,但外卖则需要建立更大的技术能力。。这意味着滴滴做外卖是将已经训练成熟的复杂性技术,应用到一个更为简单的5KM范围环境中, 并且还大幅减少了供需两端的数量。——这个观点这是错的,(1)供需未必减少,外卖的供需要远高于打车,人们宁可挤公交挤地铁省钱也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吃上,所以仅从“需”来说外卖更高频;从供给端来说,虽然单一餐厅服务范围有限,但是满城的餐厅加起来未必比移动的车少;(2)从调度难度上来看,调度范围小不等于调度难度小,比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假设外卖需求很高,如何设置调度规则未必比全城调度行动的车的规则和技术简单。 
  
 2.全量数据优于片段数据积累:认为打车是全天的生意,能搜集到全时段的数据,但外卖是分时段的生意(集中在午饭和晚饭时间),所以没办法获取全天数据;——也是错的,你想美团不仅是做外卖的,还有酒店、娱乐、丽人等好多品类的生意呢,这些数据都是可以利用的~而且就算积累了数据,用不用以及咋用还是个问题呢~这个在下篇文章中有提到~
  
 总之我不太认同这篇仅从技术角度出发唱衰美团的文章的观点~
  
 
  
  
 第二篇文章:
  
 美团的边界,滴滴的危局
  
 http://mp.weixin.qq.com/s/jAjvMMJ4xs0t75iXi5kI3A
  
 这篇文章分析的就很理性了,
  
 1.从产业链上来看, 出行是消费者决策的下游,而美团是决策的上游:打车不是目的,而是完成目的的过程。你是出去吃饭,出去看电影,还是出去旅游,才是目的。所以说,滴滴站在消费场景的中间过程上,而美团才站在终端消费的场景上。  滴滴现在是一家以出行业务为主的公司,希望人们走出家门开始打车,才能刺激订单量,而其发展的滴滴外卖,肯定更希望用户尽量呆在家,才有机会唤起外卖需求,这么一看,又有点自相矛盾的意思了。 
  
  2.从竞争壁垒上来看,美团的网络协同能力(向外扩展能力)更高,更有优势优势: 美团的商家数据、评论数据是日积月累的壁垒,大众点评的评分排名也是壁垒,需要时间积累,不是短时间内其他竞争对手能获取到的。而滴滴打车貌似没有这些数据壁垒,获取司机提高补贴降低抽成即可,获取用户提高服务和降低价格即可,到目前为止用户数据并没有合理的利用上,还只是平台~
  
 3.从战略布局上来看,美团要做的是 所有供给和履约在线下的以location为基础的服务生意,打车只是其中之一。滴滴一直致力于出行领域,向外卖领域发展是"截胡后的反击", 在这场竞争中美团是进攻方,滴滴是防卫方,但是,做场景是有顺序的,边界也不是随意拓展的。说白了在王兴看来,这就是美团自己的发展节奏,只不过发展的进程中刚好和你有了冲突而已。而滴滴迫切需要去看的,是在整个B2领域里,还有什么属于它们自己节奏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