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第3届校长是谁

2024-05-18 19:25

1. 北京大学的第3届校长是谁

1. 孙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2. 许景澄(1900年春—1900年8月)   3. 张百熙(1902年1月—1904年1月)   4. 张亨嘉(1904年1月—1906年2月)   5. 李家驹(1906年3月—1907年8月)   6. 朱益藩(1907年8月—1908年1月)   7. 刘廷琛(1908年1月—1911年12月)   8. 柯劭愍(1910年12月—1911年12月)   9. 劳乃宣(1911年12月—1912年2月)   10. 严复 (1912年2月—1912年10月)   11. 章士钊(1912年10月—1912年12月)   12. 何燮侯(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13. 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14. 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7月)   15. 刘哲 (1927年8月—1928年6月)   16. 李煜嬴(1928年6月—1929年1月)   17. 陈大齐(1929年1月—1929年8月)   18. 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   19. 蒋梦麟(1930年12月—1945年10月)   20. 胡适 (1945年10月—1948年12月)   21. 汤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22. 马寅初(1951年9月—1960年3月)   23. 陆平 (1957年10月—1966年5月)   24.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25. 张龙翔(1981年6月—1984年3月)   26. 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   27. 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28. 陈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2月)   29. 许智宏(1999年12月—2008年11月)   30. 周其凤 (2008年11月—现在)

北京大学的第3届校长是谁

2. 北京大学的历届校长有哪些?

1、孙家鼐(1898.07-1900.00)
2、许景澄(1899.07-1900.07)
3、张百熙(1902.01-1904.02)
4、张亨嘉(1904.02-1906.02)
5、李家驹(1906.02-1907.07)
6、朱益藩(1907.07-1907.12)
7、刘廷琛(1907.12-1910.09)
8、柯劭愍(1910.09-1911.11)
9、劳乃宣(1911.11-1912.02)
10、严复(1912.02-1912.10)
11、何燏时(1912.12-1913.11)
12、胡仁源(1913.11-1916.12)
13、蔡元培(1916.12-1927.08)
14、蒋梦麟(1930.12-1945.09)
15、胡适(1945.09-1948.12)
16、汤用彤(1949.05-1951.09)
17、马寅初(1951.06-1960.03)
18、陆平(1960.03-1966.06)
19、周培源(1978.07-1981.03)
20、张龙翔(1981.05-1984.03)
21、丁石孙(1984.03-1989.08)
22、吴树青(1989.08-1996.08)
23、陈佳洱(1996.08-1999.11)
24、许智宏(1999.11-2008.11)
25、周其凤(2008.11-2013.03)
26、王恩哥(2013.03-2015.02)
27、林建华(2015.02-2018.10)
28、郝平(2018.10-至今)

扩展资料: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学科在中国高校中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回归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大中华地区和亚太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校园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官网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郝平

3. 北京大学学生会的历史沿革

五四运动时,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的负责人有高君宇、许德珩等。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和北京学生联合会在五四运动中成立了,学生领袖许德珩、黄日葵被推选为负责人,运动中的学生领袖还有张国焘、邓中夏、傅斯年、罗家伦等。6月陈独秀和11个学生领袖被捕后,北京学联正群龙无首,张国焘旋即被推为总干事,并和李大钊联手将被捕者营救出狱。一二九运动时,北大学生会主席是黄敬。而运动公开最高指挥则是一个女中学生,北平大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推选18岁的郭明秋为学联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学生会于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成为新中国大学生民主建设的一个新起点;1979年第十二届学生会创造性地将学生会执行和监督机构分开,成立了学生会执行委员会和常务代表会议;1998年第二十五次学代会选举制度通过了《学生会中期调整办法》。北大学生会现行组织机构由学生会常务代表委员会(简称常代会)和学生会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组成。常代会是学代会闭会期间的学生会常设权力机构,执行由学生代表大会赋予的职权。负责解释学生会章程、决策重大事务,反映学生意见、维护学生权益等工作。代表委员从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中民主选举产生,对所在院、系的会员负责。常代会委员民主选举产生常代会会长一名,副会长二至三名,常代会会长和副会长组成会长团。执委会是学生会工作执行机构,共十数个部门(每届按需有细微变动),主持开展校园学术、科技、文艺、体育、实践活动以及校际、地区际和国际学生交流活动项目。执委会主席团是执委会的领导机构,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三至六人。 常代会的部门有:办公室,财务部,规章理论部,监察部,权益部,提案调研部,宣传联络部。执委会的部门有:办公室,骨干培训部,宣传部,外联部,国际交流部,福利部,生活部,文艺部,文化部,体育部,学术部,实践部,发展部。

北京大学学生会的历史沿革

4. 北京大学学生会的介绍

北京大学学生会(英文: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简称北大学生会),其前身是成立于1919年5月的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是中国高校中历史最为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组织之一。自成立之初,就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

5. 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

1、孙家鼐(1898.07-1900.00)
2、许景澄(1899.07-1900.07)
3、张百熙(1902.01-1904.02)
4、张亨嘉(1904.02-1906.02)
5、李家驹(1906.02-1907.07)
6、朱益藩(1907.07-1907.12)
7、刘廷琛(1907.12-1910.09)
8、柯劭愍(1910.09-1911.11)
9、劳乃宣(1911.11-1912.02)
10、严复(1912.02-1912.10)
11、何燏时(1912.12-1913.11)
12、胡仁源(1913.11-1916.12)
13、蔡元培(1916.12-1927.08)
14、蒋梦麟(1930.12-1945.09)
15、胡适(1945.09-1948.12)
16、汤用彤(1949.05-1951.09)
17、马寅初(1951.06-1960.03)
18、陆平(1960.03-1966.06)
19、周培源(1978.07-1981.03)
20、张龙翔(1981.05-1984.03)
21、丁石孙(1984.03-1989.08)
22、吴树青(1989.08-1996.08)
23、陈佳洱(1996.08-1999.11)
24、许智宏(1999.11-2008.11)
25、周其凤(2008.11-2013.03)
26、王恩哥(2013.03-2015.02)
27、林建华(2015.02-2018.10)
28、郝平(2018.10-至今)

扩展资料: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学科在中国高校中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回归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大中华地区和亚太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校园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官网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郝平

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

6.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孙家鼐。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是许景澄。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是张百熙。北京大学第四任校长是张亨嘉。北京大学第五任校长是李家驹。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孙家鼐。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是许景澄。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是张百熙。北京大学第四任校长是张亨嘉。北京大学第五任校长是李家驹。北京大学第六任校长是朱益藩。北京大学第七任校长是刘廷琛。北京大学第八任校长是柯劭_。北京大学第九任校长是劳乃宣。北京大学第十任校长是严复。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是何_时。北京大学第十二任校长是胡仁源。北京大学第十三任校长是蔡元培。北京大学第十四任校长是蒋梦麟。北京大学第十五任校长是胡适。北京大学第十六任校长是汤用彤。北京大学第十七任校长是马寅初。北京大学第十八任校长是陆平。北京大学第十九任校长是周培源。北京大学第二十任校长是张龙翔。北京大学第二十一任校长是丁石孙。北京大学第二十二任校长是吴树青。北京大学第二十三任校长是陈佳洱。北京大学第二十四任校长是许智宏。北京大学第二十五任校长是周其凤。北京大学第二十六任校长是王恩哥。北京大学第二十七任校长是林建华。北京大学第二十八任校长是郝平。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7.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介绍如下:
1、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孙家鼐。

2、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是许景澄。

3、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是张百熙。

4、北京大学第四任校长是张亨嘉。

5、北京大学第五任校长是李家驹。

6、北京大学第六任校长是朱益藩。

7、北京大学第七任校长是刘廷琛。

8、北京大学第八任校长是柯劭忞。

9、北京大学第九任校长是劳乃宣。

10、北京大学第十任校长是严复。

11、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是何燏时。



12、北京大学第十二任校长是胡仁源。

13、北京大学第十三任校长是蔡元培。



14、北京大学第十四任校长是蒋梦麟。



15、北京大学第十五任校长是胡适。



16、北京大学第十六任校长是汤用彤。

17、北京大学第十七任校长是马寅初。



18、北京大学第十八任校长是陆平。

19、北京大学第十九任校长是周培源。



20、北京大学第二十任校长是张龙翔。

21、北京大学第二十一任校长是丁石孙。



22、北京大学第二十二任校长是吴树青。

23、北京大学第二十三任校长是陈佳洱。



24、北京大学第二十四任校长是许智宏。



25、北京大学第二十五任校长是周其凤。



26、北京大学第二十六任校长是王恩哥。



27、北京大学第二十七任校长是林建华。

28、北京大学第二十八任校长是郝平。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

8. 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

1、胡仁源(1883-1942)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
此后留学英国学习造船,毕业于推尔蒙大学,回国后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教育部总长,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等职。

2、蔡元培,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3、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
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

4、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46至1948年任北大校长。1949年去美国。 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5、汤用彤(1893年6月21日—1964年5月2日),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1917年,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